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丽萍 《新闻前哨》2012,(11):55-56
抑扬顿挫,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就播音工作而言,它是指语言表达过程中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的正确运用。这是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要真正把抑扬顿挫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让播音声情并茂,还需要下番功夫。一、正确停连是抑扬顿挫的基础停连,包括停顿和连接,二者是有  相似文献   

2.
所谓停连,就是停顿和连接。停顿和连接在播音语言表达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对于从事播音工作的同志已不言而喻了。不过,在收音机和电视中播放的大量语言播音节目里,还存在着不少停连不当甚至停连错误的情况。这样的播音,往往概念模糊,意思含混,语无伦次,不知所云,因而破坏了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文章内在的逻辑联系;这样的播音,很难从听觉上使听众保持整体识记,是播音员语言语流的“非理性”习惯所致。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播音中的情感停连是有声语言显示语意、抒发情感的方法,也是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情感停连是播音技巧中非常重要的表情达意的手段之一,如果情感停连不当,常常给听众、观众造成一种概念棋糊、文章破碎、语句语意含混不清之感。成功的情感停连往往给作品增添一种艺术美、韵律美、和谐  相似文献   

4.
有声语言,在影像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传播功能,“留白”则是运用播音中的停连技巧,通过语言再创作,传播出有声语言外的无声信息.本文以个案分析为样本,对播音主持中的停连内容进行定性分析,从传播学出发,具体分析不同的声音留白所传递出的信息功能,从而找到声音传播中的“留白”技巧,即运用停连,传播有声语言以外的无声信息.  相似文献   

5.
徐惠 《今传媒》2016,(11):138-139
民生新闻的播报有别于联播体新闻播报,说好民生新闻有几个关键点:用好语气、重音、停连很重要.语气,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在播音中,那些根据语句目的、思想感情需要而给以强调的词或短语叫重音.重音在播音创作的过程中,较常用.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就是重音;停连,有声语言语流中声音的停顿和连接,统称停连.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是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与书面的标点符号有密切的联系.而播出的文字稿件中的标点符号是停连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广电媒体的发展也突飞猛进。目前,我国的广电新闻事业受到业内人士更多的关注,其中新闻播音的停连模式也逐渐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播音语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由于时代的改革,新闻播音语言停连模式也开始展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本文根据上个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和现如今的播音语言特点,重点叙述其模式的主要应用特点,以便于完善我国新闻播音体系建设制度。  相似文献   

7.
国内许多地方台的播音员、主持人由于受客观条件所限,常常集播音、主持工作于一身,但由于播音、主持两者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何快速地进行播音与主持的角色转换成了困扰许多地方台播音员和主持人的问题。本文从工作职责、角色定位、传播方式、语言要求等多方面,探讨地方台播音员、主持人如何才能做好角色的转换,从而提高广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级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播报方式越来越规范和合理的情况下,许多地方台的播报方式却还大都裹足不前。经常收听收看进而学习和借鉴央视规范的播出方式,尽快补齐包括天气预报在内的各类节目播出形式上的短板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提升受众对地方台播出的满意度,已成为地方台播音主持提高业务水平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的语言规范已经成为大众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分析融媒体背景和融媒体背景对播音主持语言的挑战入手,对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的语言规范进行了探讨,认为播音主持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运用正确的语言形式、甄别网络语言内容,正确运用网络语言,更好地传播正能量,为融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语言规范提供了个人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0.
收听广播,常常有听不清、记不住的时候,起初总觉得是自己的原因,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半收听状态、外界环境影响等等,后来向行家请教才知道,听不清、记不住的原因还和播音员的表达有关。比如播读同一内容,不同播音员的技巧运用可能会带来不同的收听效果。于是,听不清、记不住的表象就引发出了播音速度影响传播效果的一些思考。播音的语言表达技巧,据北京厂‘播学院张颂教授研究,主要有节奏、重音、停连、语气四种基本技巧。细究一下,听不清、记不住的原因中除了具体语句中出现的重音错误、滥停乱连、语气不对之外,还应该考虑播读的…  相似文献   

