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张发仁这样的孩子”以後,我觉得先要明确两个问题:一个是以怎样的观点来认识孩子;一个是教育工作究竟是怎麽样的作。只有明确这两个问题,才能正确地对待张发仁这样的孩子,才能正确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2.
关於“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张发仁这样的孩子”的问题,已在“江苏教育”上讨论了很久。我是张发仁在纪家楼小学读书时的教师,我感到有责任把张发仁在纪小读书时的经过情形,及我应负的责任,向大家作一简单的检查。张发仁在一九五一年秋季考入本校五年级时,我是五年级的级任,记  相似文献   

3.
读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张发仁这样的孩子?”一文以後,我有一点意见: 首先,我认为编辑部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对清江市老坝口、桥南、纪家楼等三个学校对张发仁同学曾采用过哪些耐心的积极的教育方法没有提起。从这篇文章看来,张发仁听读过的三  相似文献   

4.
读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张发仁这样的孩子?”一文後,我觉得不论从哪一方面去看,张发仁都还不算差。现在分下列几点来说明: 一、从学习方面说。“张发仁这个孩子不用功读书,贪玩。”这是从纪家楼小学到老坝口小学一般教师的反映。我觉得学生不用功读书,是不能单怪学生不好,首先要问问自己,你是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你是否经常帮助成绩不良的学生补过课的?从张发仁左一次降级右一次降级的情况里,可见教师们没有很好地  相似文献   

5.
五三年十月份,本刊编辑部接到清江市小学学生家长张德荣的一封信,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张发仁是不是不堪教育了?’信里说,他的孩子张发仁连年降级、留级,并两度转学,最後竟被学校开除。信里还提到,他的孩子由於受到失学的苦痛,曾一度产生自杀的念头。为了对新生一代负责,我们当即派工作同志到清江市调查。在调查  相似文献   

6.
读了本刊张发仁的情况调查一文,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张发仁并不是一个不堪教育的孩子。根据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张发仁有一些缺点,但也有好多优点。第一是他很热情: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他瞒着家里偷了钱捐献,学校(?)募铜鼓队,他每天节省五百元零用钱,前后拿出了一万元。其次是他有一定领导能力:他和同伴玩,同伴们都听他的话,他又下让别的孩子欺负和自己一起玩的同伴。再就是他勇敢而且爱  相似文献   

7.
我看到了关於张发仁事件的报道,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张发仁的具体情况来看,他是有些缺点的,但并不是一个极端顽皮而不堪教育的孩子。如果从正面去观察分析,张发仁倒还是个勇敢机智、有正义感的孩子,他能把老牛的角折断,游泳几乎淹死也不怕,大扫除时抢着  相似文献   

8.
张发仁不学习,不求进步,在学校中搞得一塌糊涂,因此被学校降级、留级、转学、最後开除,我认为这是他自作自受,咎有应得。的确,像张发仁这样的孩子,是难於教好的,首光我们看他是用什麽态度对待学习的。据纪家楼完小教师说,张发仁的智慧并不差,只是贪玩,不专心学习,上课时爱做小动作,如玩球,看小人书,摺  相似文献   

9.
读了张发仁问题的报道以後,我感觉,张发仁不是个不可救药的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不算太差;他的性格和品行也有优良的一面。他的豪迈、勇敢和热心为公众服务,都是今天我们对新生一代所要求具备的良好品德。固然,他学习不认真、  相似文献   

10.
读了对张发仁事件的调查报告,我感觉有许多可以研究的问题。现在,着重对张发仁的学习、品行、性格提出我个人的看法,同大家研究讨论。张发仁先後在闸南初小,纪家楼完小、桥南初小、老坝口完小四个学校读过书,他的学习情形:在闸南初小,“学习成绩很平常,但也不算过份差,年年升级。”在纪家楼完小“智慧并不差,只是贪玩不专心学习。”“据说程度够不上,  相似文献   

11.
十月份,本刊编辑部接到清江市小学学生家长张德荣的一封信,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张发仁是不是不堪教育了?’来信说,他的孩子张发仁因学习、品行不好,连年降级、留级,并两度转学,最后竟被清江市老壩口完全小学开除学籍葱呕固岬?他的孩子张发仁因被学校开除,遭到失学、遭到家庭打骂的痛苦,一度产生自杀的念头。我们对这一事件作了调查研究。现在将调查所得的情况发表,作为问题讨论。希望教师同志,加以研究,发表意见。我们决定以后在本刊每期划出一定的篇幅来刊载。我们所以要组织这次讨论,因为在这一具体事件中,有许多学校教育上的问题,值得研究。首先,对张发仁这样一个学生的学习、品行、性格,究竟应该怎样看?坏在那里?有没有好的一面?对这样的学生能不能教育?应该怎样才能教育?其次是清江市老壩口、桥南、纪贐サ热鲅S泄亟淌δ茄源欧⑷识圆欢?其中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在这问题上我们对张发仁的家庭应怎样看法?清江市人民政府文教科,过去在处理这一事件上存在一些什么问题? 我们相信,同志们经过‘怎样做人民教师和热爱儿童’的学习,以及目前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的学习,对此问题作具体研究,将会巩固学习的收获。同志们在讨论中要发挥自由思想,不要顾虑自己的意见对不对,全面不全面。只要写得具体,能说明问题,那怕是对张发仁个别行为的看法,也行。这次讨论希望能首先着重对张发仁本身的分析、研究,弄清了是非之后,再进而研究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应负的责任。我们预备在讨论结束时,加以总结,作全面的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12.
我没有做过张发仁的老师,然而我有兴趣研究这孩子的习性。这孩子最大的缺点是倔强、执拗。我们可以理解,在旧社会里的一个贫穷家庭中,当然不会非常关心孩子。在动不动就打,一打就完的管教方式下,是很容易养成儿童执拗的性格的。但这并不是不治的绝症,何况他还有许多优点,他“大扫除  相似文献   

