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象与错觉     
假象与错觉,人们往往把假象理解为虚假,而虚假与错觉似乎又是半斤五两,于是人们常常把假象与错觉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不同的概念,分别属于主观和客观两个不同的范畴。 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觉,是对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表现,是没有客观根据的,是不真实的。错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主观反映者之间的矛盾,是属于主观范畴的东西;而假象不是虚假,它是由事物本质决定并歪曲地表现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留给人们的印象不是感知上的错误,而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外部实际表现的反映,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是一种客观的东西,真  相似文献   

2.
一、假象和错觉是一回事吗? 现象是指事物外部形态和表面特征,是本质的外部表现.这种表现有两种形式,即真象和假象.真象是直接地正面地表现事物本质的一种特殊现象,它给人们的印象不是感知上的错误而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外部实际表现的反映,它是一种客观的东西、真实的东西,属于客观范畴的问题.自然生活中的海市蜃楼就是一例,大气中空气折射景物是真,但眼前玉宇琼楼则是假.另外,人们还以自觉地运用"制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一定的目的,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等.  相似文献   

3.
错  觉写此题的关键是要审清题意。错觉 ,在心理学上是指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所说的错觉含义要宽泛得多。大凡与事实不符的感觉或印象 ,都可以叫做错觉。造成错觉的原因很多 ,如生理缺陷、精神恍惚、接触短暂 ,或认识流于表面 ,思想方法片面等等。错觉不仅会使人陷于认识上的误区 ,有时甚至会使人陷入尴尬、可笑乃至可悲的境地。但是 ,当人们判定先前的感觉或印象属于错觉时 ,说明他已经获得了新的认识 ,回顾一下变化的过程 ,也是一件饶有兴味的事。当然 ,错觉并非只…  相似文献   

4.
错觉,指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各种知觉中。也必然会出现在体育教学之中,影响教学。但只要我们了解了各种错觉现象,掌握其规律,就可合理地利用错觉,提高教学效果。一、视觉错觉在短跑(50米)测验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离终点3至5米处就开始减速,有的在接近终点时干脆跳过去,严重影响成绩。如果将距离增长为55米(只要计时者明白就行),又在终点线西侧设一鲜明的标志物,如终点柱、司线、标志带、彩旗等,同时,强调学生要以  相似文献   

5.
正确的感性认识,即感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正确反映,是主观符合客观的一种认识。无论从逻辑推演、实践验证,还是从真理性的认识构成上讲,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虽然感性认识真理对人们进行实践所起的指导作用,远比理性认识真理所起的指导作用小,但它毕竟是一种真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真理的定义现行哲学教科书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里的正确反映."这个定义至少有以下三点不足:第一,没有突出在真理性认识中认识主体的能动性.第二,没有突出在真理性认识中认识客体的相对性.第三,没有突出真理性认识中的客观条件性.因此,这个定义是不完善  相似文献   

7.
许多物理高考考题信息隐蔽,假象诱人,这就使得许多学生信于假象,进而诱发错觉思维.本文将物理假象分为模型假象、条件假象和因果假象三类,并以实例探讨了怎样避免物理假象诱发的错觉思维.  相似文献   

8.
许多物理高考考题信息隐蔽,假象诱人.这就使得许多学生信于假象,进而诱发错觉思维。本文将物理假象分为模型假象、条件假象和因果假象三类,并以实例探讨了怎样避免物理假象诱发的错觉思维。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真理的定义现行哲学教科书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里的正确反映。”这个定义至少有以下三点不足:第一,没有突出在真理性认识中认识主体的能动性。第二,没有突出在真理性认识中认识客体的相对性。第三,没有突出真理性认识中的客观条件性。因此,这个定义是不完善的,完善的定义应该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对发展着的事物及其规律,在一定条件下所取得的相对正确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逻辑证明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不能作为标准 ;实践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是一个过程 ,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实践应当被理解为整个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总体 ;实践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必须坚持事实检验和价值检验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近似正确的反映。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具有“近似”这一本质属性。这种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因而,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需要的关系,当客观事物符合主观需要时,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认识和情感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对于认知活动给予了强化影响,学生就会有很大的学习热情,会主动进取,勇于探索,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相似文献   

