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路笑声     
《职业圈》2004,(9)
挂招牌包笑做的事情很滑稽,得到滑稽先生的绰号。他是在酒店里当伙计的。一天早上,他去挂招牌,一不小心,招牌跌成两半,主人很生气地说:“怎么这样粗心,该死!”滑稽先生却不慌不忙地说:”主人:你快要开分店了,这是很好的预兆呀!恭喜你!”  相似文献   

2.
我10岁的时候,父亲就对我说“你已经会说西班牙语,你的英语也还可以,你必须再学习一种语言。”我父亲的朋友都说:“学习法语或者德语吧。”可是我想,在哥伦比亚会说德语和法语的人不少。我得选择一种在世界上有很多人说,但绝大部分哥伦比亚人又不会说的语言。挑来挑去,我选中了汉语。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国会助手是国会山真正的主人,是“日程协调员”、“政策创意者”、“争议斡旋人”、“案件调查者”,是“新权力精英”。也有人说,助手是议员招摇撞骗的“打手”,是国会坏事干尽的“蛀虫”。助手私下则自嘲为“国会山上的耗子”。但不管怎么评价他们,这是一个对美国国会有着重要影响的群体。一位参议员曾经说小坐并听取你的意见,还是安排你议员见面,完全是助手说了算。如果你给议员写信,大多数情下,议员是不会看到的,也许助手一眼信封就把它扔进纸篓里。如果一天你收到有议员签名的回信,千别像我第一次收到瑞德参议员的信样,很是洋洋…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我女儿钱舟应浙江电视台之邀,从美国飞回西子湖畔,参加浙籍文化名人情系桑梓的演出活动。到家后,为了晚上的演奏,她便在家里拉琴,一边拉一边对我说:“爸爸,你给我听一听。”我说:“现在你还要我听吗?”我的意思是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生态文化》2003,(2):45-45
★一条狗不停地扑向一农夫,农夫忍无可忍,举起粪叉打死了这条狗。狗的主人告了农夫一状,要他赔偿损失。“如果,”法官说,“你把粪叉倒过来,用没刺的那一头,狗就不会被打死了。”“是啊,法官先生,”农夫说,“要是那条狗用屁股向我进攻,我会那样做的。”★一只老蚊子对年轻的蚊子说:“你们年轻一代多幸福啊,瞧瞧,满大街的女人都袒胸露背,你们随时都可大饱口福啊。”“唉,你哪里知道我们的苦衷啊。她们脸上、身上都涂满了许多油腻腻的东西,堵塞了我们的吸管,倒害得我们常常饿肚子。”★两个最要好的猎人去打猎,忽然有一只大熊向他们冲来,一个猎…  相似文献   

6.
大伯的病日趋恶化,他从一次昏迷中醒来,喃喃地对大妈说:“你还记得你的名字是谁起的吗?”大妈对着大伯的耳朵大声说“记得,记得,是你呀,我的中国名字是你起的!”这段对话我听过多次,每一次重复,老俩口都是满脸幸福。大伯说过:“你大妈的名字叫李丽华,是美丽的中华的意思,她爱我们  相似文献   

7.
财路笑声     
《职业圈》2004,(3)
辞退的原因新来的年轻职员被老板叫去。“我注意到你,”老板说,“你工作勤奋,而且在每一件小事上都很认真。”年轻人面露喜色,期待老板的嘉奖。“所以,”老板说,”我不得不解雇你。”“天哪,这太不公正了。“老板笑着说:“我这里已经有过好几个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后来他们都成了行家,然后突然跑出去自己办公司,拼命想挤垮我们。”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黄万波研究员最近对笔者说,一位外国同行曾问过他:“你是否认为‘巫山人’的发现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骄傲?”黄教授坦然回答说:“我是为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同时,您也应该感到骄傲,因为,‘巫山人’的发现也可能是找到你我的共同祖先,不是吗?”这位朋友会心地笑着表示赞成。  相似文献   

9.
我抵达美国的时候,查理身体不适,由夫人希拉开车把我从波士顿接到他家。车到屋前,首先跑出来迎接的是他们的3条狗中个头儿最大的艾玛,黄毛;其次是黑狗弗劳尔;小矮个儿叫凯利,四腿白,身上呈褐色,脸如狐,很好看,属威尔士“科吉”种。3条狗围着我又是蹦又是叫,好似见到了久别的主人。查理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它们与我好一通亲热之后才缓缓走过来,拥抱、问候之余他指着狗说:“你会喜欢它们的,可爱着呢。”他把狗视为女儿,以“我的宝贝”、“我的小姑娘”称之。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上天给我一个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上帝看到这段话,感动得一塌糊涂,就想:“假如现在让世界上每一种生存者重来一次,他们会怎么选择呢?”于  相似文献   

11.
《文化博览》2005,(8):61
教授:你好! 在校外电线杆上看到招聘启事,说您欲为高龄父母找一保姆.我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是适合这个职位的,特此应聘.  相似文献   

12.
薛韬 《职业圈》2006,(8):49
新安商人唐晖有个经商理念,那就是“惠人利己好成功”。凭着这一条,在创业初期,他曾创出运营一年,以200万成本赚回200多万利润的经营神话。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你赚钱,所以我赚钱。如果我不能保证你赚钱,那么我也不会赚钱。”在进一步解释这句话时,他说得更到位:必须创  相似文献   

