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属于大学教育理念的一种,本质上也属于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让人才具有通融基础和博雅精神,使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较长时间内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学校没有成体系地进行开展,高校人才培养更倾向于专才教育,这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悖。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尤其是教育部高教司明确提出“三制”(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改革以来,通识教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文章着眼于现行完全学分制,对“大学物理(通识课)”这门大学基础课程的通识化教育改革路径进行研究,并提出可参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的历史渊源与当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东西方文明,通识教育自古便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寻求“通识”与”专业”相统一的现代通识教育成为当今国际高等教育的一大潮流,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能够促进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培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通识教育彰显大学精神,使教育真正为“育人”而非“制器”。  相似文献   

3.
日本通识教育历经了三个阶段:早期是形塑精英人格的教养教育,二战后导入美国理念而改制成为培养公民的一般教育,20世纪末至今,复归培养创新人才综合胜任力的新教养教育。伴随通识教育的内涵演变,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发生两次转向,从通专分轨到通专并行,再到通专融合。转向的动因是社会结构性变动导致的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高等教育人才定位调整。日本通识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通专融合的实质是改造传统通识,构建专业教育所需的通识,以“作为专业基础的通识、提升跨界智慧的分段通识、全面整合专业教育的通识”三种类型推动通专融合。但指涉人格与精神的教养遗产,是通识教育保留的独立域。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识教育为个人今后多方向发展提供了全面知识准备,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目前,高职教育的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高职的专才教育有滑入庸俗的现象,有可能丧失“高等”与“高级”的本质属性。“高等”就高在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层次,高在专业技能的理论上;“高级”就高在做人的品质,高在发展潜能上。高职教育有必要研究适合自己的通识教育模式,三年制专科高职要采取专业、通识、实践三项教学并重的模式,创新四年制双专业高职本科,采取两个专业和通识、实践教学四个一年学时模式,为培养现代高级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努力。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大学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大学不仅要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而且要面临国外大学的挑战,竞争日趋激烈。就目前来讲,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以至教育和学校发展、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的关键性因素,是大学发展战略选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市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同志在 1 998年教师节视察首都医科大学时要求首医大“不仅为全市 ,还要为全国输送人才” ,要办成“国内先进学校” ,“在全国起一个示范作用”。这说明 ,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从北京市的客观形势出发 ,都要求北京市的医学教育要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一、外部环境和机遇1 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据最近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人口预期教育年限差距十分明显。而我国人口 1 998年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8年 ,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甚至落后于中下等收入的国家。据统计 ,1 985至 …  相似文献   

7.
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独立的专业,它的发展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其专业结构必须以人才素质结构为基础,包括“通识化教育”、“学科教育”与“教育专业教育”;其人才培养规格应达到大学本科生的一般素养、本科层次的教育专业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其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大学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教育科学课程。  相似文献   

8.
所谓通识教育是指应该接受的除专业以外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包括哲学和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所谓成人通识教育,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均应系统接受的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艺术等基本知识的教育。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训练,加强通识教育,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塑造他们高尚的精神品质,使其具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基础和正确的思维、表达和判断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从而使他们成为能肩负起时代重任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今天,对于受教育者来说,加强通识教育,培养优良的文化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1通识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但与时代发展要求相比,成人高等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和缺陷。“过弱的文化底子、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值得我们深思。比如学理工科的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学文科的学生对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特别是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解不多;相当数量的学生毕业后,工作缺乏独立性、开拓性和创造性;有些学生专业知识不错,但思想道德却不高;一些人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同时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高等教育居高不下的热门话题。以“思维导图”通识课程为例,挖掘通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形式、改革教学评价,将思政元素融入高等教育通识课程,实施思想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同行并重,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两个热点问题。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作为大学管理者弄清大学“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关系,对推进大学的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大学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一种新理念,应当体现在大学的各个方面。要处理好大学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不能把通识教育完全等同于素质教育。要处理好大学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不能用素质教育削弱或取代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通识教育成为一种教育的潮流和时髦,在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和其它全日制普通高校普遍受到重视,有计划地力行推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良性效果。其后,许多高等职业学校也在研究、效仿,但是效果甚微。到底在高等职业学校要不要实施和开展所谓的“通识”教育,应该开展什么样的通识教育,本文想做一些辨析,并求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2.
濮恒学 《时代教育》2012,(19):71-72,74
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如何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为个人今后多方向发展提供全面知识准备。高职教育的文化基础知识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高职的专才教育有滑入庸俗化的现象,有可能丧失“高等”与“高级”的本质属性。“高等”,就高在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层次,高在专业技能的理论上;“高级”,就高在做人的品质,高在发展潜能上。高职教育有必要研究适合自己的通识教育模式,三年制专科高职能否采取专业、通识、实践三项教学并重的模式,创新四年制双专业高职本科,采取两个专业和通识、实践教学四个一年学时模式,以培养现代高级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课程设计以及教育哲学基础.通过对通识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个案的分析,认为通识教育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根据“以仁为本”的教育哲学及其价值导向,通识教育应该从课程设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区分以及技术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等方面来确定课程内容及其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更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完成全面育人的根本任务,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通识教育的作用。本文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其在国内外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论述了通识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关系,重点介绍了通识教育在我校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的具体应用探索,明确了通识教育应该贯穿、融合于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理念,为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是提高通识课程教学的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通识教育,是摆脱过分专业化教育的束缚,面向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必要途径.必须根据其重在“育”而非“教”的特色,以课堂教学实践为第一手资料,分析通识教育实施中的薄弱环节、研究改进措施,以最终实现通识教育追求的全人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之间必然存在着冲突,有培养目标的矛盾、教学与课程的矛盾,解决两者的冲突,首先要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目前定位在专业教育是合理的,这个前提下要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表明,如何让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话题。通识教育既重视教学内容的建设,又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社会发展对通识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既要求学生会做事,又要求学生会做人。从通识教育视界看,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有利于人才快速成长,有利于节约人才培养成本,有利于学生与社会无缝对接。以促进大学生就业推动通识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找准人才培养的差距,达到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受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实行较为狭窄的专业教育,时至今日,通识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客观地讲,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经世致用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只讲专业教育,不讲通识教育,只能是残缺的和不全面的教育。所以,在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许多有识之士都提出要加强通识教育,以此来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性。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首先,实行…  相似文献   

20.
自由教育是西方高等教育的基础,文理教育是现代意义上通识教育的直接源头.在西方,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涵盖了有教养的人、公民人格、服务社会、立足知识等核心价值.民国时期以蔡元培等为代表的“培养学生之完全人格,体智德美四育和谐“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等观念是中国通识教育现代化的理论成果.通识教育理念与制度的互构形成的中国经验对未来大学通识教育,乃至大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