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王守仁《传习录》之《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节选)(以下简称《训》),感触颇多。原本只知明代王守仁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思想家,在哲学思想上颇有见地,不想其在教育思想上也多有真知灼见,并且一直穿越历史时空,在如今的21世纪也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他是明代中期阳明学派的创始人,是明代最重要的理学家,其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进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影响深远。王守仁的教育思想受佛学的影响较大,探讨佛学对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实质,了解佛学对于中国儒学教育思想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也有其积极现实意义。 一、王守仁学术与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与佛学的关系 黄宗羲在《明儒学家》中对王守仁教育与学术思想历程的总结是:“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辞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  相似文献   

3.
程龙生 《教育探索》2002,(2):112-112
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对儿童教育的特殊关注。他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和《教约》等文中,较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儿童教育的主张。一、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儿童教育的弊端王守仁说:“近世之训蒙稚者,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待若拘囚。彼视学舍如囚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复,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他指出了当时的教育内容只…  相似文献   

4.
王守仁简介王守仁(公元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创办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明武宗、世宗时,曾任南京兵部尚书。为了挽救风雨飘摇中的明朝,他多次出兵镇压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暴动。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同时,王阳明主要成就在哲学领域。他继承了孟子的“良知”学说和陆九渊“心即理”的思想,批判来喜的“理学”,进一步发展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体系。王守仁的著作由他的学生汇编成《王文成公全书》,共38卷。其中哲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是《传习录》(上、中、下)和《大学问》。王守仁的一个弟子抓住一个小偷。小偷听…  相似文献   

5.
王守仁的《社学教条》及其儿童德育思想刘德华王守仁(1472一1528)宇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是我国明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长期担任地方官吏,曾住江西卢陵县知事、南京刑部、吏部清吏司主事、都察院左金都御史等职,巡抚南赣、汀、漳等地,主持...  相似文献   

6.
王守仁的“心学”是作为日渐教条化的程朱理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理学的颓败和明王朝的行将灭亡,但在客观上也为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供了战斗的精神武器。王守仁对程朱理学教条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将圣人观念加以世俗化;(二)不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三)倡导“五经亦史”。  相似文献   

7.
王守仁与王艮都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两人的教育思想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很大差异,由于教育目的的差异,在教育对象上,王守仁把的对象主要集中于为官之人和官宦子弟,而王艮则主要集中于平民百姓。王守仁与王艮都提倡“乐学”,但怎样做到乐学,王守仁只注意到了教育的环境和方法,而王艮则认为“乐学”的关键在于消除“私欲”。在“知”、“行”结合的问题上,两人也有差异,王守仁的“知”、“行”结合是从主观唯心主义出发的,重在强调“心”的作用,而王艮则重在强调百姓日用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去获取真知。  相似文献   

8.
批判唯心主义要恰如其分□张孟奇在教学研究过程中,笔者以为高二《思想政治》上册教材,在批判唯心主义的荒谬性时,对王守仁的“心外无物”命题和慧能的“仁者心动”之说,论述上有值得商榷之处。今将愚见附后,以供同仁辨正。一、“心外无物”,真的无物吗?王守仁当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史上往往以“陆(九渊)、王(守仁)心学”连称,然而陆、王在哲学史上的境迂则大不相同。陆九渊之学说未满百年“其说已泯然无闻。”(《宋元学案》卷五八);而王守仁在有明一代则开了另一种气象。黄宗羲在《明儒学案·姚江学案》的序中写道:“有  相似文献   

10.
一、训释的内容《孟子》全书三万四千多字,其中保留了大量的训治材料,约有二千言,七十余条。《孟子》正文中的洲访材料,从它被训释的对象看,可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有关伦理道德、政治哲理方面词语的训释。由于《孟子》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因而这方面的材料是比较多的。例如:①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调之匕(股义公上)②测隐之心,仁之端快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左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公孙丑上)以上是有关论理道德方面同语的训释。,③仁人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  相似文献   

11.
王拱辰 《增注》第一卷第159页《王拱辰小传》结尾云:王拱辰“……神宗元丰初,累官武池军节度使、彰德军节度使。”其中“武池军”不确。虽然《中国历史人物辞典》(P286)亦作“武池军”,但《中国文学家大辞典》(P593)则作“武汝军”,而《宋诗记事》(P296)、《中国人名大辞典》(P107)、《宋史·王拱辰传》均作“武安军”。查《宋史·地理志》及《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均无“武池军”,亦无“武汝军”,《中国历史地名辞典》有“武安军”,但解释文字为“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885年)以钦化军改名,治所在潭州(今湖…  相似文献   

12.
龙岗书院     
龙岗书院在贵州龙场(今属修文)。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王守仁在此任驿丞时建,位于龙岗山东洞。有讲堂、寅宾堂、何陋轩、君子亭、玩易宣窝等。招收"诸夷第子"训诲其中。王守仁亲自主讲,以"知行一"学说、《五经忆说》开导启发,门生群集。黔人始知有"心性"之学。贵州立宣慰使、水西安国享于东洞岩壁顶题有"阳明先生遗爱处"。罗芳也于洞水西安国合于东洞岩壁顾题有"阳明先生道爱处"。罗汝芳也于洞壁题"阳明别调"以志。后日渐废圮。至清朝乾隆五十年(1785年)知县素睿复建于察院山顶。五十三年知县宋铎与邑人喻彦至于原址捐修阳明相16…  相似文献   

13.
一日之长(cháng) 比别人稍强些。《新唐书.王硅传》:“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也读做“一日之长(zhiǎng)”,意谓比别人年龄稍大,语出《论语·先进》:“以吾一日长乎尔。”  相似文献   

14.
知行合一     
最近读了一本书,其中一位人物对我感触很深,他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明朝的王守仁。不是他的忠诚吸引了我,也不是他的政治才能让我记住他的名字,而是他提出了一个观点: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5.
汉代许慎《说解字》中出现的声训是汉语语源学,汉语词义学研究的珍贵材料。《说解字》声训中被释词和训释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有同源和异源两种类型。异源关系主要有借音(17例)、异体(34例)、化义(44例)、疑误(58例)等几种形式。这几种情况都未能正确地利用声训探源,系源,是《说解字》声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史记·鸿门宴》中“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一句中的“王”字,教辅资料上通行的有两种读音,一读为王(wáng),  相似文献   

17.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听王老师的一期”工程达标课。王老师讲的是《杞人忧天》一文。思路大致是这样的:(1)让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所喜欢的成语故事。有三位学生分别讲了《亡羊补牢》《塞翁失马》《坐井观天》,然后问学生:大家知道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知道,算是引出了本课主题——杞人忧天。(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3)学生指出疑难字词,  相似文献   

18.
<正>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人。他生于1472年。《明史·王守仁传》载:"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据此,王阳明本名为云,后改名为守仁。因后来他曾筑室于浙江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所以,后人尊称他为阳明先生,后世竟以号行了。  相似文献   

19.
明代心学     
《现代语文》2007,(10):127-127
宋陆九渊开创了心学学派,明王守仁继承发扬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完成了心学体系,后人合称“陆王心学”。明中期以后,“心学”几乎取代程朱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颇大。王守仁(1472—1529),明代哲学家,心学集大成者。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早期奉朱熹理学,转而出入佛老,后转向心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对《司马迁与历史教育》两则引文训释的辨证许廷桂《司马迁与历史教育》一文,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5期,论说司马迁对历史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有一段说:“他在游历中还曾‘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观仲尼庙堂、车眼礼器,诸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