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汀笔下的女性形象,来自对巴蜀乡村生活的真实提炼,充满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烈的地方气息。从其对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出巴蜀传统文化积淀对沙汀的滋养和启示,以及作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学史上,沙汀被公认为典型的地域小说作家。本从巴蜀地域呈现的角度,梳理了沙汀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探索,凸现了不同区域经历中,巴蜀地域化在其整体思想资源的存在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现代地域作家的典型代表,沙汀一方面是巴蜀地域的优秀表现者,另一方面也以左翼阶级斗争的架构反观与批判巴蜀大地的生存,从而使其小说创作呈现出独特的质地。这反映到小说内部,包括:富于巴蜀社会内容的场景描绘;对民族精神心理的开掘和地域特色人物的塑造;小说语言方面的地域气质探索。它形成了一种沙汀式的现实主义小说,促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乡镇小说是沙汀乡土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乡镇小说里,“茶馆”是最常见的学场景之一。在作品中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发生地点,还在人物的性格塑造,情节的叙述及区域化意蕴的表达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其它地域场景一起构建起了沙汀作品中的巴蜀化意象。同时对这种区域化的批判也反映出了作家勇于自省的精神。与困守于传统乡土化的作家相比,沙汀作出了属于自己的化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鲁迅对巴蜀文化给予过强烈关注,将《蜀碧》视为“凡有中国人都该翻一下的著作”,并直接体现在对国民性的思考中。又在邹容《革命军》关于国民奴隶劣根性的批判中,找到了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他对“五四”青年时期巴蜀作家群给予了充分地评说,并且大量编选巴蜀青年作家的作品。对巴金、沙汀、艾芜、周文等巴蜀现代作家给予过热情扶持。现代巴蜀作家沾泽于鲁迅甚多,他们对“鲁学”的建立,也贡献颇大。吴虞、郭沫若、敬隐渔等对“鲁迅学”的建构,都作出过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文学中国的巴蜀地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生命持续发展,没有中断,跟巴蜀地区非常有关系。在巴蜀可以找到一个极佳的立足点和精神关注点,总览维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命的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冲突融合,总览中国历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且往往是“谁得巴蜀,谁得一统”的历史进程。巴渝歌舞汲取了民间营养,始终接上“地气”,又生长出《竹枝词》等分枝。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要实现“三个回归”:“文学”回到“文学”;现代回到现代;中国回到中国。四川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大省,出现了郭沫若、巴金、李劫人、沙汀、艾芜、林如稷、何其芳、周文、罗淑、陈翔鹤等一批重要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沙汀小说世界中的四川乡镇里,最为活跃的是流氓市侩型和昏庸官僚型的反面人物。因此,历来研究沙汀作品的向度几乎多从粗俗、强悍的男性世界入手。但是,冷静、真实、客观的现实主义描写使沙汀难以忽视在兽道横行的盆地内女性悲剧性的生活状态。她们在被压迫、蹂躏的同时,也蛮横地反抗、野蛮地为人。当这片本应纯洁美好的领域亦被凶残和无耻充斥时,或许更能有力地暴露此时此地的黑暗和污浊。  相似文献   

8.
沙汀是30年代讽刺小说家的杰出代表,也是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被认为是唯一继承了鲁迅先生衣钵的两位作家之一(另一位是张天翼),因此,对于沙汀的研究一直主要集中在"现实主义"和"讽刺"两个向度上展开,而对于其笔下人物形象的系统研究则稍显不够,虽然也有对其某一类人物形象的分析,但缺乏整体把握,鲜有将其人物形象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作品,本文力图作此尝试,力求通过对沙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来揭示其所具有的独特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沙汀短篇小说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的批评;新时期到来至20世纪八十年代末注重系统地分析其艺术特征的审美批评;20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叙事学、心理学等理论方法在沙汀短篇小说研究上的运用和在比较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纵览历史发展线索,扫描沙汀短篇小说研究的得失,并勾勒出其运动轨迹,不仅可以推动沙汀短篇小说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也将有助于整个现代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著名画家张大千的诗词创作有很高的审美特征,其诗词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作品处处写巴蜀的自然美景和巴蜀的人和事,在尽情讴歌时,更多的是书写对巴蜀的眷恋,饱含了张大千对巴蜀的强烈的情感,探究其作品流露的巴蜀情怀意识的深层次原因,无疑可以窥见张大千动荡漂泊的一生,为其对故乡的执著的情意深深感动,推动其诗词中的巴蜀情怀的理解,提升对张大千个人及诗词中的巴蜀情感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1.
沙汀、李Jie人小说语言风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从语言风格角度对沙汀,李Jie人作品的评析和比较,得出了“沙汀的小说语言严谨,精炼,蕴藉,耐人寻味,李Jie人的小说语言自由而挥洒,酣畅淋漓”的结论,旨在促进沙汀,李Jie人作品的更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沙汀在小说中极其喜欢使用四川的方言土语.他小说中的方言主要存在于人物的对话和人物的命名上,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操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人物的诨名也带有浓厚的四川味.探究其创作心理,除了人物角色的需要,主要因为沙汀对四川方言的热爱和熟悉.  相似文献   