11.
冬梅 《新闻世界》2009,(3):47-47
播音前辈在总结新闻播音理论时认为,新闻播音有两大基本要求:一是叙事要清楚;二是新鲜感要强。可是,具体到新闻播音实践中,不少人总是局限在“叙事清楚”一点上打转转,刻意于停连、重音的处理,声音、语调的把握。对“新鲜感”的把握往往欠缺。这样的新闻播音缺乏大气和深度,也缺乏鲜活力和感染力,充其量仅仅是把新闻稿件平铺直叙地播出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许多地方台的系列台、专业台、节目套数和主持人节目的增加,播音事业受到了较大冲击。那种播音专业人员相对稳定集中的传统格局在一些台已被新的管理方式所取代。出现了播音品位下降、播音秩序混乱、人员分散和部门设置多元化状况,影响了播音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地方电台出现的几种播音现象,加以探  相似文献   

13.
陈锋 《东南传播》2010,(8):201-202
驾驭播音语言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把握。作者就在播音实践中体会到的文艺播音创作中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忽视语气词"啊"的音变;见字生情,重音泛滥;轻视词的轻重格式,缺少忖度;简单地按照书面语中的标点符号安排停连;一味展示声音特质,忽视稿件内容;盲目模仿,刻意做作等。与播音界同仁共同探讨,以期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由于长期在地方台从事闽南语电台播音主持工作,在实践中沉淀感悟良多,尤其是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地方方言的传播交流显得极为重要,因此,特对地方台闽南语的播音主持工作进行总结,与业内同仁交流。一、闽南语播音员应如何备稿作为方言播音员,首先在备稿中要注意语音规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中央、省级台而言,地方台可谓是一个小平台。而对于活跃在“小平台”上的播音、主持人来说,在不断地施展才华,造就辉煌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许多纰漏和不足,克服这些瑕疵和不足,对于节目主持人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展示“小平台”的整体形象,都有很大的帮助。地方台相当一部分播音员、主持人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系统训练的非专业人员来到播音主持队伍的大有人在,队伍的综合素质并不高。更有个别人只是经过短期普通话培训便仓促地来到话筒前,致使他们对播音员、主持人缺乏正确的认识,产生了许多误区,导致了各个方面的缺憾和不完美。…  相似文献   

16.
荣斌 《声屏世界》2008,(8):49-51
播音主持是播音员主持人将无声文字恰当地“翻译”成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过程,借助语音、语法、词汇三元素,通过停连、节奏、重音、语气四大手段,以目光语、手势、形体、服饰等为辅助手段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就表达而言,严复先生当年讲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同样适合播音主持,“信、达、雅”应该也是播音主持表达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17.
电视播音与电台播音有着共同性。因此,长期以来,对电视播音的专题研究较为忽视,对电视播音特需技巧的训练也较欠缺。应该说,在有声语言播音的技巧方面,广播与电视大体是相同的。请如:二者都是文字稿件的转化形式;二者都是一种声音创作活动;二者都凝聚着前期各工种工序的劳动成果;对发声、吐字、停连、重音、语气、声调、节奏等基础技能的要求,二者也大体一致。但是上述这些共性并不能抹煞电视播音的特殊性,更不能代替电视播音的自身的业  相似文献   

18.
去年,我国广播事业有很大的发展: 播音时间据去年12月份统计,全国平均每天播音时间比1957年同期增长42.6%。其中,中央台增长18.6%(到达九十六小时二十分);地方台增长45.2%。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央视新闻联播中系列报道,分析了新闻播报的语言特征及播音员在播报时语言整体向口语化、大众化过渡趋势的社会原因,解析了播音过程中重音、停连、语气、节奏这四种外部技巧在新闻播报中“二次创作”的综合运用技巧,提出了在新闻播报中外部范式使用的合理化的方案,以期在新闻播报中与受众取得进一步共鸣,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领导活动报道是地方台电视时政新闻的重头戏,担负着宣传发布当地党委政府方针政策、树立领导人良好形象的重任。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和运用细节,才能增强领导活动报道的可看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地方台领导活动报道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如何正确把握和运用细节的具体举措,使此类报道有血有肉、真正发挥好作用,为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