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反主流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并对反主流文化的功能和成因作了评析,认为反主流文化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物质文明极度发达所导致的一种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而产生的社会运动,对20世纪美国文化起到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反主流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反主流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并对反主流文化的功能和成因作了评析,认为反主流文化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物质文明极度发达所导致的一种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而产生的社会运动,对20世纪美国文化起到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嬉皮士--传统文化的反叛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六十年代娃皮士运动的产生不但积起因于当时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争教育状况,它是一场广泛而深刺的反主流文化运动。它是对沃斯鲁(WASP)文化的彻底反叛,是贵本主义现代思潮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试论当代美国文化的新变化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本文作者看来,二战以来美国文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在:霸权主义变化悄然抬头,反主流文化潮涨潮落,激进主义文化风起云涌,大众文化金钱路,企业文化狂飙突进,回归主流文化美梦重温。文化的变化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教育发展的霸权文化定位,激进主义文化运动的阶段性成果-教育普及化和平等化、回归主流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对话、文化整合和整体教育新思维等。  相似文献   

5.
美国嬉皮士运动:对正统文化的反抗和颠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爆发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嬉皮士运动是对美国正统文化的反动,旨在通过毒品、摇滚乐、性自由和公社等形式挑战、对抗、颠覆和消解基于理性主义和技术治理的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代之以基于非理性主义的价值观及其“另类生活方式”。这场以青年嬉皮士为主体的文化反叛运动不仅在当时名声显赫,引人关注,而且对美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和长久的影响,其“幽灵”仍徘徊在美国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美国历史教科书中,新左派学生运动与反主流文化运动没有受到教材编写者的重视,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被淡化了。在对20世纪60年代社会运动的叙述中,它们往往处于从属地位,即从属于对其他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中,如黑人民权运动与其他少数族裔和群体为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美国政府主导下的民主改革和整个美国社会的反战抗议活动等的叙述中。美国历史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和记忆工具,采取这样的叙述模式,不仅反映了当代美国社会运动的发展趋势和所取得的成就,也体现了美国历史研究的最新发展,同时还折射出当代美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对教科书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50年代末,禅宗凭借旅行文学(travel literature)中的徘人(troubadour or Haiku poet)形象陪伴美国人踏上回归本真的漫漫征程,并随美国“垮掉派运动”的兴起逐步融入美国文化主流。本文试从《芭蕉之旅》一书的英译入手,探寻美国文化的本真吁求以及俳句文化对当代美国文化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轨迹可以用科学发展模式进行解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美国民权运动、女性运动和青年运动的兴起,多元文化主义逐步取代了美国化范式和文化多元主义范式,以主流文化理论的地位推动着关利坚合众国从“合众为一”走向“和众为众”,并因在美国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影响而成为文化理论的当代“范式”。  相似文献   

9.
从电影《阿甘正传》的台词中解读美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文教资料》2009,(30):75-77
电影《阿甘正传》于1998年被评为美国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它是对美国本土文化的全面展示。本文作者认为,从文化的角度解读《阿甘正传》,可以了解到美国人核心价值观,美国社会的阶级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美国的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文化运动试图通过吸毒、摇滚、性革命等另类生活方式解构、颠覆美国主流文化,从而建构以“友爱”为核心的“伊甸园”。虽然这场反叛运动在美国历史上昙花一现,但其影响至今余波尚存。文章对其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以便进一步了解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WASP文化在美国主流文化确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指出由于基督宗教文化与犹太宗教文化中对"上帝"的不同定义,造成了以WASP基督宗教文化对犹太宗教文化的不可避免的排斥。此外,由于犹太宗教文化中的"精英"意识及选民观念,造成传统犹太文化无法与西方主流文化相适应,两相作用的结果便是美国WASP主流文化形态对犹太宗教文化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侯治刚 《考试周刊》2007,(46):147-148
在如今的美国主流文化中,美国不同于世界其他国的意识是根深蒂固的,上自美国总统下至普通民众,他们都有一种极强的文化优越感。这种观念深刻影响了美国人对外部世界的态度与看法。由此许多美国人狂热地向其他落后地方进行文化扩展或者是文化侵略。本文就美国文化优越论形成的根源进行了探索,以帮助我们正视美国文化,抵制其文化侵略,促进世界文化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公众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美国被视为与美国政府三个权力部门平起平坐的"第四种力量",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美国主流新闻媒体从1970年代中期开始塑造学生运动前行动者主义者重新拥抱美国主流价值观和美国体制的形象,在有意无意中体现了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体现了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文化机构和个体认知的强大塑造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多元化表现最为明显的国家,主流社会对文化多元化的态度一直在支持和反对中摇摆,学界也分别以巴别塔和特洛伊木马来概括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理念,电影《撞车》则以艺术的形式表达美国社会这种错综复杂的多元文化矛盾。然而,基于传统和现实的原因,不管主流社会做出何种政策调整,美国多元文化的发展还是在美国主流文化允许的框架内进行。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5):134-137
嘻哈文化起源于美国,是世界重要亚文化之一。嘻哈文化的艺术形式作为表达对主流社会的不满和愤怒的手段,是非主流族裔追求平等和自我身份的一次文化内省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叛逆性。嘻哈文化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发展,成为年轻人表达个人思想、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新途径。嘻哈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受到广大青年群体的喜爱。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作为地下文化被主流社会认为难登大雅之堂。《这!就是街舞》播出于2018年5月,是国内首档街舞文化传播类真人秀综艺。这档综艺节目本着为嘻哈文化"正名",尊重嘻哈文化本源,并坚持以高水平、专业化的标准完成节目制作。节目形式灵活、亮点众多,拉近了中国社会与嘻哈文化的距离,促进了嘻哈文化的普及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语言蕴藏文化,同时又受其影响和制约。文章通过对当前美国热门政治流行语背后文化维度的深度剖析,揭示出当前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取向、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冲突以及主流文化群体和亚文化群体之间的碰撞和对抗。  相似文献   

17.
冷战格局的形成,现代思潮的影响,美国国内经济持续繁荣对青年一代的影响,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特别是越战等因素催化了美国反文化运动的诞生和壮大。美国反文化运动的主要趋势是针对白人中产阶级价值观和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繁荣掩盖下美国资本主义的深刻危机。反文化运动冲击和消解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固有价值体系和社会秩序,推动了美国的社会变革。在反文化运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的批判和对自我、人性和自然的回归,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反文化运动在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上的极端和偏执,极易把人们拖向非理性的空想王国,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张明悦 《海外英语》2014,(19):199+216
华裔美国作家不但了解中国文化,而且也深受美国主流文化的熏陶。他们长期接受两种文化,因此能够从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角度感知两种文化对中国形象塑造的影响。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就是缅怀家乡的同时,强烈希望加入美国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9.
华裔美国作家不但了解中国文化,而且也深受美国主流文化的熏陶。他们长期接受两种文化,因此能够从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角度感知两种文化对中国形象塑造的影响。华裔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人形象就是缅怀家乡的同时,强烈希望加入美国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美国青年文化运动从世纪初的迷惘的一代到世纪中叶的垮掉的一代,一直在冲击着美国的主流文化。这种运动被描绘成美国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文化之战。到了世纪末,布波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于是有人称文化之战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融合,多元化论出现了。主导关国社会达400多年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的权势衰落了。然而新世纪初的历史事件表明美国社会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文化之战并未结束。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衰败了,可远未消失。美国文化演变的走势怎样?多元文化的命运如何?世人正在审视着展开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