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但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要求存在着一定偏差。在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用人单位、毕业生和高校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的平台。因此,研究和探索高校毕业生素质测评和就业推荐平台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高校毕业生素质测评要能够反映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充分利用素质测评结果,将就业推荐平台建设成为解决就业矛盾,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身价不如农民工”现象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农民工”群体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在一些地方,大学生起薪点低于农民工.“大学生身价不如农民工”现象折射出社会对不同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也折射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值得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反思.政府应当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缓解供需矛盾,引导用人单位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高校要面向市场,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用人单位要以人为本,待遇留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生存在的不足.大学生要科学规划,全面发展,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四位一体,形成合力,使大学毕业生人尽其方,人尽其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就业难渐渐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包括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岗位供需矛盾,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不甚合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得力,用人单位的用人机制不够合理等。因此,我们应该从政府宏观政策、社会观念、毕业生自身素质、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及就业指导工作、用人单位等六个方面综合考虑,来研究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我们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总需求和结构性需求、专业设置的合理程度、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力度等等。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本文从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及择业的因素着手,提出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存在舆论误导、供求信息脱节、专业盲目设置、用人单位难以公平招聘及其效率低等问题。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国家要加快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基础;高校要把社会需求作为培养学生的出发点和归宿,调整专业结构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大学生应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针对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分析,提出高校应从优化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强化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等方面着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人数大幅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企业、学校、学生本人都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压力相当程度上来源于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难以匹配上。当今大学毕业生存在综合素质、就业能力良莠不齐的问题,用人单位为了应对竞争压力提高了用人要求,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与用人要求间的差距成为制约了广大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原因。因而把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探索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的同时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综合多方因素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8.
职业规划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职业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凸现。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探讨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通过研究旨在为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人才的要求具体是集中在综合素养水平上。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另一个则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不匹配。据此,高校应构建基于就业需求导向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第一,提高三个水平,包括政治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思想道德水平;第二,培养三种精神,包括科学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第三,增强三样能力,包括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滁州学院学报》2016,(5):100-102
应用型高校把优化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来研究,实现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是应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首当其冲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点。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大学生单一能力的提升,它还包括内涵、特征及功能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在把大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人才市场需求有了明显的变化,即从重视学历,到重视能力,再到重视综合素质。尤其是应用型高校中的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大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了解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整好就业心态是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必须条件。同时,结合地方经济振兴对人才的需求开展调查工作,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学毕业生规模逐年暴增,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愈发严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感到“求贤若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高校作为人才输出地其培养的大学生与社会需求不符,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就业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本文通过构建大学生就业力构成体系,面向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设计出调查问卷,研究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对“工作态度与合作能力”、“生涯规划管理与学习进取能力”、“专业技能运用能力”的认可度,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两个角度综合评价了构成大学就业力的各因素的重要性.通过象限图分析法,对比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对重要性的认知差异,为大学生和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的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的跟踪调查,显示综合素质成为制约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日益受到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的重视。用人单位对经历过校企合作教育的毕业生非常满意,被企业留用的学生不需要适应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进入一线项目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性高校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重点,包括"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以及求职能力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地方性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专业设置,着力建设地方特色专业;强化校地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改进就业指导工作,助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毕业生数量增多,大学生就业的机会却相对减少,致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急需相应的缓解措施: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求职意识;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用人观;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学校、家长及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如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如何根据社会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途径呈现多样化特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依次为个人因素、用人单位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地理因素。为此,大学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应重视毕业生质量与就业指导,用人单位要合理用才,家庭要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熊懿 《考试周刊》2009,(29):183-184
随着我国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就业形势的越来越严峻.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重新高标准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客观评价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但是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本文对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肖云  刘慧  代礼忠 《高教探索》2008,(3):115-119
近年来,虽然中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就业岗位的有限增长与大学生实现就业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由于用人单位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大学毕业生素质的需求有差异。对比分析这种差异,对高校教育模式的转变、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就业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全社会的共识。本文在分析用人单位对工科大学生的能力需求的基础上,从高校、用人单位、学生的角度探究了提升工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途径。高校应当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用人单位应当肩负起社会责任;大学生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全方位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