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的义务教育的实施正从解决“人人受教育”的问题,转入“追求公平享有教育资源”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正确处理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和促进教育均衡之间的关系成了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论文阐述了学区化管理的概念、理论依据、内容与实践,介绍了国内外各地区实行学区化管理的情况,总结了目前实施学区化管理的成效,并以广州市越秀区小学第一学区为案例,分析了其实施学区化管理的可行性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需求。实现学区内部优质校、普通校与特色校的资源共享,构建共生共赢的校际合作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学区立足现实,从学校文化、办学规模、教育资源、人才优势等方面出发,构建了学区内校际携手互助的学习共同体,以好书共读、好课共品、好场所共用、好经验共享、好伙伴结对互助、好邻居联片教研的"六好"措施为抓手,充分发挥学区内部各校资源的优势与互补性,较好地实现了学区内部各校整体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晓峰 《四川教育》2023,(12):13-14+18
作为一种介于区域教育治理与学校教育治理之间的新型教育治理模式,学区治理基于学区实际,力图通过治理主体的多元共治、治理过程的多方协同、治理机制的保驾护航,努力开掘各类教育资源,整合各方教育力量,进而凝聚学区治理合力,催生学区治理活力,提升学区治理水平,切实缩小教育的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让每个学生在“有学上”的基础上“就近上好学”,进而破解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面对素质教育大背景、学科教学主张及其他学科专业化培养模式的日趋完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如何有效提升专业能力、加强学科融合探究意识、提升信息化服务工作能力等都是亟待解决和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小学教育学区为例,谈谈指导教师依托学区一体化信息技术学科研训平台,寻找自身短板,研学相长、共同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师资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因素,师资力量不均衡配置是制约教育公平的关键点,而教师流动是师资力量最大限度均衡化的重要途径,中小学教师的有序流动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合理追求和表现,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目前教师管理主要实行"教师校管"的方式,这尽管有利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但是阻碍了教师流动。立足于石河子学区集团化管理下的教师流动现状,探寻教师被动流动原因,并提出构建合理学区间教师流动机制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就近入学政策、学区以及优质教育资源三者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了天价学区房特殊的形成机制。从“理性经济人”、教育产品的外部性以及合理教育制度三个层面检视天价学区房现象产生的教育问题,采取完善就近入学政策、设立教育优先区、征收学区房购置特别教育税以及试行户籍与学区房相分离等措施,切实维护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正"学区化管理"是指按照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状况和行政区划,以街道为单元划分若干学区,每个学区都有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原则,通过建立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实施学校硬件资源、课程资源、人力资源共享,实现学区间  相似文献   

8.
2002-2003年,北京市东城区在调整教育结构布局方面实施"强弱结合",在空间上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第一次整合,改革已初见成效。当前,面临教育高水平再发展课题的东城区教委,提出探索新型"学区化"管理模式,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第二次整合,以达到结构最优化、效率最高化、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学区基础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级各类不同层次的教育资源如学校的校园文化、办学特色、人力资源(师资、学生)、硬件资源等之间和它们自身内部存在着一种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和规则,必须尊重和协调各个层级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才能促使系统中的各个有机体形成良性的增长模式。学区教育信息化生态模式的构建,可以促进学区教育生态不断优化,学校整体面貌更新。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学区资源,开展社区0-3岁早期教育 东华门幼儿园是北京市首批示范园之一。近年来,幼儿园在东城区教委"学区建设"思想指导下,将"在社区内发挥示范园辐射作用,积极开展社区0-3岁早期教育"作为园所新的生长点,充分利用与整合园内和社区各种教育资源,在学区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发挥园内教师资源和学区内教育专家和妇幼保健专家的人力资源优势,成立了"准妈妈俱乐部",实现了零岁教育的新突破,最大限度地扩展与提高了家长科学育儿能力和婴幼儿受教育率。 下面就是东华门幼儿园"准妈妈俱乐部"的一位普通会员,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了她参加社区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的经历。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试点学院改革在招生、人才培养和教师管理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在学院治理方面重视不够。学院治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院主体地位彰显不足、学院权力体系不够清晰、权力运行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因此学院改革的下一步重点是优化治理结构,赋予学院主体地位,理顺学院权力体系,加强学院民主治理,完善民主监督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教授治院、院长执行、民主监督的学院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大调曲是一种较古老的说唱音乐,有雅、俗两个流派,雅派追求典雅庄重,而俗派则力求贴近百姓生活、平易近人。清代中后期,大调曲以雅派为主;清代末年,随着大调曲逐渐流入民间,俗派产生。新中国成立后至“革”前,是雅、俗两派大调曲协同发展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大调曲逐渐衰落。挽救衰落中的大调曲,走一条以发展俗派、改良俗派为主的道路是非常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perceptions of future school administrators regarding the role of the school counselor. The study was designed to assist counselor educators and school counselors in identify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at could interfere with establish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l counseling programs that are supervised by principals and superintendents. Future administrators rated crisis intervention, assisting with transitions, and personal counseling as the most important duties of school counselors; however, some respondents identified administrative and disciplinary duties as significant ones for the counselor.  相似文献   

14.
15.
重建学校文化:优质学校建构的主要任务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学校文化是影响学校教和学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标志。重建学校文化成了优质学校建设的主要任务。理解和把握学校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取向是文化重建的重要前提,诊断、评估学校文化现状以及发展学校成员共享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重建的基本过程,建构合作性的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的重要目标。学校的成功改进端赖于专业化教师团队的建设,而不能仅凭个别教师的优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事故中学校责任性质的两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事故中学校责任性质的有关探讨一直处于“实然”的层面上,即只研究“性质是什么”的问题,而缺乏对“性质应该是什么”,即在“应然”层面上的思考。本认为,学校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的性质在现实“实然”的层面上应确认为一种委托监护责任,以切实保障在校学生的合法利益;而在“应然”的层面上,应随着学校主体的自我生成,逐渐承担因在实践教育契约合同关系过程中的过错而产生的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7.
校本科研具备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特性,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学校及教师是研究结果的直接形成者与享用者。校本科研的基本过程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切实可行的来源于教学实践的真实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按照研究方案而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活动,对校本科研的研究结果与过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专校升格为高职后办学特色的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专校升格后,原有的办学特色和社会知名度已难以保留,新的办学特色尚未形成。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由中专升格的高职院校,必须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找准学校定位,重建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社会局面,孔子和墨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仁爱”与“兼爱”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的合理价值内核及最终的理想境界是没有分别的,他们真正的区别在于:“仁”的包容性大于“爱”;墨家主张爱无差等,儒家主张爱有差等。  相似文献   

20.
该文旨在分析学生在校受到伤害的学校责任。学校并不是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人,学校是学 生在校期间的保护人,学校对学生在校受到伤害的责任是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