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理教学探讨》2009,(7):92-99,159
1.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的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物体具有的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被称为带电,或者说带了电荷。自然界中只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一般规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相似文献   

2.
备忘清单 1.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的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物体具有的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被称为带电,或者说带了电荷.自然界中只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电荷.一般规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相似文献   

3.
电路复习     
一、知识网络二、学习指导(一)摩擦起电1.两种电荷(1)正电荷: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负电荷: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2)电荷间的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检验:①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则该物体带上了电.②验电器:是利用其两片金属范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的原理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2.摩擦起电门)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的实质是物体电子的得与失.(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百十11摩擦时.…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一)起电1.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律带的电荷。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像胶棒带的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验电器—很据同种电荷相斥的性质制成。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但不能判断带电的种类。2摩擦起电(1)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是否带电,除了用验电器检验外,若物体能吸引其他轻小物体,它也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但两个物体相互吸引,不能断定它们都带了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得到多余的电子带负电荷;失去电子带正电…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要点(一)起电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行。即正电行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负电行。正负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验电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行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作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利用验电器不能直接判断物体带电的种类。2.摩擦起电(1)带电。物体是否带电,除了用验电器检验外,若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它也带了电。但…  相似文献   

6.
《摩擦起电》一课有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经过摩擦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第二是氖泡发光实验,证实摩擦后的物体确实带电。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是这样做这两个实验的: 第一个实验: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接近轻小的纸屑,发现吸引。然后,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接近一个  相似文献   

7.
带电与导电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在初中,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和接触带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特点是:①被摩擦的两个物体一般都是绝缘体,摩擦前都不带电;②摩擦后两个物体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例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有正电荷,则丝绸上必带有等量的负电荷.  相似文献   

8.
一、练习内容“电”和“磁”单元包括第六册第3——9课。内容多,难度大,要求较高,其练习的主要内容是: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电有两种:一种是正电(用“+”表示),一种是负电(用“-”表示)。用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带正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2.放电现象:当带有较多异种电荷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电火花和爆裂声,这种  相似文献   

9.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核外所有电子带负电的电荷相等,原子处于不带电的中性状态.当中性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所有电子带负电的电荷不相等,物体就带了电.用摩擦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原子核失去电子,从而该物体带正电,而另一物体由于得到这些电子而带上等量负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这种用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电荷之间相…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三物理》第二册中第四章摩擦起电,其中两种电荷一节的两个演示实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作了一点小改进,供同行参考。改进方法如下:剪取两条长约15cm,宽约5cm的饮水桶外包装用的干燥塑料薄膜;同时剪切适量的碎屑,用干燥的毛巾摩擦其中的一条塑料薄膜5至6次,用此塑料薄膜靠近小纸屑,可以看到薄膜能够吸引许多的小纸屑,由于摩擦过的薄膜带电量比被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量大,故实验效果比原来的实验效果明显,若用此摩擦过的薄膜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筒上簿片的张角也十分吸显…  相似文献   

11.
1 静电的三种起电方法11 摩擦起电当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其中束缚电子本领较弱的物体将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种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这种由于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例如: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因得到电子带负电。那么如何确定物体摩擦后的带电种类呢?下面是按物体束缚电子本领强弱排列的顺序表。玻璃 有玻机璃 尼龙 头发 毛皮 丝绸 纸 橡胶物体束缚电子的本领不断增强表中的两种物体摩擦时,前面的物体易失去电子带正电,后面的物体易得到电子带负电。相距越远的两种物质摩擦时,带电…  相似文献   

12.
我教《摩擦起电》一课时,小朋友们在理解了“摩擦后的物体带静电,带静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后,我就让他们做摩擦起电实验。小朋友们有的把纸剪成纸屑,有的把泡沫塑料弄成一颗颗的小圆柱……;有的用塑料小尺,有的用塑料笔杆……;有的在头发上摩擦,有的在衣服上摩擦……。他们兴致极高,做得非常入神……还有几分钟就要下课了,我刚要进行总结,忽然听到一个哭声:“老师,我衣服脏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被  相似文献   

13.
《摩擦起电》教案芜湖市育红小学邵宝玲一、目的要求1.指导学生认识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东酉。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索自然事物的兴趣。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吹塑纸一块;纸屑、鸡毛、泡沫塑料碎块、硬纸块每组各一包;每组氖泡、气球各一个...  相似文献   

14.
电学     
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相似文献   

15.
电和磁     
电和磁一、填空1.物体经过摩擦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带电的物体有吸引()物体的性质。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固体、液体、气体的互相摩擦都可以(),带电体不是带()电。就是带()电。3.电有两种。一种是正电(用“”表示);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16.
我教《摩擦起电》尚志市黑龙宫镇小学弥尚魁《摩擦起电》是小学自然第六册的一堂实验课。本课重点是使学生懂得什么叫摩擦起电,知道两种电荷。难点是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概括。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带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2.知道:用摩擦的方法使...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知道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的东西。 2.会做摩擦起电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课前准备: 演示材料:吹塑纸(有色)剪的小猫一个;丝绸一块;贴有白纸的小黑板一块。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结构二、学习指导(一)摩擦起电两种电荷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叫负电荷.(2)同种电荷互十1]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1)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验电器.它是利用验电器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道理来检查物体是否带电的.2.摩擦起电(卫)条件——分别用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互相摩擦.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本领弱的物体的一些电子容易转移到另一个物…  相似文献   

19.
实验表明 :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互相排斥 ;两根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也互相排斥 ;可是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与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这表明硬橡胶棒上的电荷和玻璃棒上的电荷是不同性质的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首先提出把呈现在玻璃棒上的电叫正电 ,呈现在硬橡胶棒上的电叫负电。正电、负电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对于物体相互摩擦后带电的符号 ,有人认为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 ,玻璃棒总是带正电 ;有人则认为玻璃棒不管与什么物质相摩擦 ,所带的电都是正电。对于摩擦在摩擦起电中的作用有人则认为仅仅是增加两物体的有效…  相似文献   

20.
花开蝴蝶飞     
在自然课中,大家都见过教师做的这样的演示:用丝绸跟玻璃棒摩擦或用毛皮跟硬橡胶棒摩擦,然后用橡胶棒或玻璃棒靠近纸屑,纸屑就被吸引起来,这就是摩擦起电。利用摩擦起电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制作出许多有趣的科技作品,“花开蝴蝶飞”便是一例。 用勾刀割一块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透明有机玻璃板,厚度应在3毫米以上。并做一个长10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