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史学产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虽然还远未成熟,但是其产生的原因、独特的学科属性以及社会公众对它的角色期待,均标识着传统意义上的"史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正经历着一次较大调整。导致公共史学产生的那场"危机",与其说源自史学专业化的发展,不如说是现代社会职业分工进一步强化之后,社会要求史学做出应变的指令。顺势而兴的公共史学充当连接学院史学和社会公众的特殊社会角色,从而使史学发展中原先存在的诸多困境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2.
周谷城 ( 1 898— 1 996 ) ,湖南益阳人 ,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7岁入学 ,先后就读于周氏族立小学、省城第一中学。 1 91 7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 ,五四时期 ,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 1 92 1年回长沙 ,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英文兼伦理学教员 ,在这里认识了毛泽东 ,从此开始了他们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 1 930年— 1 94 2年 ,先后任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教授。 1 94 2年起 ,任复旦大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及教务长、博士生导师。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新年伊始,今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专题第一辑向读者奉献4篇文章。前两篇,是有关20世纪学术名家的治学风范和学术成就的论述。后两篇,则是有关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两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的论述。2013年10月22日,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侯仁之先生,以102岁高龄在北京溘然长逝。侯先生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后因参加禹贡学会,本科毕业后留校作顾颉刚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治史传统的国家,同时也有着悠久的史学批评的优良传统,产生过很多优秀的史学批评著作和较为系统的史学批评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学研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随着史学领域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审视、反思这些成果的优劣得失,成为历史研究繁荣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由此,史学批评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史学工作者在史学批评理论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尽管很多史学工作者呼吁加强史学批评研究,但史学批评仍然是史学研究领域的“新兵”,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史学批评还远远没有达到反省批判自身、规范史学研究、推进史学发展的目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史学批评的实践意义和学术意义仍有巨大的讨论空间,为此,我们特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相关领域的学者就“史学批评与史学发展”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辽、金、元三个皇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和西夏、两宋的历史或相联系,或相衔接,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自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后,又一个多民族大迁移、大组合、大融合的历史面貌。辽、金、元三朝历史的重要,还集中反映在它们都是以少数民族即契丹、女真、蒙古等族的贵族为主建立的皇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6.
在最近20年,俄罗斯史学研究出现了帝国转向。一方面,帝国研究热伴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内政外交变化而出现,其中不乏国际学术界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它又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俄国内部帝国史研究的持续推进相关。这种帝国史流派不仅影响到俄国政坛,而且还演变为主流历史书写。在此基础上,新帝国史也脱颖而出,试图"磨掉"意识形态烙印和东西方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评介《太史公生平著作考论》一书在司马迁生卒年、在《史记》叙事起讫与演变等考证上做出的新贡献,评论书中所提出的“司马迁在中华文明史中的地位”这一问题的重大意义;也兼而论及一种学风。  相似文献   

8.
历史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事实判断,第二层次是认识判断,第三层次是价值判断。本文从历史的回顾、历史的启示、历史的价值三个方面列举了我国电化教育近90年的发展历史,对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电化教育的历史价值,进而论述了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的意义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历史研究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事实判断,第二层次是认识判断,第三层次是价值判断。本文从历史的回顾、历史的启示、历史的价值三个方面列举了我国电化教育近90年的发展历史,对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电化教育的历史价值,进而论述了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的意义和设想。  相似文献   

10.
李园 《历史教学问题》2003,(1):19-22,11
邓广铭 (1 90 7— 1 998) ,字恭三 ,山东临邑人。1 93 1年考入辅仁大学英文系就读一年 ,次年求学于北京大学史学系 ,1 93 6年毕业后留校 ,任文科研究所助教、高级助教 ,1 93 9年至 1 942年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 ,1 943年被内迁重庆北碚的复旦大学史地系聘为副教授 ,两年后任教授。 1 946年 5月回北京大学任史学系副教授 ,四年后升为教授。历任中国古代史研究室主任、历史系主任、中国史学会第二届主席团成员。 1 980年起连任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一、二、三届会长 ,1 992年后改任名誉会长。 1 982年发起建立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受某些现代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一些否定历史研究客观性的说法在中国学术界颇为流行。这类议论者忽略了一个重大事实,即"历史"有实在的历史、记录的历史、陈述的历史、戏说的历史等四种相关而不相同的形态。在评说历史研究的对象、目的、功能、态度、方法和价值的时候,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实在的历史是历史的本原,广义的历史研究无所不在。因此,尊重历史事实是历史研究最基本的学术伦理。  相似文献   

