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体与传播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文体是否为大多数受众所接受,主要是由它本身具有的特质所决定的。晚明文人有商业经济和王阳明“心学”双重催化,他们对文本文体的通俗化自觉追求较以往更为迫切和执著。他们认为通俗文学应该有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以区别于传统的以史传文化为中心的雅文学。为此,他们着手文学观念的下移,将一直被人忽视的市民视为话语表现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作为明代出类拔萃的戏曲思想家,沈德符视野开阔、学识渊博,所论述之见解精辟入里。本文在介绍了沈德符生平事迹的前提下,阐述了其博大精深的戏曲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韩慧 《兰台世界》2014,(6):122-123
作为明代出类拔萃的戏曲思想家,沈德符视野开阔、学识渊博,所论述之见解精辟入里。本文在介绍了沈德符生平事迹的前提下,阐述了其博大精深的戏曲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晚明一代的知识精英,心态极为复杂。他们内心常处于焦虑之中,又无时无刻不想追求快意,快意之后却是挥之不去无所依归的虚无感。事实上,在这道德代替法制的极权王朝,思想界的一切奔突只能换来折戟沉沙的静寂  相似文献   

5.
从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种相当大的社会经济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商业、工业的兴盛、人口的增加以及集中、都市化等现象,在中国东南地区的体现尤其明显。当时的生活里亦出现了几乎涉及到全方位的变化。本文以生活在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李乐《见闻杂记》为主要材料,拟从以下三点考察晚明风气。其要点为:1 .生活的由俭到奢;2.对陈规的冲击;3.商人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7.
游记是晚明士人文集中最精彩和最具价值的部分,不仅体现他们的灵心慧智,也蕴含着他们对人生、对自然、对宇宙万物的哲学思考,折射着晚明士人朴素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以及生态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随着对外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晚清报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传播功能也得到国人的认同.晚清报刊通过对近代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对近代法律教育的推动,在近代法律观念的传播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代书法家王世贞,倡导文学复古运动,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吴门地区杰出的书画鉴藏家,他对于中国书法的贡献在于其能够运用较为规范性的创作手法,神形兼备地表达出深刻而隽咏的意味和内涵来。  相似文献   

10.
晚明商业出版传播所呈现出的划时代特征,就书业生产而言,是从宋元以来的质量时代走向数量扩张时代;从传播指向来说,是从精英阅读时代走向大众传播时代;从出版物内容来考量,是从教化启蒙时代走向娱乐功利时代;而从发展走向来看,则又呈现出从文化消费走向经典再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尽管自然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贯穿整个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的,但它的具体含义并非一成不变的。通过分析可知,自然的含义在晚明发生了变化。而这正是由于王门狂禅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络在国内的大范围普及,利用互联网络进行社交活动和商务洽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微信应势而生。它不仅是信息交流、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在文化传播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性通讯工具,借助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现代人人际交往的新宠。本文结合笔者从微信的最初版本到现在最新版本的使用情况,分析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的社会传播功能及其影响,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好的利用微信,让微信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梁愿 《兰台世界》2014,(6):9-11
尽管"自然"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是贯穿整个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的,但它的具体含义并非一成不变的。通过分析可知,"自然"的含义在晚明发生了变化。而这正是由于王门狂禅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栎茗 《兰台世界》2024,(4):144-147
晚明坊刻业发达,书市繁荣,印书成本降低和图书需求的扩大使图书价格低廉,为市民大众所广泛接受。售书可观的利润驱动着书坊持续刊刻图书推向市场,晚明书坊在定价时综合考虑利润、大众购买力、大众阅读需求,采取分级定价的市场考量,以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图书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15.
吴斌 《兰台世界》2012,(30):36-37
晚明时期的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就使一些资金充足时间充裕的阶层对休闲生活方式有了新的认识.袁宏道作为当时著名公安派的代表,在休闲运动思想与方式上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并为此付出了实践.  相似文献   

16.
晚明士人山水游赏在古代具有典型意义,其生成与晚明士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密不可分。即尊情贵生、寓乐于自然的主体意识;标尚趣境、放意于云水的审美情怀;退避自放、托志于林野的人生取向;崇实究奇、问知于山川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7.
18.
杨帆 《新闻传播》2010,(3):123-123
文章从三个层次:中国古代社会的士大夫传播、近代社会的士人蜕变期传播流变、20世纪之交的公共知识分子传播,论述了中国古代至晚清阶段知识分子阶层的传播状态,并综合运用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传播学的观点来重点考察晚清的最后十余年期间,公共知识分子对公共领域的构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迎霞 《编辑之友》2015,(8):97-101
报刊是晚清小说传播的重要媒介.晚清报纸在刊载小说时,遵循市场运行机制,以读者为中心.作为传播者的报馆设立小说专栏,选择类型丰富的作品,并与作者采取竞猜、悬赏、征集小说等方式吸引读者参与.作为受众的读者积极响应报馆和作者的各项活动,并发表对小说及小说刊载行为的看法.以读者为中心的运作模式使报馆、作者的传播与读者接受形成良性循环,造就了晚清报载小说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20.
颜丙震 《兰台世界》2017,(3):113-116
晚明文牍之风盛行,在中央各衙门突出表现为奏疏体公文数量繁多、篇幅冗长、内容空洞和字句险僻等。明神宗长达二十多年的怠政之举对这一风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明神宗对奏疏频频"留中",反而使奏疏数量大增;激烈的党争与矿监税使横行则导致弹劾类奏疏泛滥;随着国势日益危殆,言官们为尽臣道亦不厌其烦地上疏规谏君失。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晚明文牍之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