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在此方向指引下,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依托"武汉·中国光谷"的地理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借鉴工程教育模式理念,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研究出一套基于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创新、创意、创业"意识培养的参与式课程并针对不同课程设计出其应用策略,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亲身参与的、体验式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
邵堃  霍星  巩琳 《教育技术导刊》2021,19(12):101-103
软件工程专业以培养能够在软件工程应用领域从事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服务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阐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并呈现软件需求分析课程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中基于案例的思政教学设计方案。调查结果表明,软件需求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计合理有效,学生参与度从91.6%提高到98.6%,学生对于一些热点问题的合理认知率也从76.3%提高到88.2%。该教学改革实践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兴龙 《职教论坛》2005,(24):54-55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其生源主要来自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原则应是招收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技能水平较为突出的学生.通过对口单招考试,选拔专业能力强的优秀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完善目前对口单招考试模式,构建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绿色通道,也能进一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其生源主要来自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原则应是招收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技能水平较为突出的学生.通过对口单招考试,选拔专业能力强的优秀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完善目前对口单招考试模式,构建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绿色通道,也能进一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着眼于软件技术和软件开发过程本身,软件项目的成败取决于工程人员的个人素质.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软件工程领域可帮助缺乏经验的工程人员更有效地预测和管理项目进度,在不影响软件质量的前提下缩短软件开发周期,最终降低软件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6.
"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是面向理工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类课程。该课程结合了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等基本理论和技术,其实践环节对于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河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项目开发的实践教学改革新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上机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软件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校企深度融合机制下“全过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经验的获取都离不开实践教学。为了保证课程内容的连贯性、真实性和前沿性,创建基于知识点融合的案例驱动式课内实训体系;为了使学生积累前沿热门技术的应用经验,创建了围绕“软件工程”思想、对接企业需求的实际应用软件开发项目课外实训体系;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软件开发的能力,创建了基于真实项目的毕业设计体系。基于校企融合的软件技术专业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  相似文献   

8.
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重点从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两个方面对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进行研究。而ACCP项目实战是学生在校期间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学生专业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所以应结合ACCP项目实战对学生进行软件工程思想和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是高校软件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而专业课程框架体系则是人才培养的直接体现。本文旨在结合本校软件工程专业近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在认真分析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新形式下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框架体系设置的原则与方法,以期对提高软件技术人才质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祥 《教育信息化》2007,(12S):65-67
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是高校软件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而专业课程框架体系则是人才培养的直接体现。本文旨在结合本校软件工程专业近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在认真分析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探索适应新形式下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框架体系设置的原则与方法.以期对提高软件技术人才质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存在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不相适应的现象,结合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和该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协同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程实验教学、实训平台建设、创新训练、协同培养等方面提出软件工程专业多维实践教学模式。课程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强化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建设软件开发实训室、软件研发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创新能力训练,开展各类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校企共建并应用实训创新平台,协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前身是电子技术专科,成立于1986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招收四年制本科生33名和28名专接本学生。经过4年的建设,现有在校本科生553名,并有三届专接本学生毕业,2007届本科生已经顺利毕业并走上就业岗位。该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对现代电子信息系统、通信系统产品进行设计、开发、调试和维护的基本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高级实用人才,专业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比较合理的、具备相当教学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和一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在现有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33%,硕士以上学位占81%。该专业现有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现代电子学实验室,能同时容纳136名学生进行硬件和软件实验。实验室实行规范化管理,管理制度健全,在2004年通过北京市教委评估,成为合格实验室。专业同时与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北京掌宇公司等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强化教务工作中的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保证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2005年该专业承担了校级和北京市教改项目,目前校教改项目已经结题,并发表了论文;先后申请了四项校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13.
谭振华  王龙  杨璐 《河南教育》2023,(12):62-64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往往涉及一些国际认证环节,目的是让专业建设与国际需求接轨,让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其中,ASIIN认证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ASIIN认证背景下人才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以及实践效果的检验,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育体系改革是软件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现状,对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研究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能力与软件创新能力;研究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技术与系统工程能力,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软件蓝领培养模式与培养计划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实施三模块结构的培养模式多年来,我们大学培养的软件人才,缺乏软件工程意识,缺乏软件商品化意识,过分强调学术,导致这类人才不能在软件产品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在我国软件开发中,编程和应用人员过多地使用本科以上的技术人员,导致人才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的现象。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是以培养软件蓝领为目标的学校,根据实际,我们可以采用“软件技术基础 软件职业方向(包括职业认证) 人文与科技素质”三模块结构的培养模式。软件技术基础是全院必修的课程,不论学生毕业后从事哪个方向的与软件相关的职业,都必须要牢牢地掌握软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校于1995年开始招收中考学生,进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试点。我们机电系95年招收五年制学生118名,编三个区队(班),设机电一体化和机械制造两个专业。学生分别来自16个省、市、自治区,主要为军队企业化工厂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制五年,大专学历。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软件企业不断增长的对国际化软件专业人才需求的问题,以培养复合型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研究软件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本科课程体系的设置,提出了一个实际可行的软件工程本科课程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提出了《软件工程》课程建设的新方案“实例教学+课程设计”。此方案从实用角度详细地介绍了软件工程课程在整个软件生存周期中详细安排;教学中采用实例教学法和课程设计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从而培养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想”、“说”、“写”和“做”的四项基本技能,为高职高专的“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软件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改进,以期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积累经验,为今后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不断追寻计算机技术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展教学与科研。自1984年北京城市学院(原海淀走读大学)先后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科专业。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3年开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硬件系统维护和计算机网络集成的技术应用型高级实用人才。其人才规格设计为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发展现状和典型技术;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应用能力;具有较全面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听说读写基础和较强的应用能力,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为达到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应用,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培养方法上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多种实践环节的训练。本专业现有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