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药物过敏致全身大疱性松解萎缩性坏死型药疹合并多脏器损害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男性,24岁。因全身起大疱皮疹、糜烂、渗出伴发热8天入院。于1995-5-23因咽痛诊为“急性扁桃腺炎”服SMZco2片2/日,至第4天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紫红色皮疹渐变成大小不等松解性水疱,测T:39.℃,伴眼,口,阴囊糜烂渗出,按“麻疹”给予输血,青霉素,白酒擦皮肤处理后病情加重于1993-6-1转我院。否认有毒物接触史。查体:.T:38.5℃,P:106次/分,R:20次/分,BP:16.0/10.7KPa,急  相似文献   

2.
芳胺在-5℃的条件下先与三聚光气作用后,再与单保护的N-叔丁氧羰基哌嗪反应,"一锅法"高效简便地生成了N-叔丁氧羰基哌嗪脲。反应以乙腈作溶剂,三乙胺作碱,反应温度和投料顺序对反应产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制小儿输液固定板在输液患儿手背、足部的固定作用,寻求有效的固定工具,为临床护理操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6-7月间在手足口病区输液患儿107例,共输液600次,按输液顺序前300次作为对照组采用简易材料固定,后300次作为观察组采用自制输液固定板固定,观察中途重复穿刺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途重复穿刺率比较,x2=8.4222,P<0.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小儿输液固定板在输液患儿的手背、足部起到了良好的固定作用,降低了重复穿刺率,减轻了患儿痛苦,保证了输液的顺利进行,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0岁,因急性支气管炎口服头孢氨苄片2天,症状无好转。于1995年8月26日做青霉素试敏阴性后,给予生理盐水250ml、青霉素800万单位、氟美松10mg混合静滴,输液约10分钟(液体输入约40ml)时,病人感咽部、鼻腔瘙痒,打喷嚏。数秒钟后,突然出现胸  相似文献   

5.
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材料 :三只带盖青霉素药瓶、三支带胶管的输液针头 ,二只小水杯 ,红、兰墨水及墨汁 ,煤油 ,酒精 ,冷水 ,热水 ,胶带 ,一次性筷子等。实验方法 :先将青霉素药瓶及输液针管冲洗多次待用 (防过敏事故发生 ) ,在三只小药瓶中分别加入冷水、煤油、酒精 ,依次分别滴入一滴红、兰墨水及墨汁 ,加盖后分别轻轻震荡数次 ,然后分别插上带细胶管的输液针头 ,将一次性筷子一端用胶带固定在小药瓶上 ,另一端固定输液针头上的细胶管 ,用软笔分别将细胶管中液柱高度作一标记 ,然后将三只小药瓶同时放入盛热水的杯中 ,1分钟左右 ,药瓶…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18岁,因结核性腹膜炎于1996年7月住院抗痨治疗。住院期间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症状,考虑为泌尿系感染。加用0.25%甲硝唑250ml静点,一日二次。用药后第七天于输液后突然出现心悸、憋气。查:心率140次/分,早搏5-6次/分,无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伴结性早搏。立即给予安定、心得安等药物治疗后缓解。第2天输液后  相似文献   

7.
氨茶碱系支气管扩张药 ,在临床上广为应用 ,如使用不当常常引起中毒 ,现将某医院近年来出现的4例氨茶碱中毒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例患儿 ,男 3例 ,女 1例。年龄分别为 3个月、4个月、10个月、1岁 5个月。原发病其中 2例 ,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 ,2例诊断为哮喘支气管肺炎。 4例病人中 3例为某院住院病人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毒症状 ,1例在医院外治疗中出现中毒症状 ,中毒原因均属治疗护士在配药过程中计算错误而引起。症状 :3例在某医院住院的患儿均在静脉输液中突然出现烦燥 ,哭吵不安 ,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 ,全身…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我所开展创收输液以来,我们遇到3例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而误诊。现报告如下:1 1例阑尾炎患者,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患者男性48岁2h前突然腹泻三次(稀便不成形)无脓血,伴恶心呕吐,二次。为胃内容物腹痛剧烈。检查:痛苦面容,上腹脐周压痛明显,大便常规(-)拟诊为急性胃肠炎,即予输液加抗生素治  相似文献   

9.
氨苄青霉素属半合成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杀灭作用,临床应用甚广,通过50例患者使用氨苄青霉素的临床总结体会,对于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以下探讨; 一、近年来,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已越来越被广大医务人员所重视。尤其是氨苄青霉素能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但本人总结,50例中35例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而上感  相似文献   