13.
狗和狼     
逸名 《文化博览》2006,(2):44-45
一个月光明朗的夜晚,饥饿的瘦狼遇到了养得肥肥的看家狗。狼很羡慕狗,想和它交朋友。"你看上去怎么这么壮实?"狼问,"你肯定比我吃得好多了。""唉,如果你要吃我吃的东西,就得干我干的活。"狗说。"什么活?"狼问。"就是尽心尽职地给主人看家、防贼什么的。""我可以试试吗?"狗一见狼愿意跟自己一样为主人效力,就领着狼匆匆向主人的宅第跑去。它们在一起跑的时候,狼看到狗脖子上有一圈明显的伤疤。"你的脖子是怎么搞的?""是平时铁链子套在脖子上勒的。"狗不经意地答道。"链子?"狼吃惊了,"难道你平时不能自由自在地随意走动?"  相似文献   

14.
“你说你离我很远,你真的就在我心田,你说你离我很近,越过天涯,不变的情感。”当这熟悉的旋律升起,海内外熟悉唐诗的观众的脑海里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名句。《天涯共此时》栏目片头中一片蔚蓝色的大海边际线上升腾起一轮明黄的月亮正是取材于此。《天涯共此时》栏目从1992创办伊始,就将自己定位为“海峡两岸亲情交流的桥梁”。13年来,该栏目见证了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记录下两岸人民在交往过程中的无数令人难忘的时刻。13年过去了,无论台海局势怎样变化,《天涯共此时》栏目没有停止过自己前进的脚步。制片人汪骢总结这些年栏目的变化时说:“(栏目)没有一成不变的,变,才是永恒的。你可以说我们是‘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因为栏目从创刊伊始就开始讲同根同祖。这个嘛,台湾人一直不否认。记得有个台湾人跟我开玩笑,他说:“你天天跟我说你是我爷爷,我知道了,你还天天说,五遍,十遍……我就会想你为什么非要强调‘你是我爷爷’,是不是因为你想教训我,想对我发号施令啊?其实,在台湾有很多街道、餐馆的名字都是从大陆过去的,说台湾与大陆的民众身上流着相同的血,相信谁也不会反对。但说上十遍就没意义了,别人会说‘你是不是想做统战’啊”。的确,如今是民主社会,人人讲究平等。不顾对方的感受,一味地只为宣传而宣传是非常可笑的……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天涯共此时》栏目创办至今13年,仍然以鲜明的个性特色吸引着广大的海峡两岸观众,走过的是一条不断创新、追求特色、适应观众要求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撩蜂蜇箭”,这是小时候大人对我的告诫。当我领教了蜂的厉害之后,我才信了。第一次被蜂蜇是在三姑家。她的门前养了两桶蜜蜂。蜂在门前飞舞几乎挡住了门。我没有见过这种阵势,就用手挥舞了两下。三姑从屋里跑出来大声叫我莫动,但是迟了,那蜂已在我脸上狠狠地蜇了几箭,痛得我哇哇大哭起来。三姑一面把我扶进屋,一面摘掉留在我脸上的毒箭,然后寻来菜油为我治伤。三姑边给我擦菜油边说:“其实,蜜蜂你不撩它它是不会蜇你的。”我很烦地说:“我怎么会知道。”  相似文献   

16.
朱然 《职业圈》2011,(19):94-94
有一次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  相似文献   

17.
与王伯敏先生交往有年,却从未向其求过墨宝。2002年9月的一天,在王宅闲聊时,伯敏先生慷慨地说:该好好给你画一幅。时过一周,伯敏先生约我过去,展开这幅《读画楼图》言道:“这幅画我自感满意,既是为你画的就得送给你。”割爱之情溢于言表。细观之,只见满纸氤氲,水墨淋漓。在生机  相似文献   

18.
小幽默     
《生态文化》2002,(3):64-64
▲3只喝醉酒的老鼠在吹牛。一只说:“我要到白宫去告诉美国总统,说他太差劲了。”另一只说:“我要到克里姆林宫去大骂俄总理。”第三只说:“我要娶猫为妻。”▲秘书冲进领导的办公室:“沙尘暴来了!”  相似文献   

19.
老板试题     
《职业圈》2004,(1)
1.你正考虑给某位员工加薪,他却向你提出辞职,你( ) A.向他说明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得到提升。B.以“威严”的目光来对待他。C.说你很失望,但是你的门随时为他的归来而敞开。2.你正想着解雇团队中的“懒惰”之人,而这个人出现在你的办公桌前,告诉你他要去另外一个公司。你( ) A.说:“感谢上帝,因为我正要打算解  相似文献   

20.
记得有一次,我觉得枕头很硬,想去商店买个软一点的。我对售货员说: “您好,我要买个针头(枕头)。”她说, 我们的商店不卖针头。这下可把我弄糊涂了。我明明看见货架上放着一堆枕头,她怎么说没有呢?于是我慢慢地重复说:“我要买一个针头(枕头)。”她也慢慢地回答:“我们这儿没有针头。”眼看自己是说不明白了,我连忙指着她的身后说:“那是什么?”她笑了:“哦,那是枕头,不是针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