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刘庆邦的小说《远山》讲述了一个女扮男装的故事。但这不是对传统叙事俗套的简单模仿,而是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当代底层妇女到小煤窑当矿工的的辛酸遭际。刘庆邦的成名作是《走窑汉》,不过,《远山》里的“走窑汉”却是一个女人,在这个女扮男装的“走窑汉”的身上,寄托了作者深沉而激越的底层关怀。  相似文献   

2.
刘庆邦来自民间,关注民间底层人民生存的尴尬、人性的裂变,创作了大量底层叙事小说。刘庆邦的小说坚持民间叙事立场,直面底层社会真实,贴近底层人物灵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苦孩子"出身的刘庆邦对民间人物喜怒哀乐价值判断与道德标准都了如指掌,三十年来一直坚守着以平民的立场书写底层人性的闪光点和劣根性,表现出他对国民性的极大关注。文章试从对看客的描写、对底层宗族势力的审视、对宿命论的批判以及对民间固有法则的批判四个方面来分析刘庆邦作品中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和对底层民众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刘庆邦来自民间,关注民间底层人民生存的尴尬、人性的裂变,创作了大量底层叙事小说.刘庆邦的小说坚持民间叙事立场,直面底层社会真实,贴近底层人物灵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孙犁曾说他写小说有“洁癣”。在他看来,现实生活中丑陋的人和事太多了,读者活着本就相当愁苦,如果连小说中也尽是丑陋不堪的人事,那活着就更艰难了。所以孙犁写小说习惯于把来自生活的素材做一番“净化”处理,这样他的小说就显得特别“干净”,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无形中对生活多了几分留恋和幢悟,  相似文献   

6.
孙犁曾说他写小说有洁癖。在他看来,现实生活中丑陋的人和事太多了,读者活着本就相当愁苦,如果连小说中也尽是丑陋不堪的人事,那活着就更艰难了。所以孙犁写小说习惯于把来自生活的素材做一番净化处理,这样他的小说就显得特别干净,读起来让人神清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煤矿工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命群体备受关注,特殊的生存环境、特殊的社会身份、特殊的命运使他们不断地被“边缘化”,无法回归乡村却又无法融入城市。本文以刘庆邦的长篇小说《红煤》为例,来解读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作家对煤矿工这一边缘群体命运沉浮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看了《玉米地》,就想起了《红高粱》,因为看上去有几分相似,写的都是不合理法的性关系,写的都是大自然中的性行为。或许有的读者会因此觉得这篇小说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自然,《玉米地》很可能难有《红高粱》那样的经典价值,但是它却绝非某种小说套路的简单模拟,而是颇具微言大义的风范,于不动声色中揭示了时代精神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我相信,激烈的竞争,哪怕是不公正的竞争,也会导致这个世界的繁荣,而穷人也会日将分享繁华的余羹。”“繁华的余羹”?这是我们所追求的吗?这是我们祖辈流血牺牲,忍受贫穷,革命奋斗一生所追求的吗?  相似文献   

10.
对于底层民众命运的关注和对纯文学的追求,是刘庆邦小说鲜明的创作精神品格,他的作品关注农民和矿工的生存状态及生命价值,真实反映了他们艰辛的生活,在人性美与人性丑的对立中建构起自身的人文理想和价值追求,这些都体现出了刘庆邦作品中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体现了他对底层人民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文学画卷上有一系列的淳朴美丽善良可爱的少女形象,如沈从文笔下的翠翠(《边城》),而在刘庆邦的这篇短篇小说无疑又为这一形象添上了浓烈的一笔。守明这一形象的出现既是对前列笔下人物的继承,更具有现实的意义。透过这一人物写出当今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爱的纯真与深切,对被爱的期盼,以及这一爱情内在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2.
"刺绣"和"做鞋"本是中国古代女子施展女性存在的独属女工之一,而在现当代作家的笔下它们褪去了本真的字面意义,具有了隐喻、象征的意味。在《绣枕》和《鞋》文本中,两位作者通过女主人公绣枕和做鞋这两个实际事件,来隐喻女性对爱情的追寻,象征女性命运的渺茫。小说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来表达对女性情感世界的观照,同时也用不同的创作情感来解构女性爱情在理想世界的美好。  相似文献   

