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美学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理论借鉴,坚持生态美学处理人与自身关系的理念,使人与自身关系的建构立足于这些理念之上,我们才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好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反映人和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迅速引起了包括中外作家在内的很多人的急切关注。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选编的叙写动物形象的文本就通过塑造、描绘一些动物形象,来表现人和动物的关系以及对这种关系的思考,对这些动物形象,我们只有作出深度解读,才能顿悟出其中的生态伦理,进而鉴照人心,召唤人性。本文从"动物为人所依赖""动物为人所戕害""人与动物共生共荣"三个方面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3.
东北民间故事中有一类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动物故事,如动物报恩,人与动物交友,人与动物通婚等。这类故事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或表现人们与动物之间的平等相待和睦共处,或表现人们对于动物世界的直觉感受或者对动物的某种信仰和崇拜的情绪,或表达人类对于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动物的一种敬畏。民间故事中的动物母题以生动的情节与场景向人们传递了东北民间百姓素有的那种朴素的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向我们昭示了人类与生态相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构建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生态文明的构建,要求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选择合理可行的构建途径: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借鉴吸收国外生态文明构建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使我们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  相似文献   

5.
敦煌壁画中的象戏,反映出了人类是以驯化动物为条件而展开自己的文明史的,同时也展开了人类自我的驯化史。本文从驯化和文明化的视角来认识人和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理解了驯化本质,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人与动物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然、社会、文化和精神多重存在的生态结构,成就了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多重存在关系。在生态系统结构中,这种关系是趋向自由的。文艺生态审美在这多重自由关系中呈现着人的生态化的生命自由体验。在生态自由体验中的人类,能够从本质上认识自然,体认自然,能够真正地从生态意义上去体验人的生态性存在。  相似文献   

7.
脑的功能     
你真正地了解人类吗?人与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首先,人的大脑要比其他动物的大脑复杂得多。读读我们为你准备的《脑的功能》吧!  相似文献   

8.
读书     
<正>书名:《对生命的敬畏》作者:陈泽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8月阿尔贝特·施韦泽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在《对生命的敬畏》一书中,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人应当敬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包括动物和植物。史怀泽提出,如果我们摆脱自己的偏见,抛开我们对其他生命的疏远,与我们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那样我们才是有道德的真正的人。书名:《最后一头战象》作者:沈石溪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2年8月沈石溪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创作了大量以动物为主角的小说。在沈石溪的笔下,动物都是有高贵的思想和  相似文献   

9.
在俄罗斯独特的自然条件下,生活着各种动物,他们是人类永远的朋友,又是俄罗斯作家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作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揭示人与动物朋友相互依存、相互信赖的自然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它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局.为落实这一部署,我们必须思考和处理这样几个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抑或外在附加?是科学理性使然抑或一种道德诉求?是体现人征服自然抑或顺应自然的态度?这些问题体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市场经济之间、科学理性与道德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些关系,我们往往只谈论两者之间的统一性,而忽略其对立性.缺失对对立的深入研究就无法真正达到统一从而为实践提供指导原则,也就无法真正深入持久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生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批评理论,是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产生的,它关注的是对女性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其核心观点是西方文化在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象征性的关系。生态女权主义号召打破父权制的价值观,解放女性和自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男女两性之间真正平等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美国自然主义作家亨利·梭罗的散文作品《瓦尔登湖》以热爱自然的情怀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具有较高的生态学价值及研究意义。选取系统功能语言学下的及物性系统对《瓦尔登湖》中关于动物的话语进行生态分析,以探讨作品中人与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研究发现,梭罗主要运用及物性系统下的物质过程、心理过程以及行为过程构建了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传递了积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形成的代表性的科学美学和文艺美学,能够打破理性规则、感性自由主、客二元对立关系的,是"生态"这一维语.它能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辩证关系,寻求人与社会、自然的真正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由对人的命运的感悟,进而深入到历史考察人与社会之关系,再从历史回到当下现实,围绕动物关怀深入思考严峻的人类生态问题,是蒋子丹散文创作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6年以前的散文,主要内容是回忆过去的人和事,而尤以写故旧亲朋的系列散文“过客什章”等最见功力。第二阶段是1996年以后的创作,以《边城凤凰》为代表,偏重在对凤凰地理历史和人文的考察叙述。第三阶段则是2004年以后以动物关怀为焦点的生态散文写作,集中在《动物档案》和《一只蚂蚁领着我走》两本书中。前者主要是纪实性的关于动物保护的人物、事件、动物故事(档案),后者则是围绕人与动物的关系展开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态文明、动物伦理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明显具有社会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的学术色彩。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有关后人类的言说已经变得蔚为大观。在这个过程中,新物质主义的兴起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引导学者由迷恋语言转向重视物质,继而回归身体与生活世界。虽然生态理论大家海瑟曾于2008年宣告“后身体”时代已经来临,但这个回归的过程非但没有终止,而且形成了延续至今的精神轨迹。从某种意义上说,后人类美学必然落实到身体的维度。恰如哈拉维在《赛博格宣言》中指出的那样,有机体与机器将结合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后人类,而这意味着承认人是一种身体性存在。正是由于意识到了这个事实,物质生态女性主义者阿莱默将赛博格视为人类、机器、自然(尤其是动物)的混合体。随着生命-机器和人类-动物的界限被跨越,一种加强版的身体美学和生态美学已经出现,支撑着正在生成中的后人类美学。在由此形成的视域中,生态学和身体学形成了相互通达的关系。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审视后人类美学,我们会重新发现身体的意义。可以说,从身体出发的理论建构具有双重的作用:既证明了生态文化的合法性,又解构了曾经流行的超人主义。无论人获得怎样的强化,她/他都是身体性存在,都依赖生态环境和技术体系。从这个角度看,真正后人类的后人类美学必然呈现人类-自然-机器的交互主体...  相似文献   

16.
动物是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物种及其多样性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它关系到人类的食物、健康和生活质量.然而当前人与动物的关系不断走向冲突、对抗,人作为拥有无比优越感的主体具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保护动物不一定意味着赋予动物主体地位,动物只能是法律关系的客体,我们应把动物作为特殊的物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7.
唐金龙 《师道》2004,(2):40-40
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有些时候不一定比动物聪明。所以,请动物给我们上课,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自我,克服自身缺陷,真正以“人”的姿态去理性地创造生活。  相似文献   

18.
刚刚引领着你浏览了几本与动物相关的书籍,现在三个同学向你讲述他们与动物的故事。在我们的眼中,动物是他们“另一类”特殊的朋友。他们与动物相处中发生的那些温馨琐碎的小故事,会让你感受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动物与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与人类的生活休戚相关。让我们一起对身边的动物多一些爱护。  相似文献   

19.
《邻居罗西基》是薇拉·凯瑟后期代表作.它描写了农民罗西基眷恋土地的深厚感情以及在恬静、美丽的农庄里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表达了人、植物和动物和谐共生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通俗小说《马语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和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共同家园的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责任感,女主人公安妮的心路历程正是深层生态学所提倡的"自我实现"的历程。小说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重视人与万物的关系,将人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凸显出深厚的生态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