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倡导教师不要机械地去“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用教材中什么内容教?为什么用这些内容教?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深刻、全面、系统的解读,然后对教材作出合理、适度的选择、加工与改造。教师只有在学生、教材、社会这课程三要素中把学生放在首要因素去解读教材,才能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现在对于鲁迅部分作品被移出教材的争论很激烈,对此笔者无意讨论其是非,但我们是否要反思一个问题:即使鲁迅的文章不被移出,我们真的在教学上贯彻了鲁迅先生的意图?教材的编排目的我们真的达到了?遗憾的是,笔者发现,事情恐怕相反,现在对鲁迅作品特别是小说的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学停留在人物性格分析上,效果停留在嘲笑愚昧表象上。  相似文献   

3.
“男耕女织”是高中经济史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人教版教材直接将子目标题命名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岳麓版教材则在正文中表述为“‘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然而.“男耕女织”是否真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呢?笔者在教学以及阅读的过程中。对“男耕女织”是否适合写入高中历史教学产生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单元导语”,作为新课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编者对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对于一个单元教材而言,它有着统领全组、目标定位和学习导航的重要功能。正确解读与运用单元导语,能在很大程度上拉近我们与“教材编者”之间的距离,实现“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维对话,提升阅读教学的“对话”质量。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实现高效课堂呢?这就需要我们解读“导语”,明晰意图;读透“导语”,把握方向;用好“导语”,实现意图。  相似文献   

5.
中学文言文教学在当下的处境之艰难,大多数一线教师基本都有体会。推究起来,“学生不喜欢”是其主要因素。作为教师,我们是否深思过,学生为什么不喜欢呢?难道文言文真的那么可憎,以至难懂难记到让人生畏的地步?难道学生兴趣低迷就没有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是对老师的考验的话,那么,许多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存在的极少数“魔鬼学生”,几乎就是对老师的“生死考验”。对待这些学生,教育真的是无能为力吗?即使教师不能创造奇迹,我们是否也可以尝试做一些改变呢?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科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备某一节课,至少要从单元的整体考虑,这就是很多老师倡导的单元备课。下面就以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为例,谈一谈如何研究这一单元的教材。一、读懂教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资源,但它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首先要读懂教材,研究教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所谓读懂教材,就是认真地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再阅读教师教学用书,看编者的介绍对自己有什么启发。经过个人的思考,研究教材的安排是否合理。如果…  相似文献   

8.
我们常常发现教学中有一种贪多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结果教师教得吃力 ,学生学得吃力 ,最后教学质量还是上不去。症结何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教学中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1 在备课上下功夫 ,熟悉教材 ,理清整册教材知识点 ,找出每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只有备课备在点子上 ,把握住教材之重点和难点 ,才能在教学中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比如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 ,试商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要精心设计例题 ,才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在第一课时 ,教师通…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数感呢?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那么什么是数感呢?  相似文献   

10.
王海英 《山东教育》2004,(17):19-20
我们常常感叹,生活在优秀教师爱的阳光和高超教育艺术之中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他们的家长也是这样。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福气”。可见,孩子们从一开始进入教育机构,这教育就是不公平的。这可不是我们教育所要追求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老师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他们的老师是“教育家”!为什么“有人可能学了所有课程开发方法和所有教学技术却仍然是一个抽劣的教师?”“关于思考的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一个优秀的教育家是如何造就的呢?”请您来读这本书吧!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呢?我想,作为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积累,而忽视教学技能的提高是行不通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使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呢?一、“教”字成功。必“备”字先行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先要备好课。但每当谈到备课时,很多教师总是与“写教案”相混淆,其实备课不等于写教案。  相似文献   

12.
对话教学理论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茧的基础理论之一,且《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在课改实践中,“对话”一词使用频率之高更是前所未有,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以至“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发出这样的疑问:“强调教师、学生、课文作者等教学要素之间的平等对话,但其精神实质,我们是否真的把握准确了呢?”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否运用了对话式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毫州市举办城乡联动教学活动,我园的王琼老师承担了示范教学的任务。选什么内容适合农村幼儿园的特点呢?采取什么方法才能既体现新理念,又能对广大农村教师具有启示和引领作用呢?经过反复比较,多次思考,我们根据教材的进度选取了“6的组成”课题。关于数的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怎样让幼儿理解数组成的有序性、互补性和互换性,对此,我们运用一课三研,破解了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学生作业:“门高2厘米”、“妈妈的体重是50克”、“小红每分钟走1米”……如此荒诞的结果,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感慨之余,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数学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想: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良好数感的培养,以至于许多学生头脑中一点“数”都没有。  相似文献   

15.
缘起 随着电子学习研究的逐步推进,Ipad以非常受欢迎的状态走进了我们安镇实验小学的课堂。“Ipad,究竟有哪些功能?”“Ipad的哪些功能实现的效果是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所达不到的?”“Ipad,对我的语文教学是否真的有效?”“是让Ipad完全取代我们的语文书呢,还是让它以辅助工具的形式出现在我的课堂里?”……一个个问题,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正好要学习练习3的读读背背里的8个四字词语,我进行了一次微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一、“集中识字”区域性实验是不择学校不择教师不择生源的实验“集中识字”教学实验能不能在农村所有小学进行,特别是那些办学条件极差,代课教师成堆的农村小学能否使用“集中识字”实验教材?“集中识字”教学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是否真的两极分化呢?的确这是每一个主持此项教学实验的人员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因为教学实验的对象是人,搞得不好有碍学生的终身发展,搞实验的人也将会受到社会的指责……我们认为任何实验,当然也包括教育教学实验在内,它的风险与成功都是并存的。我们组织有关教研人员再次系统地认真学习“集中识字”的所有…  相似文献   

17.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恰好相反,解答时需要进行逆向思考。而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比较弱,这就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怎样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这句话可以说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伴随着我们,但是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我们真的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了吗?两次执教“9的乘法口诀”的备课过程及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教会孩子唱数,只是教会他记住了某个符号的名称,并不意味着孩子已掌握了数概念。“数学不是教会的,而是儿童自己发明的!”“我儿子才一岁半,我就教会他从1数到10了!数得特流利!”“我女儿已经能从1数到100了!要知道,小家伙才3岁还不到呢!”常常听到年轻的父母们兴高采烈的交谈,在他们看来聪明的孩子已经学会数数,接下来就该教1+1=2、2+2=4等诸如此类的算式了。幼儿真的是这样被教会了数吗?他们真的明白了1、2、3、4的意义了吗?他们是否已真正具有了数概念?您不妨做个简单的实验:把10颗糖果放在孩子…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围绕着学生的个人生活。以主题构建单元教学内容,突破了.传统教材的设计理念、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同时,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长期以来。教材就是教师的“教本”,教师习惯于讲教材,面对新教材、新理念,我们又将如何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用好教材呢?对此,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