10.
一、病例资料及抡救治疗经过患者男,34岁,1985年8月23日21时因腹痛腹泻一天伴高热昏迷急诊入院。检查:体温42℃,脉搏134次/分,血压20/0mmHg,意识不清。血象:白细胞18000/mm~3,中性86%、淋巴14%,在急诊室立即给予输液、给氧,予以间羟胺、多巴胺静点,亚眠冬降温(杜冷丁100mg,非那根50mg、安定20mg)分两次静点,及抗感染治疗乙。次日晨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6岁。主因发烧伴全身起片状红斑在本村就诊,给予青霉素80万u肌注,每日2次,强地松10mg口服每日3次治疗。经治疗体温下降,红斑减退。2天后突然出现右上腹刀割样剧痛伴恶心、呕吐急来我院就诊。查:体温38.5℃,脉搏115次/分,  相似文献   

12.
青霉素G钾工业盐是氨苄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的原料药,青霉素发酵属单一纯茵种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对生长茵的代谢过程及最终产物的生物合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梅特勒O2-Senso,溶氧电极在青霉素G发酵过程中的应用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成长的烦恼     
口服青霉素类药也要先做皮试小雪姐姐:上个星期我因患感冒,喉咙疼,医生给我开了青霉素口服液,并嘱咐我服用青霉素前一定要先做皮试。过去,我只听说过注射青霉素要皮试,口服青霉素前也要做皮试吗?近年,口服青霉素导致过敏的现象时有发生,轻则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出皮疹等,重则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窒息或引发哮喘,在没有医护人员在场或抢救设施不齐备的情况下,极容易危及生命。为安全起见,服食青霉素类药要注意以下几点:在药店购买青霉素类抗生素时一定要凭医生处方,并看清医嘱或药物说明才服用;初次服用青霉素类药物者一定要做皮试…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全国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第一大题中的第 73小题为 :对青霉素不敏感的微生物是 (   )A .支原体    B .衣原体C .立克次氏体D .葡萄球菌樊星彤和白胜利两位老师 (《中学生物教学》2 0 0 3年第 3期P 2 9)认为 :除了A选项 ,C选项也正确。原因 :当青霉素对立克次氏体作用时 ,即使破坏了细胞壁的肽聚糖 ,但仍然有脂多糖所形成的外膜存在与保护。故立克次氏体对青霉素也不敏感。笔者在对青霉素的作用机理及微生物的结构特点进行全面考虑后认为 :C选项应当予以否定。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肽作用 ,其作用后果是…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者,可行注射用药这符合临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的要求。但我科近十年来有5例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者输入青霉素后,发生过敏反应,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5例青霉素皮试阴性发生过敏反应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分别为19岁,38岁,  相似文献   

16.
静脉给药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可靠的给药方法,然而因输液所致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如:输液发热反应、血栓性静脉炎、过敏反应、急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其中以输液发热反应(简称输液反应)最为常见。小儿输液过程中,发生热源反应,严重者常出现超高热、昏迷、休克以及心、肾、呼吸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我们对今年16例患儿(包括外院转诊9例)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严重热源反应,经紧急处理后,均转危为安。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交沙霉素Josamycinum EN-141,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常用于青霉素过敏者和红霉素耐药者。今报告一例交沙霉素致水泡性红斑过敏。 患者:女,30岁,两天前感冒,口服:交沙霉素,1日3次,1次400mg(2片);索米痛,1日3次,1次1片。当索米痛仅服1片和  相似文献   

18.
患者苏某,女,26岁,因高烧、眼肿,口腔烂5天于1985年3月4日急诊入院。患者于住院前5天突然感到发冷发抖,而后两眼胀痛,自认为受凉,未经治疗,当日晚发烧、眼痛加重、烦燥、当地诊所以感冒治疗,肌注“安痛定、氟美松”;烧退但口腔出现小水泡,小便时尿道灼痛。住院前2天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微痒、两眼红肿加剧并羞明、食欲减退、有时恶心,输液治疗2天症状无改善转我院。病前无用药史,平素  相似文献   

19.
我院急诊室自1990年开始门诊病人的输液工作,每年接受输液病人14400人次。主要病员是无需住院且需点滴的患者。常见的疾病有:流感、肺炎等疾病。治疗结果,病人均全部康复,无交叉感染。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0%以上。现将四年来门诊输液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门诊输液病人的需求,通过门诊输液的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身体康复,提高病人从医行为,从而使病人满意度大大提高。方法:将109例连续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4例。观察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外,另外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2组进行相关卫生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观察比较2组患者输液前后的从医行为的情况;进行输液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从医行为大大提高(P<0.01),输液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增加病人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提高病人从医行为,密切护患关系,使患者对门诊输液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