13.
说明本《年谱》的编写,曾得到沙汀同志的热情关心和帮助。文中没有公开发表的材料,一部分由他本人提供,另一部分系笔者在沙汀故乡四川安县访问调查所得。《年谱》里未一一说明。初稿编成后,笔者有幸聆听了沙汀同志的指教,他还抱病熬夜为《年谱》作了修订。限于篇幅,《年谱》未能列出沙汀的全部作品和详细经历,只是择其主要入谱。另外,本《年谱》只涉及作家解放前的活动和作品,解放后的待另文刊出。对于《年谱》的错讹和不完善之处,尚乞专家和读者们指正。  相似文献   

14.
汉代巴蜀画像砖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瑰宝,其研究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巴蜀画像砖的类型、分区、流行年代、特征以及文化来源和发展特点的讨论,力图寻找汉代巴蜀地区出现画像砖的必然性。对汉代巴蜀画像砖的分析,既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考察,也是对汉代文化发展的一次窥探。  相似文献   

15.
巴蜀才子曾玙乃明代正德、嘉靖年间著名诗人,其博通群经,诗名早著,少与杨慎齐名,又与杨慎、王阳明、郑善夫、何景明、王廷相等名流交游甚密。由于曾玙诗文多散佚不存,其才名淹没已久。其诗文集《少岷先生拾存稿》赖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得以存世。曾玙诗歌多描写巴蜀山水,关怀巴蜀民生,友爱巴蜀朋辈,推崇巴蜀先贤,表现出浓厚的巴蜀情怀。其文章记录了许多巴蜀历史、书院建设与文学著述活动,为研究明代巴蜀文化与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对巴蜀文化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巴金与沙汀虽为川藉同龄作家,但由于两人青少年时代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两人所走的创作道路不同,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创作个性也截然不同。 一九○四年,就在巴金出生于成都的那一年,沙汀即出生在四川西北部的安县。至一九二一年到达成都,一九二二年进入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为止,沙汀几乎在安县这远离四川政治文化中心的小城镇整整生活了十六个年头。这地方用沙汀当年的话说,是“四面是山,风气蔽塞得很”。外界所发生的新文化运动,沙汀根本就无从知道。所以,当巴  相似文献   

17.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重要的一支,并以其显著的内涵和特点闻名于世。鲁迅对巴蜀传统文化给予过强烈的关注,对史籍《蜀碧》、蜀籍文史专家的推崇,对巴蜀文学的历代辉煌的由衷感叹,与历代蜀人的心灵共鸣,对巴山蜀水的喜爱,对巴蜀人文情怀的赞叹,影响着鲁迅思想的形成和生活、创作的方方面面,同时鲁迅对巴蜀传统文化的评述和解构也为现代巴蜀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沙汀是现实主义的作家,他以创造短篇小说见长。根据沙汀的文学创作实践,可分为早期创作、创作的黄金时代、解放后的创作。本文就沙汀的早期创作进行了剖析,指出了沙汀在创作道路上的几次徘徊,最终找到了符合自己创作的生活,“不打算接触更多的生活,宁可‘狭小而深入”’。同时,也确定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讽刺暴露。  相似文献   

19.
一个成熟的讽刺小说家,对其所处的时代、社会,总有他独特的认识与体验,总有他擅长表达的主题,也总有他特别敏感和注意的人物。并由此形成自己独特的形象体系。沙汀也有他自成体系的讽刺性人物的画廊。在鲁迅之后,赵树理之前,沙汀是一位最能操幽默的笔致来刻写中国农村现实的作家。他也真正懂得暴露、讽刺文学的这种价值。如果说老舍具有的是北方市民的诙谐气质的话,那么沙汀身上充满的便是由四川西北的崇山峻岭,由那些山村、乡镇、田坎、街巷、集市、茶  相似文献   

20.
《淘金记》《困兽记》与《还乡记》通称"三记",是沙汀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收获。既有的"三记"研究,侧重于人物形象刻画、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以及作者的创作风格等方面。其实,沙汀这"三记",在客观上呈现出了1940年代川西北农村地区的家庭伦理关系。通过对父子伦理、婆媳伦理、兄弟伦理、夫妻伦理的分析,文章认为,沙汀在"三记"中既有对旧时代影响下不合理的父子伦理、夫妻伦理的批判,也有对新时代的婚姻伦理、朋友伦理的肯定,还有对旧时代背景下婆媳伦理的深沉思考。沙汀对家庭伦理的强调,真实地反映了1940年代中人性的复杂,真切地体现了他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