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仰的微光     
感通寺 初游感通寺,是因为此地山明水秀."寺古松森,西南揽胜无双地;马嘶花放,苍洱驰名第一山".那时尚小,登寺途中初见墓塔,惊叹不已.当时正是初春,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季节,不知安息于此的人,是否会羡慕人间的自由与欢乐.后来知道墓塔的主人,是明代有名的担当和尚.据传他见"明祚将尽,遂剃度为僧,法名普荷,号担当,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2.
波罗寺行记     
吴艳 《大理文化》2022,(1):81-83
在苍山感通寺后,一条密林幽径连接着传说中的波罗寺,比起感通寺和寂照庵,波罗寺因为路途较远显得有些小众和神秘.然而,名不见经传的波罗寺却凭借着未经雕琢的山野风光和秀丽的景致成为普通游客徒步苍山的最佳选择,热度不输前者.  相似文献   

3.
古代大理佛教盛行,有"妙香国"之称.感通寺是苍洱之间建于唐代的一座名寺,传说择寺址时,高僧的樟木禅杖插地而活,寺成后,夜晚有佛像从空中降临,诸事皆遂高僧所愿,有感而通,故名感通寺;后来,"马嘶花放"和"名士高僧共一楼"的佳话,更让其名播千古,香火鼎盛.我是特别喜爱这寺名的,有感而通,岂不妙哉!  相似文献   

4.
南涧土林     
去过了南涧便会知道,那里有一片土林。南涧土林是人间里的另一个人间,里面的"人物"和"花卉"都是褐黄的颜色,其生存的状态是真正的无心和随缘。岁月的更迭使得它们变成了不同寻常的形象,即使你能够想象  相似文献   

5.
走读大理     
崇圣寺三塔 和崇圣寺三塔的特殊关系,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高中历史课本.老师拿着一本教科书,言简意赅地讲述着南诏历史.历史老师的那堂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当时我们还不懂事,这个大理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刹,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只觉得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寺庙而已,以至于我第一次去大理,只去了寂照庵和感通寺.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离开故乡已经二十八个春秋. 二十八来,我离开故土,漂泊于远方,却始终回头望向故乡,只因那里有我抹不去的童年记忆,有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有二十八年来未曾相见的父亲…… 我的故乡马岗山,说是山村,其实只有五户人家,据说古时候有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带领他的骑兵从此山经过,他们经过时,整座山岗马蹄声声,此后人们便把此山唤着马岗山.  相似文献   

7.
前几年经常到陕西南部的汉中去旅游,在那里游览了不少寺、庙、观、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触最深的是,不论是佛家的寺,儒家的庙,道观,尼庵,都有本教外的神共享人间烟火,不但不排斥异己,而且相容共存;二是以人为神的世俗寺庙多以实代虚,实多虚少;文化底蕴深厚,商业操作少,保持历史原貌;活而不乱,立足长久。就个人观感谈几点粗浅的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鹤庆石宝山是玉龙雪山向东南延伸的支脉,属县境内第二座大山。素有"大理有名三塔寺,鹤庆有名石宝山"的民谣广为流传。这皆因大自然的崇高、卓越而美丽,它煞费心机,创造万物,创造了人间奇迹,特别安排了这样一处胜境。登上石宝山巅,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意境,这绝对是非常惬意,非常豪迈的。石宝山,典籍记载为"石石缶山",古称峰顶山,以主峰高耸入云而得  相似文献   

9.
王明磊 《寻根》2013,(6):37-46
九莲山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北部的崇山峻岭中,属南太行山系。清乾隆《辉县志》载:“九莲(山)在石门口内西北,上有九峰形如莲花,故名。东山名东莲,因西莲而得名,路皆石磴,甚险。”现隶属辉县市上八里镇管辖,历史上曾隶属山西省陵川县。该区域内有三座寺院,中间的一座叫“后静宫”;东边的一座叫“东莲寺”;西边的一座叫“西莲寺”,亦称“西新寺”。以西莲寺为中心,分布着40多座大小不等的庙堂和洞窟。根据新乡市考古专家贺惠陆对九莲山古代碑刻碑帽上头发的指向断定,该区域内的俗神造像应该始建于明代。  相似文献   

10.
窗子     
窗子陆家齐窗子,美丽的,诗情的,充满着想象的世界的小小的一角!从那里,在苍茫的暮色中,孩子们睁大着眼睛数天上的点点归鸟;从那里,在朦胧的灯光下,传出肖邦时而急促、时而缓慢的琴声的喁喁独语。也是从那里,在晚风吹动树叶的碎影中,映出普希金的颀长的身影,他...  相似文献   

