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东北“易帜”到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的政治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前后对比,判若两人。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一九二八年六月四日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后,七月四日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执掌东北军政大权。十二月二十九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承认三民主义,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东北“易帜”是他开始拥蒋的标志,也是他决心抗日的具体表现。当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将政治失败归咎于新旧制度的脱序与“政党政治”的失败。其错之一,他掩盖了国民党挑动内战的罪恶事实;其错之二,在为其政治失败寻找“理论”根据;其错之三,为国民党的政治腐败开脱。蒋认为失败的经济原因是“通货恶性膨胀的结果”;行政院擅自动用了中央银行改革币制的基金。而实际上是蒋采取了错误的财经政策,及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蒋认为军事失败的原因,是军队纪纲败坏;官兵对立、军民关系恶劣;没有奉行三民主义;战略的错误;军队的腐败堕落。他没有明战争性质与人心向背及战争政策与错误指导。蒋认为外交失败是苏联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中共的扶植及美国对苏俄中共的妥协政策。他背弃国家民族利益的依赖主义外交路线是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息争统一的愿望使他厌恶战争、反对战争、追求和平;他统一御侮的成见使他易帜、助蒋、拥蒋“剿共”,由正确走向错误;他非抗日不能统一的思想飞跃又使他逼蒋联共抗日,由错误回归到正确。张学良始终把发展经济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他已不是以争夺地盘为目标,而是以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宗旨。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上不去政治上就很难独立,就会受到强国侵略的威胁,民族生存都是个问题。因此,要图民族生存必须大力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4.
华侨领袖陈嘉庚出于爱国使然,决定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他原本并没有计划随团归国,然而一次特殊的“谈话”让他决意回国。1940年陈嘉庚回国后对重庆国民党的表现大失所望,带着一些“疑团”与期待决定去延安考察。陈嘉庚通过对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政策、双方接待自己的环节、两党领导人的人格风范、重庆国统区与延安边区两地的社会风气作多维度比较审视,必然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断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通过缅怀陈嘉庚高贵品质,对感悟中国共产党“能”,开展党建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治中(1890~1969年)是国民党杰出的爱国将领、富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真诚主张实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实现民主政治。对国内问题,力主以政治方式解决,促成和平,并为此而往返奔波,留下了“三上延安”的历史佳话及“和平将军”的美称。张治中又是个充满矛盾的历史人物。处在国共两党斗争的历史夹缝中,他既是国民党的要员又是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因而其活动往往  相似文献   

6.
陈嘉庚是坚定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爱国主义政治思想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二是对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接受,三是对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绝望,四是受民盟政治立场的转变的影响,五是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充分认识和选择。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是开放的国际化革命先行者。首先,他具有开放的思想基础。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是开放的国际化的。其次,他具有开放的理论体系。他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理论是学习西方联系中国实际而形成的。再次,他具有开放的政治指向。他的三民主义政治蓝图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充分证明了他开放的政治眼光和立场。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中占主体位置的是政治思想。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主体即三民主义。本文从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中,揭示了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石的原因,对三民主义和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施复亮是国共合作实现之前较早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可以说,他从1922年成为跨党党员起就开始接纳三民主义。孙中山逝世后,他开始涉足对三民主义的宣传。国民革命失败后,由于对革命前景的判断失误.他选择留在国民党继续奋斗。从此,他以大量的精力研究三民主义并形成了“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施复亮“革命的三民主义”思想以实行“革命的三民主义”和复活“革命的国民党”为中心内容,以挽救中国革命为最高宗旨,寄托着施复亮探求中华民族解放道路的全部希望。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为救国救民而奔走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指导中国革命,孙中山在摸索中建构了一整套思想学说,集中体现为三民主义。他自称:“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1]正是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振兴中华的责任心使孙中山建构了三民主义学说。孙中山申明,他的三民主义是“集古今中外的学说,顺世界的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一个结晶。”三民主义的确如孙中山所说,是集合了古今中外的学…  相似文献   

11.
张治中因其炽热的爱国情怀、践行三民主义的理性需要和对中共国际背景的考量,坚决主张国共合作。其国共合作主张历经"拥蒋和共""弃蒋和共"和"在海峡两岸之间穿针引线"三个发展阶段。他先后提出容共、多党制和容于共三种国共合作形式。张治中的国共合作思想与实践是推动新疆和平解放的重要因素,但无法阻止整个国共内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①,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即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使之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从而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这一内容时,我请学生谈谈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看法。一位学生很自然地说:“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由于我们使用的是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该书没有采用“旧三民主义”的陈述方式,代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于是我问这位学生:“‘旧三民主义’这一概...  相似文献   

14.
三青团成立的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青团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蒋介石一手扶植起来的,在中国政坛上,无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来说,都堪当仅次于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大政党的现代政团。关于三青团成立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各观点都持之有据,但各自仅强调了某一时期、场合下的原因和动机。笔者认为三青团的成立是蒋介石寻求多党为一党,整合党内拥蒋派,争夺青年、发动青年抗战等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全民族的抗战,雪国仇家恨之耻,张学良不计个人荣辱,实现了从“剿共”“拥蒋”到“联共”“逼蒋”抗日的转变,最终用“兵谏”的方式,发动了西安事变,又使事变和平解决,从而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成为人们千古称颂的一位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6.
一说起厦大,几乎所有人都联想到她的美丽。的确,“一城山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的厦大是一幅美丽绝伦的画,连北大才子余杰也将厦大列为他心目中最美丽的大学呢!其实厦大的真正魅力,不仅仅在于她的外表……“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大学厦大是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  相似文献   

17.
西安事变在当时对陕北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共产党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使共产党“逼蒋抗日”政策得以落实,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根据地的政治军事地位;它使共产党和红军摆脱了极其严峻的生存危机,使革命事业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发展契机;它使根据地范围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奠定了陕甘宁边区的基本规模  相似文献   

18.
陈独秀抗战思想略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抗战思想略评陈九如陈独秀晚年是在抗日战争中度过的,在抗战期间,他关心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注视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阐明自己的抗战观点,并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他既具殷殷爱国情,又有深深忧国心。一、深明大义,由“反蒋抗日”到“拥蒋抗日”陈...  相似文献   

19.
竺可桢在国民党统治的各重要政治拐点处都表现出对国民党的拥护态度,长期拥蒋是他对国民党的态度基调。鼎革之际,竺可桢毅然决定留在大陆,固然有主观的意愿,也有被情势所迫的因素。竺可桢的政治选择与其政治情感呈现出一定的脱节现象,他的政治转向具有极大的突然性。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后,新加坡经历了新兴民族国家建构和公民身份认同的转向.在此进程中,陈嘉庚被认为是妨碍国家认同建构的因素而遭遇“边缘化”困境.20世纪80年代以降,陈嘉庚“回归”面临“本土化”新命题.淡化陈嘉庚爱(中)国主义意识形态,传承文化意义上的陈嘉庚精神,将陈嘉庚中国情缘作为新中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成为陈嘉庚精神新加坡当代诠释和传承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