13.
认识理念与实践观念在现实社会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理与价值、实践观念与价值观念,这些在唯物辩证的思维看来具有着辩证关系的哲学范畴,长期以来却被习惯思维直观的感性人为地分割开来,使得人的社会活动的完整过程被肢解,把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现象的判断与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混为一谈,这种形而上的抽象思维人为地制造了思想上的麻烦。而实际所呈现的情况是,真理与价值、实践观念与价值观念是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的,认识理念与实践观念的统一正是人的精神力量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14.
真理与价值、实践观念与价值观念 ,这些在唯物辩证的思维看来 ,具有着辩证关系的哲学范畴 ,长期以来却被习惯思维或直观的感性人为地分割开来 ,使得人的社会活动的完整过程被肢解 ,把对一个简单事实的判断 ,即对客观事物某一方面现象的判断与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混为一谈 ,这种形而上的抽象思维人为地制造了思想上的麻烦。而实际所呈现的情况是 ,真理与价值、实践观念与价值观念是既相对独立又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 ,认识理念与实践观念的统一正是人的精神力量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15.
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中的两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真理性认识应包含正确的感性认识,因为正确的感性认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客观真理”概念不宜使用,因为真理属于认识范畴,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使用“客观真理”概念容易混淆主观与客观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常把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认识的途径,这是一个误区,下面笔者对此作一简单分析。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但是有了客观存在的事物,人脑未必形成认识,客观事物只有进入人脑中,才会产生映象,形成认识。那么哪些客观事物能够进入人脑?怎样才能进入人脑呢?先分析第一个问题,客观事物要进入人脑必须适应实践的需要,人们面对各种客观事物,先认识什么后认识什么,不是人任意规定的,它只能由实践的需求来决定。实践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人们就关注什么问题,它们也就成了认识的对象。也…  相似文献   

17.
错觉描写就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错觉予以艺术地再现。那么,什么是错觉呢?错觉就是人的感觉器官集中注意时引起的感知误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除了病态错觉外,正常人的错觉不外乎这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以往生活经验影响下或在对比过程中产生的错觉;一种是在特定心理状态影响下产生的错觉。这两种情况都属于审美错觉,就是把客观事物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在深刻体验后所产生的意象变化。我们这里所说的错觉描写即是审美错觉之描  相似文献   

18.
错觉与修辞     
一般说来,人能够通过自己的感官正确感知外界事物,但当人们受到同时并存的其他事物的干扰时,却常常会产生某种错觉,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其中最常见的是感知空间对象产生的视错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错觉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它可能因为有害而成为人们努力消除的对象.例如,在海上飞行时,远处水天一色,分不清天空与海面,飞行员容易产生倒飞错觉而飞入海中,造成机毁人亡.又比如在校对时,由于校对人员的错觉,对错误视而不见,给出版事业带来影响.另一方面,错觉也可能因为有益而成为人们积极利用的对象.例如军事上的伪装,某些服装的设计等等,都是错觉的积极利用的成果.这一方面,在艺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绘画中对于景物远小近大,远低近高的布置;电影利用似动现象(错觉的一种)拍摄和放映,使静止的摄影变成了活动的画面等.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对于错觉也常常加以积极的利用,使语言大放异彩,成为修辞上的珍品.本文试从修辞学的角度谈谈文学语言中的错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关于量化模式的建构与研究,是现实真理性与模式真理性的统一.模式理论深刻影响了人们对数学的认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学生应能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判断.数学模式观下的数学建模应重视数学强抽象和弱抽象的互补,体现数学的经验性和演绎性的统一,促进数学的应用和创新相结合.数学建模是模式形成的过程,更是数学创造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这样的情况:自己基础知识掌握得很不错,做题时也是根据自己“正确”的直觉来判断,但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为什么自己的“感觉”会失灵呢?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感觉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错误的感觉即为错觉,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对于刺激的歪曲反映。应该说,它的产生既有客观上的原因,又有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之所以“事与愿违”,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错觉的存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帮助学生有效地识别错觉,防止错觉,以利于快速提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