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简.爱》通过描写贫苦小资产阶级女性的孤独、无助、反抗与斗争,揭示了女主人公与众不同、富于个性的宗教意识的产生、发展与完善。作品以简.爱的人生经历和生存环境为线索,展示了其人性与神性最终相融的宗教意识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上帝的召唤——论简·爱宗教意识的形成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杰作。夏洛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简·爱》和基督教《圣经》紧密相联。简·爱的宗教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在上帝的召唤下,从人性对神性的盲目到人性和神性的融合,简爱的宗教意识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杰作.夏洛蒂深受基督教的影响.<简·爱>和基督教<圣经>紧密相联.简·爱的宗教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在上帝的召唤下,从人性对神性的盲目到人性和神性的融合,简爱的宗教意识逐步形成并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浓郁的宗教意识主要体现在对"天"的崇拜和祖先崇拜上,并且有明显的理性化色彩。孔子的天命观和对孝道的提倡,也是着眼于现实的人事,与《诗经》中的宗教观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在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中,帕斯捷尔纳克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宗教神性的叙事维度.这是一种超越性维度,作家站在现世立场的对立面,用心灵的良知,以宗教神性的观照来审视人的灵魂.通过主人公日瓦戈对自我灵魂的剖析,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表现了俄国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一种真正的宗教精神,这是苏联文学中坚持宗教精神血脉的作家们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文学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希腊神话与基督教《圣经》对西方文学具有重要的发生学意义。这种发生学意义主要是指西方人最初与世界相交时的朴素体验、理解和认识,形成了西方人文艺精神的深层次沃土。西方文学创作浸润渗透着西方文化复杂的宗教思想观念,神话则是最初的文学模式,神话与宗教和文学发生直接联系。文章主要围绕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展开,重点从作家和读者两方面探讨这两部文学作品背后的神话和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7.
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是在《约伯记》的影响下形成的,其要义在于诗人以神性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生命在社会历史境域中遭遇到的痛苦与混乱,使之变成了信仰领域中的真理,从而超越了现代启蒙思想的桎梏,超越了同时代人的思想和艺术局限,为个体生命拓展出了一片全新的生存空间。《出发》之后。穆旦对神性生存境域的探索虽然在历史压力之下走向了终结,但诗人的探索却对中国现代思想中的个体生存真实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是在《约伯记》的影响下形成的,其要义在于诗人以神性的眼光来看待个体生命在社会历史境域中遭遇到的痛苦与混乱,使之变成了信仰领域中的真理,从而超越了现代启蒙思想的桎梏,超越了同时代人的思想和艺术局限,为个体生命拓展出了一片全新的生存空间。《出发》之后,穆旦对神性生存境域的探索虽然在历史压力之下走向了终结,但诗人的探索却对中国现代思想中的个体生存真实问题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文章指出,毛姆的《人生的枷锁》中,神性与人性并非完全对立,它们从不同方面对人进行关怀,统一于每个人身上。菲利普虽然抛弃宗教信仰,但保留了基督教的道德观念;牧师大伯终身传教,却对尘世生活十分留恋。他们在神性与人性的漩涡中挣扎,只有当二者和谐一致时,才能感到幸福,反之,则很痛苦。菲利普与大伯的人生探索,为人们指出了心灵救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往往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在宗教氛围笼罩下的爱情的描写,常常出现“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红字》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1.
<简·爱>中多次出现了月亮与火的宗教色彩的描写,以多侧面、多角度的方式预示着主人公爱情的命运,从而为作品增添了神秘朦胧的色调.月亮与火这两个现实的物化体也在月亮的清冷与火的炽热中尽情地舒展着爱情的激荡与超越,诠释着现实与理想,地狱与天堂的希冀与升华,揭示着男女主人公受难-追寻-获致幸福的主题.从而在浓厚的宗教色彩的重幕下构成小说的主题意象,令作品意义更为厚重,拥有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2.
宗教作为人的生存意识通常所反映的总是重生或求生心理。原始宗教反映的是人类的一种最古老的生存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朴素的“共生意识”;作为中国原生宗教的道教是在人的生存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宗教,其根本宗旨是探求长生和成仙之道,表达了人们对生命永恒的强烈期盼;作为一种异域宗教的佛教最终却在中国生根流播,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其完成了中国化的改造,使其所反映的生命意识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容的牛命意识实现了契合;中国还存在着非常丰富的民间宗教,这些民间宗教在形式上往往千奇百怪,但是自然信仰和自然崇拜却往往是这些宗教的共同内容或主题显示。  相似文献   

13.
常世举 《天中学刊》2007,22(3):69-71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中浸润了浓厚的宗教意识,既有人生本苦的佛家体验,又有悲天悯人的基督情怀。白先勇能够成功地疏导自己的情感焦虑,这与他对宗教具有某种程度的亲近有关。他最终并未皈依宗教,但他的创作与宗教血脉相连、精神相通。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18,(1):59-64
韩少功的小说中,隐藏着浓厚的宗教意识,既有佛教的生命轮回和救世于苦难的意识,也有基督教的博爱和牺牲以及批判和拯救意识,还有巫楚文化中的巫鬼气息和自然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意识,这些宗教意识对其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其小说完成了从世俗到宗教的蜕变和超越,形成了一种有思想深度的小说。  相似文献   

15.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她的小说<简·爱>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小说中女主人公简·爱身上体现出的对当时旧的传统道德带来极大冲击的反叛意识、平等意识贯穿全书,这种精神曾经而且仍在感动着读者.她是超越时代的,也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6.
论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应该放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本土语境中来看待,它是一个中国诗人在战争带来的残酷生存困境中生成的反应。来自《圣经》和T·S·艾略特等西方现代诗人的影响,对这种反应的具体样式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穆旦诗歌中的宗教意识也不能与西方的基督教精神直接等同起来看待,更不是一种内在的生存信仰。  相似文献   

17.
中西人生观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人崇尚一元化,理想生活和世俗生活合二为一,较少超越意识;西方人崇尚二元化,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可以独立存在,并行不悖,有强烈的超越意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追根溯源在于中西宗教意识起源殊途而不同归。  相似文献   

18.
爱情 ,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 ,爱情每每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作品关于神职人员的爱情的描写中 ,便有了“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三部作品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立足于文本分析,以小说的主要情节结构为切入点,同时兼顾人物、环境、意象、主题诸方面,用一种比较的、心理的、美学的方法力求深入地演示出宗教意识在《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中的流动和变幻,从而揭示出劳伦斯小说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基督教传统。  相似文献   

20.
傩面具中的宗教意识与民俗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具作为傩戏艺术的表征,它形象地凝聚着傩文化所体现的原始崇拜意识、宗教意识和民俗意识。傩面具作为神灵的载体,体现了傩文化与巫、道、佛等多种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其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更是与各地的民风民俗紧密融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广大的群众基础,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是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