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如何更合理地评价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教师科学地评价学生,其意义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改革招生和评价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但是,现阶段很多教师的学生评价观念和能力并不理想.最近,北京教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评价,教师不经常说学生的优点,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和标准是考试和分数,77.8%的教师认为评价就是学生之间的比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存着"评价主客体单一、评价方式传统、评价内容浅显、评价层次较低、评价作用甚微"等问题.因此,教师如何更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评价是一种调节和控制被评价者行为的方式,是评价双方精神交往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对教师应进行科学的、有发展性的评价,并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纳入对教师评价的内容之中,以促进教师评价艺术的提高。对教师的评价引导着教师的发展方向,而如果不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无法确知教师评价行为的优劣并改正当前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评价和危害性评价。  相似文献   

3.
学生评价教师(以下简称评教)作为教师发展性评价中他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广泛使用,然而,受人们传统评价观念、评价氛围等限制,印象中的好老师遭尴尬,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受质疑,分析成因,反思困惑,有助于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行为,关爱学生成长,做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  相似文献   

4.
学生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改革中倍受关注的焦点话题。它的价值取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那么,教师追求怎样的行为智慧,才能满足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呢?在行动研究中我们悟出:“真”是评价的力量,“善”是评价的本质,“美”是评价的艺术,真、善、美协调统一构成教师评价中的行为智慧。笔者愿与同仁共同求证在学生发展性评价中教师行为的义等思想理论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教师评价学生的几种心理障碍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柯森  王凯 《教育导刊》2005,(3):15-17
新课程所推崇的思想总结为两个字,就是“发展”。说得更加明确一点,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得到适合于自身的发展”。这也可以说是新课程的一个最为核心的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学生评价作为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涉及的领域,应该进行怎样的改革呢?结合现状,我们认为学生评价要与发展相得益彰,甚至成为学生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进行以下的改革:一、重视学生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对学生的每一次评价,乃至学生的每一次测验、每一个分数,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僵化呆板的测试,不管其技术成分如何完善,都会阻碍学习者以后的发展与创新。可以说,每一…  相似文献   

7.
8.
“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国务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中指出,德育工作要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应从规范行为培养良好习惯做起,逐步内化形成稳定的优良品格。  相似文献   

9.
如何评价学生能力,是当今世界的教育热点之一,PISA是一个在国际比较视野内反映学生学习结果的最具综合性的测验.本文梳理了PISA的三个主要测评领域及框架,并对各领域的评价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明亮 《湖南教育》2003,(20):27-27
教师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评的手段。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具有一部分形成性目的。其优点是准确性较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移植性,说服力大;但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信息易失真,忽视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灵活性不够。  相似文献   

11.
12.
新考试评价改革背景下,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推进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而教师的切实参与成了重要的实践推进力量。从教师角色和承担工作角度,聚焦于评价什么、如何评价、评价结果使用等重要主题,阐述了实践中教师的评价操作策略,主要包括:构建丰富、细化的评价内容;使用恰当、有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方法;探索具有一定规范程序的评价途径;精心地撰写教师评语;加强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注重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和有效应用。同时,还提出教师在实践改革过程中要关注改进自己的教育和指导能力、争取家长的理解和参与、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实施策略等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3.
新考试评价改革背景下,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推进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而教师的切实参与成了重要的实践推进力量。从教师角色和承担工作角度,聚焦于评价什么、如何评价、评价结果使用等重要主题,阐述了实践中教师的评价操作策略,主要包括:构建丰富、细化的评价内容;使用恰当、有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方法;探索具有一定规范程序的评价途径;精心地撰写教师评语;加强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注重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和有效应用。同时,还提出教师在实践改革过程中要关注改进自己的教育和指导能力、争取家长的理解和参与、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实施策略等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80年代有份来自中学生的调查材料:根据中学763份关于《我最不喜欢的教师是怎样的?》的调查材料,回答共有三十种情况。前十种情况学生人数最多:1.教学不负责任,东拉西扯无计划,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懂不懂。2.讲课死板,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听不明白。3.粗暴不讲理,讲话刻薄、讥讽、挖苦人。4.偏听偏信,处事不公正,  相似文献   

15.
评价如果是发展性的,那么它必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评价范式的转换:从“点状式”到“连续性”评价、从“告诉评价结果”到“关注改进行为”、从“教师事务”到“教师-家长-学生事务”,本文结合三位语文教师的案例分析了他们开展阶段性追踪评价的内容、实际做法和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影响学生评价教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测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水平。而知识程度、能力水平所对应的是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情况,因此考试实质上是通过测定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如对错等)来推断他们的能力水平,这是一个由样本推断总体的过程,所以要提高考试成绩的可能性与准确性,除了加强测试过程本身的控制外(如控制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还应注意合理地、科学地评价分析考试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课堂话语权.然而,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课堂话语权被"剥夺".课堂惯习、现代知识观的思维成见、教师的制度权威是学生课堂话语权缺失的主要原因.找回学生的课堂话语权,需要做到:一是"我的学习我做主",提升学生课堂主体意识;二是"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和知识的共建;三是"学生与知识对话",消解现代知识观的思维成见.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这正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20.
张习真 《教书育人》2005,(10):17-17
笔者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些在学校里被公认为是优秀的教师,由于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结果学校在进行学生评价教师时,却被学生打了低分,致使中小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可信程度过低,由此引起学校管理者对此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