13.
鞠斯汀娜是萨德表达对上帝憎恨的替代品。萨德不但让她饱尝暴虐的滋味,还让她的信仰与她一生的遭际形成为柢牾和反讽,用她来完成对上帝的亵渎。  相似文献   

14.
《家长》深刻揭示了畸形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损害,对亲情伦理的破坏,属于"伤痕文学"的拓新之作,富有浓郁的悲剧意味。刘庆邦在访谈中坦率地回答了《家长》的创作动机,表达了对基础教育问题的深切的反思和忧虑,并对与其创作密切相关的计划生育和年谱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底层书写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中农民工题材写作毫无疑问成为底层叙事的一大重要分支。刘翼平的《脚手架》就是以纪实性报告文学的形式,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湖南零陵人背井离乡上广西打工讨生活的人生经历,生动地描绘出湘南农村如诗如画美景背后的生存艰辛,形象地再现了潇湘大地一代农民进城之路挣扎裂变的生命图景,堪称为一部人文关怀下的底层叙事作品,隐含着作家对城市化语境下农民工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刘庆邦的小说中,在文体方面有自己的个性书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独白语的“明喻式”;主人公对话和叙述语言的自欺和欺弱;“远行”的叙述结构策略。这些文体个性,并不是单纯的语言表达形式,其中也包含深刻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房》是刘庆邦短篇小说中比较优秀的一篇,作品自发表以来已经有不少章对之进行了批评和探讨。但在诸多的批评声中总觉得把刘庆邦的短篇《新房》定位为反腐败学有些不妥。尽管从其原始意义上来讲,腐败并不是贪官的专利,任何思想的陈旧、行为的堕落都可以称之为腐败,但是作为一个概念,“反腐败学”却是有着自己的外延的。概念存在的本身就决定了它是有所限定的,不可能囊括一切。我以为,所谓反腐败学,就是特指那些反映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领导干部贪污腐化,堕落为人民的蛀虫的不良现象,并从一个人知识的立场出发对其进行批判、反思的各种题材的学作品。也许这样一种概括是片面的,过于狭隘的,但却已为公众所认可,已经约定俗成。正如“学”这个概念本身并不妥一样。  相似文献   

18.
在迄今可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郑定文是一位近乎被忘却的作者,然而,上海沦陷时期,他却曾被时人誉为可与张爱玲并称的“极有光彩”的作家。在小说《魇》中,郑定文揭开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毫无希望与亮色的底层生命世界,这底层人生中,看客式的市民身上不仅延续着鲁迅所言之国民性的冷漠,却还混杂了人类的怜悯与赏鉴、有限的同情心与恶意的窃笑等诸多复杂面向。贫困在此真正成为了考验情感和人性的试金石,人性亦在作伪中扭曲变形以致变得虚妄失真。  相似文献   

19.
刘庆邦是一位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作家。他的小说不断为读者提供一些新鲜的思想,不断地向人性特别复杂的层面去探索,提出了不少严峻的人类精神领域的课题。《遍地月光》探讨人类精神的平等,从而紧扣时代脉搏,表明建设和谐社会之重要。  相似文献   

20.
底层镜像的诗意呈现——解读贾樟柯的《三峡好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以冷静的镜头,值绎了底层叙事的原生态图景。同时,《三峡好人》并不停留在底层生存的还原层面,在冗长的底层叙事中,还不断地溢出诗意的细节。废墟上的婚姻故事带有“倾城之恋”的情调,旁逸斜出的“臃余”诗意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和主题的丰富性,自然浑成的潜在意义结构使得影片的底层故事具有理性思辨的深度。《三峡好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苦心孤诣编排的一部经典影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