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散文《论快乐》颇具特色,受人喜爱。尤其是其思路的表现,极具投射力,充满了幽默和思辨的趣味,读来令人深思和遐想。本文就此认真品鉴,提供个人的体会和赏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的散文充满理趣,如《窗》之中就容纳了有关人生的种种思考,值得人们深思回味。  相似文献   

3.
从诗性的角度去阐述《长生殿》语言的审美意趣。达到审美体验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剧本本身,另一种是通过戏剧表演来传达。《长生殿》语言对前人作品有诸多借鉴,并从中翻出新意。其次,演员在戏剧表演中强烈的音乐感和画面感,使整个戏剧舞台充满诗性之美。最后,我们在研究剧本的时候,最不能忘记的是作者的情感,这是剧本诗意所在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先生的散文《窗》不仅体现了他散文的一贯特点,而且以窗这个常见的事物为题生发开来,用引譬连类的手法通过这个小小的《窗》折射了中国传统文化里最精髓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处世态度、生存方式以及人生境界的追求: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诗性感悟式的人生观念、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达观快乐的人生态度、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智慧生存的处世方式、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5.
笔者不赞成对元代散文持“略而不论”的轻率态度,认为应该肯定其实际成就,并尝试结合其生存环境解释其跌落的具体文化因由:异族落后文化及其民族歧视和文人歧视,杂剧、散曲为代表的新兴文体和通俗文艺崛起的巨大冲击,数千年累积起来的辉煌散文遗产反成为历史重负,以及由上述原因导致的作家队伍的分化与分布,置元代散文于不利发展的特殊文化境遇,而陷落在道学的深渊里艰难地舞蹈,则从根本上注定了元代散文不能有鲜活的生命力,终于未能走出自己时代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自1987年维索尔伦提出语言顺应论以来,该理论被视为是解释话语生成的权威理论读本,该理论被应用到多个领域做了大量研究。以用顺应论解释《围城》中的一些语言现象,探究言语交际时的内在规律是否能用顺应论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7.
《经典释文》为唐·陆德明所撰。陆德明(约公元550—630年),名元朗,字德明,以字行,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受学于玄学大师周弘正。仕陈,为始兴国王左常侍。入隋,炀帝擢秘书学士,迁国子助教。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秦王征为文学馆学士。太宗贞观初,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是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他于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开始编纂《经典释文》,大约完稿于隋灭陈(公元589年)之前。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中云:“细检此书,所述近代  相似文献   

8.
李俊 《文教资料》2007,(36):44-45
文章通过比较宋陈景元补遗《列子释文》中的异文与今所传北宋本《列子》,从而得出《列子释文》所参考的一种《列子》乃宋景德中的国子监本,即今所见四部丛刊所影北宋本《列子》的祖本。《列子释文》所据本则是唐本。  相似文献   

9.
生活着的世界宽广与否取决于我们的态度。——题记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是一位渊博的学者、睿智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富有才华的文学家,他通过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品评现实人生,表达他对现实人生的独特看法。他善于以质朴幽默的语言来表达他对人生的冷静思考,如同一位精通的炼金术士,将日常的生活经验、丰富的知识融合到一起进行冶炼,从中提炼出闪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一、何谓学者散文散文,在中国当代诸文体的批评研究中,一直是很薄弱的,即使剪掉了邪根小辫子,我看也末获得多少批评家的青睐。“学者散文”这一个题目,就更少人问津了。除香港的梁锡华发表过一篇颇有力度的《学者的散文》外,好象再没有见过同样选题的专论。什么是学者散文呢?余光中在《剪掉散文的辫子》里作了描述:“学者的散文……包括抒情小品、幽默小品、游记、传记、序文、书评、论文等,尤以融合情趣,智慧和学问的文章为主。它反映一个文化背景深厚的心灵,往往令读者心旷神怡,既羡且敬”。这段话着重说明学者散文的主要类型,内容特质及其文化根基,指出了学者散文的大概。我以为,学者散文就是学者创作的,具有学者品味的散文。它至少包含以下几个要素:第一,学者“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之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  相似文献   

12.
在执教经典亲情散文《背影》时,教师容易陷入几种教学误区:重视"父爱",忽视"儿情";直奔重点,忽视细节;侧重形式,偏离基调。为了避开这些误区,教师不仅要关注文章表现的亲情,还要准确把握作者情感,更要兼顾重点与细节,营造恰当的氛围,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蔡莹 《语文知识》2001,(7):71-7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而散文更因语言优美被称为美文。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的语言艺术美。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博学多才,学贯中西,被学术界尊崇为“文化昆仑”。时下,一些学者对钱钟书的学术地位质疑,认为钱钟书治学多是“吊书袋”,在学术上没有重大建树。本文对此持不同的态度,并以钱钟书读莱辛的《拉奥孔》后所著的两篇文章为例,探究其治学门径,认为钱钟书治学严谨,对前人理论采取了“述而有作”的态度。将钱钟书与同时代的学者朱光潜、王朝闻等作比较,更能看到其睿智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其史学价值已受到很大的重视.而它作为我国最早的散文作品集,其文学价值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以《召诰》片断为例,探讨《尚书》的创作方法,并由此而肯定了今文《尚书》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公孙龙的《指物论》是讲对立依存问题的.“指”就是两两对立依存.“物莫非指”就是魏源说的“天下物无独必有对”,也就是章太炎说的“物必有对”.就我所知,在中国哲学史上,公孙龙是第一个写专题论文,用对立依存关系解释了世界万物之所以成其为物,而且写得坚定精到;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不是这样,尚待研究.公孙龙曾被歪曲为诡辩派的代表.古人这样歪曲他,主要是依据《白马论》、《坚白论》;把《指物论》也拉来作为他搞诡辩的罪证,则是近代人的事.近代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由于对《指物论》的“指”理解不当.现在举一些例子:  相似文献   

17.
苏轼在散文的语言上提倡意尽言止,主张"辞达"。要做到"辞达",苏轼认为有两个阶段:一是"求物之妙"要"使是事了然于心"的阶段,即认识事物事理并能牢记于心上;二是"了然于口与手"的阶段,即用语言文字把自己心中对事物事理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出来而成文章。这样,才是真正的"辞达"。可见,苏轼的"辞达"论已赋予了孔子"辞达"说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散观念的变化,散艺术的开放,当代各种艺术信息的渗透,散审美风格也由过去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从作家的个人化写作到社会化写作的变化过程,作家的审美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表现出不同作家对不同的审美艺术的追求与开拓,形成了斑斓多姿的散审美风格,这种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散的语言怎样才能体现其独特的风格美?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要提高运用语言的功力。力求语言的个性化;二是要贴近生活,贴近作家的本色和个性,力求语言的自然之美;三是要避熟就生,力求语言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19.
朱白清对文章的语言很重视,有一些关于文章语言的独特见解,其中最具个性和独创的是他散文语言的口语化.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经过逐步地探索和一步步地努力,形成了一种堪称典范的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20.
刘菊莲 《教师》2010,(22):110-110
朱自清对文章的语言很重视,有一些关于文章语言的独特见解,其中最具个性和独创的是他散文语言的口语化。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经过逐步地探索和一步步地努力。形成了一种堪称典范的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