11.
近代高僧印光法师(1861—1940),是净土宗第十三祖,俗姓赵,字绍伊,出家后法名圣量,字印光,陕西邰阳(今合阳)县人。光绪七年(1881)在南五台的莲花洞寺出家,之后三十多年,一直过着隐修生活。印光大师勤于笔耕,著述颇丰,他的作品涉及教育、家庭、医学、史地、社会等诸多领域,内容广泛,主题突出。作为“人间佛教”早期倡导者的代表,印光法师对该思想的弘扬和实践做出了积极贡献。本文试分析印光法师对女性问题的态度,以期探视其“人间佛教”思想的一个方面。总的来说,印光法师的女性观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荒野的南极洲地带隐藏着对人类的未来生死攸关的秘密在世界的尽头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的气温低到华氏零下127度。狂风呼啸着,好似一列火车在两英里厚的冰层上奔驰。那里到处见不到一棵树。人们在那里死亡;迄今只有一名婴儿曾降生在这片冰封的陆地上。  相似文献   

13.
尚方超 《寻根》2016,(4):16-19
在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大社村北的太行山脚下,有一座修建于北魏太和三年(479年)的盘谷寺。寺前最显眼的一处石阶上,有一座八角重檐尖顶的御碑亭。亭中立着一块高大的石碑,碑首刻有"歌盘合契"四个大字,意思是将歌颂盘谷寺的文章合镌在这块碑上。碑文分三个部分,一为唐朝大文豪韩愈的著名散文《送李愿  相似文献   

14.
呦呦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些<诗经>里的句子,是先民们美好生活的某种展示与描绘.而现在我朗读该诗句时,里面的图景若童话般飘渺,像是幻觉.而且似乎随着年岁的推移,这种天上与人间的距离也在不断地扩大.同是一片土地,仅仅是由于时间的推移,一极生长童话和梦幻,另一极却生长着埋没童话和梦幻的泥石流和沙荒;一极在生长文明和诗歌,另一极却在涂炭和毁灭;同是一片土地,一极流淌出生的灵秀;另一极也游荡着死的幽魂.  相似文献   

15.
在韩国,流浪艺人集团以他们浓郁、传统的乡土味表演占有自己的市场,拥有众多的观众.这些流浪艺人集团就是有名的“男寺党”.他们在各地的乡村小镇表演歌舞杂技,给人们带来喜悦和欢乐.关于“男寺党”的起源,目前尚无确切考证.但在1300多年前新罗统一三国的文献中,有一段提及流浪艺人的简单记载.可见流浪艺人集团的历史远远超过130O年.朝鲜古代崇尚儒教、抵制佛教,流浪艺人以演戏获得的报酬资助贫困的佛寺,并跟特定的寺庙联系,出售寺庙所画的符咒,把一部份收入奉献给寺庙.因此,这些流浪艺人集团后来被人们称为“寺党派”.最初,“寺党派”主要成员是女性,表演的节目主要是音乐和舞蹈.以后逐渐出现了由单身  相似文献   

16.
时光流转     
正古寺·避尘宋徽宗首开画院,出题"深山藏古寺"命画师作画。山腰寺院、林掩残垣都难切心意,只有层峦清泉,老僧挑水一幅最为切意。一担水,煮饭烹茶,洗衣浆衫,柴米话禅是画境中兀生的古寺情结。无为寺,大理苍山兰峰东麓,取义"无为法"。寺中有如此碑文:有为无为,有岸无岸,身居龙渊,心达彼岸。无为寺牵涉着一段史事,大理国八位皇  相似文献   

17.
《弗罗拉》(封面)《弗罗拉》这幅油画塑造的是古罗马神话中一位花神的形象。她身上披挂着由鲜花编织成的花带,微笑着向人间走来。她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了希望,双手轻松地舒展着,把朵朵鲜花洒向人间,向人们表达深切的问候。整个人体画得匀称,毫无夸大之感。半裸...  相似文献   

18.
水目年華     
水目山景区位于祥云县城东南方向,是滇西地区的佛教圣地,登山远望,群峰秀色蜿蜒,下川坝百里纵横,尽收眼底,主峰山势嵯峨,古树参天.水目山开创于南诏龙兴四年(唐元和八年),即公元813年,因开山祖师普济庆光禅师"锡杖涌泉"而得名,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皇家禅林、云南禅宗第一寺院、滇西佛教文化传播中心.依山建有九庵十八寺,现保存有水目寺、普贤寺、宝华寺等佛教禅院,有中国南部最大的佛教塔林,全国罕见的"寺抱塔"奇观和久负盛名的宝华寺"戒堂",特别是佛门圣物肉身"舍利子",更有"一见结禅缘、一拜保安康"的佛家禅缘.  相似文献   

19.
<正>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一位掌管人间葡萄酒醉人力量的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他不仅掌握着葡萄酒的酿制配方,而且可以神秘地将各种芬芳施与各种葡萄酒中。同时他还将慈爱和欢乐布施给人间,护佑着古希腊人民的农业和戏剧文化。关于狄俄尼索斯的诞生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主要是围绕其生母的不同来演绎的。其  相似文献   

20.
仲彦 《大理文化》2014,(5):56-56
崇圣寺 那个喝酒的人去了崇圣寺三塔的塔心 梵音响起。风,摇摆着橘红的僧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