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难点。按照马克思地租理论中土地权属关系和土地经济主体利益结构的分析范式,探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问题,发现其内在原因主要是土地权属关系不完整和土地产权边界模糊。在试点实践中还存在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性质不明确、调节金征收比例差距较大、集体提留收益用途不明晰等问题。应进一步明确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性质,设计科学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加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监管,构建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利益”概念界定不明;土地征收程序不规范;征收补偿不到位;征收中对农民权益救济的司法保障不力等。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要实现经营性用地市场化供给,完善土地征收的程序,改革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建立完善的司法救济途经。  相似文献   

3.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地征收规模膨胀,因征地性质模糊、"公共利益"范围泛化、补偿机制落后、被征地农民话语权缺失又缺乏权利救济机制等,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有激化趋势。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对策:严格界定"公共利益",探索非公益性用地制度;确认土地发展权,坚持完全补偿原则;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和程序,保障征地过程中的农民话语权;建立健全征地补偿机制,长久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制定《土地征收法》,切实为征地提供从征收到救济的全套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土地增值收益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构建利益均衡视角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框架,包括入市增值收益核算方法的制定以及分配主体间关系的明确。以浙江省德清县为研究对象,分析利益均衡的收益分配机制,以期在保障各分配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为土地入市选择公平合理的分配策略并优化。  相似文献   

5.
法律上,我国的土地分类主要按土地的用途和利益性质两个标准进行。按照用途,土地被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依土地利益的性质,土地被分为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2002年的《土地分类》(试行)中的土地分类以服务于农业生产为主要特征,以生态功能为主的生态用地被作为"其他农用地"对待。2008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设12个一级土地利用类型,也未将生态用地作为独立的地类。为此,法律应明确公益性用地的层次,将生态用地作为独立的地类,且为层次较高的公益性用地。  相似文献   

6.
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供给严重不足,学者观点又存在较大分歧。在“房地一体”登记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代表行使主体享有独立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应平等、补充适用《土地管理法》与《民法典》。界分村级组织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登记主体是村民委员会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尽量登记给村民委员会。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宜采取拨用而非划拨的方式,并经登记生效;其不能抵押,但可以在不降低公益效用的前提下,经政府机关批准和集体成员民主议定,采取转让、互换等方式处分。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因集体公益收回应当符合比例原则,因经营性转化应当明确转化的条件、程序、方式和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用后转用增值收益分配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用后因土地用途变更引起土地收益的增加从而产生土地增值,对增值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应符合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土地征用后引起转用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的存在原因主要是对上述分配原则的忽视。增值收益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公共目的被滥用、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受限、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款不到位等方面。主要措施包括通过严格区分土地征用公共目的性、改革现行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土地征用过程市场化等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用地制度下,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由于缺乏严格的约束规范,导致征用权滥用,侵害了集体土地的产权和农民的利益.为保障农民权益,需要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赋予农民完整的产权;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区分不同类型的征地行为,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残缺,太和县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突出表现为:公共利益概念模糊,征地范围界定过宽;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范围较窄;征地程序不规范,救济程序不完善;征地收益分配不均,安置社保工作滞后。这些问题在全国其他地方也都程度不一地有所存在。为在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框架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途径应包括:严格界定公共利益,限缩征地范围;以市场价格确定征地补偿标准,拓展补偿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救济程序;完善征地收益分配机制,健全社保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价值评估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蕾 《华章》2013,(2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镇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将成为一种长期趋势。而大规模的进行征地以及农用地转用的常态化必然要求建立相应的农用地转用市场机制,以及建立相应的价值评判标准。农用地的价值内涵正是此类标准之根本。正确认识农地价值内涵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农用地价值重要性的认识,以后能够更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利用农用地,使农用地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领域,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否合理是决定流转是否能够持续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是否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以安徽省相关制度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安徽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增值收益分配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分析其存在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应当以市场化为导向,分阶段确定收益分配方案,规范政府行为,以税收的方式进行收益调节,最终实现对流转收益分配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可供利用的建设用地日益稀缺,在土地有偿使用的制度背景下,土地的真实价值逐渐显现,城市地价持续、快速上升.城中村这一特殊的土地状态在开发改造过程中蕴含着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理论界对土地增值利益的归属存在多种不同观点,只有采纳“私公共享”论,选择共同参与共享收益的改造开发模式,才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达到城中村改造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土地征收法律关系中的公益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征收中的公益性问题并不仅仅局限于目的的公益性。土地征收法律关系中的公益性问题往往被忽视,然而这一问题恰恰是我国土地征收中诸多弊病的症结所在。本次修宪无疑将对科学合理解决目前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也对土地征收的研究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制度机制和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初,信托被引入农村土地流转,从而产生了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这种新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加速土地流转、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及带动农村金融发展等方面,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可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政策法律障碍、农民收入难以保障、配套措施缺失等制约因素的存在,致使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发展缓慢。在近年来中央一系列土地政策的基础上,修改与完善相关立法、理顺信托各方法律关系、建立配套制度与机制以及加强监管,可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推进,广大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侵害,继而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以及对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从法律、产权等制度的层面展开探讨,能够厘清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完善土地征收程序、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推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以及建立完善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是维护我国农民土地权益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私立图书馆应该是公立图书馆的完善和补充。由于国家的主要建设重点都放在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上,投入公益事业的资金本身就很有限。而民间藏书和民间资本却有许多闲置。政府应在私立图书馆方面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个人开办私立图书馆,并能在土地的征用、场馆建设以及收费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加强行业引领,鼓励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加入其中,从而营造全民热爱阅读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农村土地经营使用权的流转.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目前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的被动参与影响了土地流转的现实意义,不完善的农村公共福利体系影响了土地流转主体及承包商的积极性,不健全的社会服务组织影响了土地流转的可持续性.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土地流转,强化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公共服务职能,并逐步健全社会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的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