13.
我是崇明县横河小学一个学生的家长,为了我孩子的教育问题,曾到学校和老师交谈过半天,当时见校长书桌上有“江苏教育”数本,顺手拿来一看,看到了关於张发仁的教育问题的讨论。现在我以家长的身份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我很同意李骅同志的意见,只要老师们能耐心细致地了解张发仁的个性特点,消除自己的成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在热爱儿童的思想基础上,研究对他的教育方法,张发仁是完全可以教好的。由於人民的文化水平还没有普遍提  相似文献   

14.
关于张发仁问题的讨论,很多同志已从各方面发表了不少意见,有些意见,如对有关学校教师在教育张发仁过程中所表现的错误的态度、观点和方法。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处理问题的无原则态度等方面,已渐渐接近一致起来。但对於张发仁的个性特点的看法还有分歧。我觉得弄清楚这一点,对教育张发仁的问题关系很重要。现在就我对张发仁的个性特点的认识发表一些意见。我们知道,儿童的个性,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校教育过程中,逐渐发展与形成起来的。而其个性特点,则表现在他对人和对事的态度和行为中。因此,我们要研究张发仁的个性特点,就必需分析研究他的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江苏教育发表了关于张发仁问题的报导以后,清江市文教科指示“纪家楼、桥南、老坝口三校,在学习施新民和曹德林二烈士的光荣事迹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重点联系,找出张发仁连续三年留级的原因”。在这一指示下,纪家楼学区四十多个教师,进行了四天的学习和讨论(每天下午五点至六点半)。现在,我把我的两点意见分述于下: 第一,教师没有了解儿童的主要优点,单在儿重的生活细节里吹毛求疵。如张发仁在纪家楼小学时,班主任张四维看到他在课堂上会做小动作,不安心听讲,  相似文献   

16.
我是前清江市老坝口小学的校长。接清江市老坝口小学转来贵刊关於学生张发仁问题的调查材料一份。现在将我所了解的情况告诉你: 学生张发仁原在桥南小学四年级学习,因性行顽劣被开除学籍。後清江市文教科督学左礼文同志和我面谈,拟将该生转入坝小学习,并说“你们教育教育看不行再说。”当时我因学期已过去将近一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旧的连环图画和地方戏里的封建思想和神奇古怪、行侠仗义的事迹,对张发仁的思想和行动有很大影响。他今年已经是实足年龄十四岁,在解放前他就可以看懂这些东西,并且已经中了毒。据纪家楼完小的教师说:“这孩子智慧并不差,只是贪玩不专心。”在桥南小学时,他上课不安心,偷看连环图画;不肯去听报告,不愿看苏联电影,却溜去看地方戏。这就说明连环图画中离奇情节和地方戏剧中生动的场面、人物和布景,时刻在吸引着他,使他放弃了学习。张发仁被老师认为是顽皮学生,被同学看不起。但是,只要不触犯他,他并不在乎这一点。和同学闹纠纷,受到责备时,他有时默不作声,有时表示认错,但  相似文献   

18.
本刊第十四期‘讨论会’刊载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张发仁这样的孩子’,随即有些读者来稿来信发表意见,这说明教师同志对于新生一代的教育和培养问题是非常关切的。这一期我们先发表五位读者的意见。同时也把前清江市老壩口小学?づ砥裘鞫哉欧⑷适录?提出意见的来信一并发表。希望大家继续对张发仁的性格、行为、学习态度各方面的表现,分析其原因,作为今后进一步讨论‘为什么教不好’‘怎样才能教好’等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从张发仁的问题在本刊提出讨论後,很多教师,甚至家长和教育行政干部,都发表了意见;其中有的认为张发仁是可以教好的,也有的认为张发仁是不堪教育的。这样不同的看法,难道没有是非的标准吗?不,马列主义教育学自有是非的标准。首先要问教育学生的职责是谁负的?马列主义教育学告诉我们主要是教师。课堂教学,起主导作用的固然是教师,培养学生的品德,也是主要依靠教师。凯洛夫教育学中说:‘学生知识底充实和巩固,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养成,首先和大部分是依赖  相似文献   

20.
记得在一个早上,校长彭启明同志对我说:“现在介绍一个学生到你班旁听。”我当时很奇怪:已经是学期中途,哪来的学生呢?而且本班人数已超额(五十二人),又怎样安插他呢?我提出了疑问,彭启明同志说:“他是文教科介绍来的,暂时在你班旁听,过几天再说吧!没有位置叫他自己解决。”於是,张发仁就在我班学习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