12.
尹达先生的人生道路和学术道路,深受郭沫若、梁思永二人的影响,走出一条“从考古到史学研究”之路。尹达先生的学术贡献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以《新石器时代》、《中国原始社会》、《中国史学发展史》三本著作为代表。重视多学科、多角度的交叉研究与综合研究,是其走“从考古到史学研究”之路形成的重要特点,也是其沟通考古与史学,将二者有机结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活动史与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共同构成了三维一体的教育史学科体系。不同于后两者,教育活动史打破以往只关注精英群体、宏观史实的研究视角,着重发掘基层民众、微观具体的教育问题和教育实践活动,力求为世人展现教育活动的原生态面貌。"问题史学"孕育于法国年鉴学派,从提出、实践到成熟,经由三代年鉴派史学家的理论创设和完善,形成一套以问题为核心的史学阐释模式,转变了传统史学重叙述轻分析的研究取向,提倡带着问题去研究历史,主张史料和方法的革新,注重现实与过去的联系与互动。所以,研究教育活动史也要有问题意识,采用问题分析法关注现实,并生动表述展现教育活动史问题等。  相似文献   

14.
汪荣宝是新史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在留学日本期间,他发表了《史学概论》,对史学的性质、定义、特点和方法进行了阐释。此外,他还运用新的史学理念和史料来进行史学研究,发表史传文章;任教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期间,编写了清史讲义。他的著述既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关怀,显示出扎实的旧学功底和以史为鉴的治学旨趣。他的史学活动及成就,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新史学"阶段中国史学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陈先生:从八十年代以来,您就一直关注西方史学发展的新态势,或者说是一种新思潮,您的很多论著都是谈这方面的情况的。作为一个当代史学工作者,除了研究自己本身的课题外,也应该关注国外史学的变化趋势,吸取一些有益的借鉴。您能否先概括地和我们谈一谈这种变化的趋势?■:应该说西方史学在二战以后,有非常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最近的二、三十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西方史学有很多新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我们也是刚刚开始研究。西方史学的变化可以从史学思想、理论和史学实践两个方面来看。我们主要谈前一个方面。西方史学的变化,不仅仅是…  相似文献   

16.
史学"经世"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优良的史学传统,延及近代以来,白寿彝先生很好的延续与承接了这一传统,并在自己的史学研究与史书编撰中进一步将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最终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经世"观。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88年,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在《美国历史评论》(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提出了“Historiophoty”的概念以来,人们对“影像史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历史学发展相对传统、稳定的东方更是如此。但是,时至今日,关于“影像史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地探究和阐释。诸如,对影像历...  相似文献   

18.
"战国策派"是在近代中华民族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承继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尚力主义思潮及吸收近代西方文化观念,以关注人类文化命运并以探讨中国文化发展规律及其走向为宗旨的学术集合体。其在史学革命和文化重建构想中极富理论个性,本文拟就其史学思想,展开探讨和反思,寻求其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教学要将相应的史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中,才能体现史学论文写作本身的"学科性"。借助目前比较流行的"历史书写"的方法,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史料观的拓展。同时,对于论文写作的具体实践也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对于指导学生如何从史料提炼出观点,"以小见大",最后升华主题的具体写作过程,"历史书写"的方法可以提供比较好的具体操作方法。当然,史学方法众多,都可以结合具体的论文写作实践融入"史学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6月5-6日,由宁波大学史学史研究所(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公众史学研讨会在宁波大学成功召开。这次会议是钱茂伟教授负责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公众史学研究"内容之一。复旦大学历史系张广智教授、台湾中兴大学周樑楷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比较与公众史学文学硕士总监马木池博士、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新、新历史合作社唐建光总编、河南师范大学王记录教授等23位两岸三地学者出席了大会。此次会议与2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