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作为育人的"蓝图",只有借助课堂才能真正起到育人之作用,如果说领导、专家是课程的宏观领导者,区级层面则是课程改革的中观领导者,而基层学校的校长则是课程领导的微观实践者。通过校长的工作,可以使国家的课程方案从文本方式得以转化为育人形态。在此"下嫁"的过程中,校长理应是第一责任人,关注学校的课程建设,承担课程领导的责任,也是校长管理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领导问题逐渐受到重视。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校长“行政领导者”的角色,而在课程领导的理念之下,校长角色的转换已势在必行。校长必须明晰课程领导理念,准确地定位自身在学校运作中担任的角色,进而促进学校课程乃至整个课程体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是学校特色发展之根基。校长是学校变革的领导者和学校文化的缔造者,校长课程领导是学校变革和文化生成的“引爆点”,校长必须正视来自多方要求的变革任务;充分发挥课程领导的作用,引领学校变革,在学校变革中发展学校文化,使学校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校长的课程领导是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在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过程中,校长应成为课程改革的领导者、研究者、促进者,使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同时成为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提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我们的课程理想能否转变为学生发展的现实。作为学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校长在新课程实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新课程能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对于改革的理解、认同以及对于实施的积极领导。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校长作为行政领导者的角色。而在课程方面的领导角色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学校校长在课程改革中应充当一个什么角色呢?校长应该是一个学校课程改革的领导者,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责任。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的强弱、领导艺术的高低,决定着该校课程理念的转化程度和转化效率。因此,探讨在学校课程改革中校长角色的合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育人的蓝图,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当课程处于稳定的非变革状态,即以规范秩序为特征的状态,课程实施对领导的需求会大大降低。常听教师说:“校长一段时间不在,学校照样运转。”校长说:“局长一个学期不来,学校照样运转。”这虽然不表明不需要领导,但表明在非变革状态下,领导作用在相当程度上确实可以被常规秩序所替代。  相似文献   

8.
徐谊 《现代教学》2012,(3):51-52
在上海二期课改的背景下,对一所学校而言,首先,校长虽然不是唯一的课程领导者,但却是当然的课程领导者;其次,校长的课程领导不仅要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还应该与组织建设和管理密切联系;最后,校长课程领导的主要目标与内容应该在于发展优  相似文献   

9.
一“、课程领导”是学校领导的重要一环所谓校长的“课程领导”是校长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其指引和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活动行为的总称。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强弱、领导艺术的高低,决定着课程理念的转化程度和转化效率。1.观念更新——校长课程领导的“第一要务”。校长更新观念,含义有二:一是校长自身的观念更新;二是校长引领师生群体的观念更新。实现观念更新,校长要借助两条途径:一是学习理论,二是反思实践。校长要带领教师认真研读新“纲要”,践行新“课标”,明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功能、课程管理、课…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校长课程领导逐渐成为课程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塑造学校愿景是校长课程领导的首要任务,学校愿景概括了学校组织的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轮廓和方向,通常会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课程领导者应把学校愿景融入学校的日常生活中,融入校园文化和校本课程中。  相似文献   

11.
邵佳明 《现代教学》2011,(7):126-126
校长在引领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从“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不但是校长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的应然追求,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本然使命。本文从学校课程方案的实施来谈学校的课程领导。  相似文献   

12.
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应扮演好教育理想家、教育实践家、变革协同者和领跑人等多种角色。——题记就课程改革的实施而言,提高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是校长专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校  相似文献   

13.
陈新添 《教师》2021,(9):95-96
校长是学校课程的领导者,是推动学校课程改革的引路人。文章以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更高要求为背景,结合作者的教学管理实践,提出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四个方向:一是科学定位,引领学校课程;二是科学组织,指导学校课程;三是推动落实,践行学校课程;四是检测评价,检验学校课程;五是权力支持,服务学校课程。做好以上几个方面,是履行校长课程领导职能、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领导课程发展的能力 过去的课程设置完全是国家行为,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基本面对的是“一本大纲”“一套教材”“一份试卷”,政府评价学校也是使用“一把尺子”。在长期集体化课程政策之下,校长没有权力增加或减少课程,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可以说已消失殆尽。而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将课程决策权下移,实施三级课程,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赋予学校课程自主权,校长课程领导的角色身份便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赋予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的新使命,作为学校最直接的领导者,校长拥有一定的资源和权责,担负领导学校课程发展的角色和任务。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却反映出这样或那样的不尽如人意,如有些领导、教师对课程理念没有很好地认识,不能完全执行课程计划;随意增减课时的现象时常出现。主要原因是校长不同程度脱离教学一线,不熟悉教学业务,缺乏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把握和应对的领导力,无法有效地发挥课程领导作  相似文献   

16.
所谓校长的“课程领导”是校长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其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活动行为的总称,“课程领导技艺”这里界定为课程领导能力、领导艺术。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强弱、领导艺术的高低,决定着课程理念的转化程度和转化效率。因此,探讨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技艺对推进新课程实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观念更新———校长课程领导的“第一要务”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观念,改革才有动因、才有动力。校长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领导者,其观念具有群体影响力。一所学校只有校长在观念层面上有所突破和转变,充分认…  相似文献   

17.
从"自在"走向"自为":校长走向课程领导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管理走向领导是新课程改革对校长的角色要求.新课程改革需要校长从"自在"走向"自为",成为有效能的领导.校长要想真正承担课程领导责任,必须从领导者自身、学校内部因素和学校外部因素三个方面思考和改进.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有关对校长课程领导力这方面研究的情况来看,吕国光指出,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重新定位学校领导的角色;塑造专业;参与和分享的学校文化作为校长课程领导的主要职责。于泽元认为,学校课程领导是在学校情境下课程领导者影响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历程,通过这一历程,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动机,提升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的能力,以达到促进课程发展,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其决策和行为的权威,依据其基础可分为传统权威、制度权威、专业权威和感召权威。校长在担当课程领导者角色时应以专业权威和感召权威为主。其中,专业权威对于校长发挥课程领导作用,引导课程建设、学校发展与学生成长作用尤其关键,可以说是课程领导成败的核心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课程和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校长是学校发展和课程发展的“领军人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质量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校长课程领导策略。然而在具体工作中,校长在课程领导方面还面临诸多困境和问题,如课程领导角色意识转变不够;课程领导知识存储不足;课程领导目标定向不明;课程领导团队建设不力;课程领导制度保障不全等。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需促使校长增强课程领导意识,转变课程领导角色;丰富课程领导知识,强化课程专业知识;提高课程领导技能,保障课程实施质量;积淀课程领导智慧,确保课程效益最优化;加强课程领导评价,促进校长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