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机遇"     
有人说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例如: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宝珠的华罗庚,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试问:华罗庚怎样赏识陈景润呢?华罗庚之所以赏识陈景润,正是由于陈景润自己具备了"千里马"的条件.从陈景润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人相比,并无特殊"机遇",只是他具有为祖国争光的崇高理想和奋斗不息的可贵精神.所以我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是荒诞不经的.  相似文献   

2.
黎书柏 《湖南教育》2005,(24):32-32
美国教育家格林·奥马尔指出:“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将赏识当成一种生命需要,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符合现代心理学关于人性需求层次的原则的。”哈佛大学超人研究所的研究也得出“孩子的成才,关键在于激励,只要激励和赏识得法,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的结论。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如何来赏识学生呢?笔者认为赏识学生时可采用下列原则和方法。一、用评价式的赏识不如用建设性的赏识14岁的明明在篮球场上练习投篮时,一开始就投中了一个3分球。他的体育老师说“:真了不起!你有敏锐的视力,不愧…  相似文献   

3.
这个“○”画在纸上,你大概会在脑海中搜寻:是达芬奇的画蛋手迹,或者是华罗庚、陈景润的演算结果,再或者是巴金、沈从文们的巨著之末……这些完美的圆不只是简单的“妙手偶得”,是伴随着“画者”执著地追求顽强  相似文献   

4.
“思维的科学是培养人才的科学”,“国家的竞争,社会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成才,其关键在于思维,在于科学的思维。”高士其同志这段精辟的论述,不仅要求我们自觉地学习思维科学理论,而且更应用它去优化思维和指导实践活动。数学思维的训练正是在思维科学创立中的应  相似文献   

5.
音容宛在     
1996年3月19日13点10分,著名数字家陈景润因呼吸循环衰竭,心脏停止跳动,终年63岁。  1也许,他的拼搏距离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那颗数论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只有一步之遥了……(摄于1981年)  2陈景润的爱妻由昆女士,对我们数学家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爱情。(摄于1981年)  3“猜想”未竟身先去;圆梦自有后来人。——陈景润和爱子陈由伟(欢欢)在一起。(摄于1985年)在儿子的督促下,陈景润一直坚持在工作之余锻炼身体。  全国科学大会上的陈景润、华罗庚(左一)、杨乐(右二)、张广厚(右一)(1978年高明义摄)  陈景润和他的老师、著名教学家华罗庚…  相似文献   

6.
2009年9月10日,陈景润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这是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评选活动,《人民日报》以《华罗庚、陈景润在数学领域的成就》为题做了报道,体现国家和人民对数学和数学家的肯定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六。”古往今来,循此路成大业者不乏其例。爱因斯坦敢于批判牛顿,在牛顿的古典力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了相对论。我国数学家陈景润敢于批露《堆垒素数论》的舛误,终被虚怀若谷的华罗庚推荐,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8.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古训。历史证明:苦读确实使一大批人成才。但是,在今天,在这个信息应接不暇的时代,只是提倡一味地苦读,鼓励愚勤,却不一定能成才。纵观古今中外的学者名人——爱因斯坦、达尔文、居里夫人、陈景润,他们都是抱着“学即苦”的态度来治学的吗?不!他们都是以极大的热忱专注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赏识和激励是学生成才的阳光,是滋润学生成才的雨露。赏识和激励是引导人们树立信心,激发斗志,勇于奋斗,敢于拼搏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绝对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可见赏识和激励的力量之大。  相似文献   

10.
数学家王元     
王元: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他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学生。他研究的理论叫解析数论,他和数学家陈景润、潘承洞一起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还和华罗庚爷爷一起获得过陈嘉庚物质科学奖等许多个奖。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处于 IT 业的迅速发展时期,这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双师型”教师正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为此,加强高职计算机专业“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必要。该文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外界眼中,如今已经72岁的杨乐"年轻得不可想象".他成名太早了,他在"科学的春天"跻身时代的学术明星谱,同时期出现的那串闪光的名字——华罗庚、陈景润、钱学森、邓稼先在当年人们的印象中已是一部翻阅已久的厚重大书.  相似文献   

13.
<正> 一、问题的提出要办好一所大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列宁说:“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在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为青年教师成才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当今的世界上,我们面临着“两个  相似文献   

14.
魏敏 《成才之路》2014,(21):59-59
数学课程作为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当考虑的不单是让学生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理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应当承担起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任务。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园地中展现德育之美,让生命之树健康茁壮成长。一、数学史激励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数学在世界上有着辉煌的成就。在古代,我国有数学巨星祖冲之、李冶等;在现代,我国有数学巨星华罗庚、陈景润等。无论是古代的数学家,还是现代的数学家,他们的成才经历和杰出贡献都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毫感。例如“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先生,小时家境困顿,他的数学生涯开始于小杂货铺里记账。那时他对数学着了迷,刻苦自学数学。他的中学教师王维克极为肯定他的数学才华,积极鼓励他。华先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先是到清华大学当管理员、助教、讲师,后到剑桥大学学习,后来荣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访问教授、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华先生毅然舍弃了美国的种种优越待遇,克服重重困难携家回到祖国,从此全身致力于祖国的建设和数学事业。他为国家潜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并组建了多个学科的研究室,在数学领域里研究成果累累。无论是在学术方面的科研精神还是为祖国的事业奉献一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华罗庚先生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华罗庚的故事还给予我们学习和人生的启迪: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另外,陈景润的故事我们很多学生也都耳熟能详,他的故事也同样能够给学生这样的启迪,也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  相似文献   

15.
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之际,人才的竞争必然要求我们的教育界培养出大批具有创造素质的创造人才。沈阳市机电学校正是看清了这个方向,提出了“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办学方针,千方百计用创造性教育为学生插上成功的翅膀。  相似文献   

16.
今后的50年,正是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的重要阶段,也恰恰是同学们长大成人并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聪明才智的时期。祖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为你们成人成才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你们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中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激荡和争鸣时期,产生了众多关于人才素质的思想理论,其中关于“德”的思想尤为丰富。深入探讨古人关于“德”在成才过程中作用的论述,对我国现阶段实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及人才自身的和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吉林省第一次素质教育研讨会的基础上,由吉林省部分教育工作告经过深入探讨合作的《人才设计指南》一书由大连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成才寄语——不拘一格降人才”;“教育成才指南”;“自学成才指南”;“劳动实践成才指南”五部分组成。涉及“教育学”、“人才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其中谈到“人才素质结构”;“人才发展战略”;“成才一般规律”;“人才个体设计”等内容。并且有二十几篇成对范例介绍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成才者的足迹。该书强调了“人的素质”是成才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不请求原谅     
远音 《内蒙古教育》2007,(5X):21-21
早在五十年代,王元就已经成为我国数学界的著名人物。他对哥德巴赫猜想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即他证明的2+3为陈景润最终证明1+2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此外,他与恩师华罗庚先生一同创造的“华王方法”被国际数学界一直沿用至今。他们多年的师生合作,可谓中国现代数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20.
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成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获奖者成才的外部因素主要涉及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名师影响和人生机遇等。获奖者成才的内部因素主要为志存高远的理想信念、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和科技强国的爱国热情。研究还发现,个人成才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自身努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家庭背景并非成才的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父母对孩子受教育的态度;接受优质教育,获得名师指导,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善抓机遇可改变人的命运,但机遇与成功总是偏爱有充分准备的人;将个人主攻方向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一致起来,更容易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