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同时根据教学中所提倡的启发性教学原则,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一个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初中数学作为小学和高中的连接点,根据本阶段学生好奇心重思维活跃的特点,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问题意识的最有效阶段,教师应善于把握时机,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学生对问题产生想要了解的想法,才能够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本人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新课改理念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建议: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不仅与教师的教学有关,还受到学生自身已有的观念系统与知识经验等"变量"因素的影响。论述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推理能力、问题意识、学习方式等6个学生"变量"在数学教育中的大致发展进程和主要概念解释,对国外有关问题提出学生"变量"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述评,为中国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方向:关注不同内容领域的问题提出特点研究;加强学生自身主观因素对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在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方法.文章以一节几何复习课为例,对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实践与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教师首先需有问题意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及时评价反馈学生的提问,让学生敢问善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安徽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数学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G12311)为载体,以一节课题研究公开课为教学案例,简要阐述了数学"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形式;提出了构建具有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及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黎楷友 《考试周刊》2009,(12):157-157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已经成了教师的共识.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创新有着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直接制约着教师运用主体性教学思想进行教学的进程和学生创新意识发展的进程。为此,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谈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语文教学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本文从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资源和问题意识的现状出发,根据问题资源的特点及实践价值,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问题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初步探讨了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质疑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石,其作用超越了对一些知识的掌握.从小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他们并不缺乏提出问题的意识,甚至我们可以说提出问题是学生的一种本能,但从数学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还是有较大的培养空间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注重问题提出的传统由来已久,如中国的孔子“学”“思”并重的思想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强调了问题提出的重要性.随着问题提出研究的深入,国外学者将视角主要集中在学生问题提出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研究,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国内研究的重点是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现状的调查研究,学生提出问题与数学情境的研究,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评价方法的研究,学生问题意识与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措施研究,外国相关研究成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故此,教师就要改变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文就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策略进行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职校计算机技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符合教学理论要求的,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意义重大。通过引导学生明白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创设提出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促成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之一。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了这种心理状态,就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高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根据语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生提出问题受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了瓶颈.我们发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营造问题环境、培养问题意识、训练问题思维.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不仅体现了其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可以提高创造能力及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曹仲娟 《考试周刊》2009,(34):180-180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运动规律,以及所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物理教学可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要培养这些能力,教师首先应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就在于提出问题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现行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学习具有生活化、应用化、形象化等特点,知识内容大多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让学生敏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巨大。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要求,从问题意识的建立到发展等多角度讨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6.
郭志东 《化学教与学》2013,(1):19-20,47
新课程要求学生应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及问题解决能力。刚步入高中的学生不适应高中的学习,教师在进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时可采用“问题解决”方式,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组织教学,根据初高中知识衔接特点,设置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化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逐步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相似文献   

17.
科学“问题性”教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能否提出问题是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采用问题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学生科学学习中提不出问题,围绕问题性教学的显著性标志,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初中信息科技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别从“目标引导、问题引领”教学策略的内涵、问题设计的特点、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论述了该教学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和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些都要从质疑开始,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始之初,如果先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不仅可以为学生培养观察、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打下基础,又可以为他们以后独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