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唐演义》与《说唐全传》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重要作品,在1996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改编成为电视剧《隋唐演义》。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隋炀帝杨广的形象进行了较其他人物更为深入地改编式塑造,通过史实渗入与情节虚构的双向并举、人性化诉求的有意深化、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等艺术手法使其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东周列国志》作为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重要作品,在1995年被我国电视剧艺术家改编成为电视剧《东周列国》。该剧主创者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富于创新精神的改编式塑造,通过剧中史实的有机融入、人物活动的适当虚构、人性化的深入开掘、女性形象的别样塑造等艺术手法使这些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较好体现出文学改编创作中忠实性原则与创新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由于电影艺术巨大的魅力和社会影响力,大众对影片《苔丝》比之哈代的原著《德伯家的苔丝》印象更为深刻。但是,影片中苔丝的性格、形象与哈代笔下的苔丝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原著中那个坚韧不屈、大胆反抗世俗偏见与不公正命运的苔丝消失了,代之以一个过于善良以至近乎懦弱,有一些虚荣心的可怜的姑娘。这无疑削弱了苔丝形象的艺术价值,也与哈代本人对苔丝的评价"一个纯洁的女人"南辕北辙。因此,影片《苔丝》的改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视阈下的花木兰形象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不仅出现于文学作品中,也见诸戏剧舞台和荧屏(幕)内外。文章试以《木兰诗》、《四声猿》、《隋唐演义》、豫剧《花木兰》和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五种作品为例,将花木兰这一女性形象纳入女性主义视阈下进行分析,揭示出花木兰形象演变的四个阶段:女性主义的蒙昧、萌芽、成长及成熟。  相似文献   

5.
《柳毅传》是唐传奇的代表作,享誉后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后世也不乏改编之作,清初戏剧名家李渔将其改编为《蜃中楼》。从两篇作品中的儒生形象入手,比较二者在形象塑造上的异同,从而探寻清代文学对唐代文学的传承规律。  相似文献   

6.
《隋唐演义》是清代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广泛吸取了相声、评书内容,具有口语化的特点。《隋唐演义》中的文言语气词为突出人物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隋唐演义》中最重要的3个文言语气词作为研究对象,试分析其功能、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7.
在《隋唐演义》中,作家分别从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两个方面塑造以秦琼为核心的隋唐英雄的光辉形象,不仅表现了作家的道德追求,也是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民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宝藏,给予了我国作曲家们许多灵感,他们开始根据蒙古族民间音乐元素进行改编,这种艺术的再创造使钢琴艺术与蒙古族民间音乐巧妙融合并擦出新的火花.本文以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中的《草原情歌》、《舞曲》为例来浅析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音乐形象与技法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从动画艺术诞生,文学一直作为其渊薮而结伴同行。文学为动画提供了无数再创作的素材与可能,许多动画经典也因此而产生。作为神魔小说代表作的《西游记》一直是我国动画改编创作的一个重点。在历次不同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下,《西游记》的动画改编经由故事的改写和情节的重构,孙悟空的形象也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72变,他由"神"与"猴"的共同体逐渐成为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被赋予了一切基本情感的人。通过叙述的转向和元素的重构来对比《西游记》的动画创作与原著小说的异同,是探究文学作品改编成动画艺术过程中继承和嬗变潜在规律的一种途径,其中孙悟空形象的变迁也正标志着中国动画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古典通俗小说,凡是战争题材的,军师(谋士)大都占有一席之地。《三国演义》有诸葛亮等,《水浒传》有吴用等,《隋唐演义》有徐世勣等,这些军师形象的出现,对丰富和发展我国古典小说的人物画廊,无疑是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隋唐演义》是说唐系列小说演变到定型阶段的代表作品。就整部小说的形态而言,它具有插入诗词韵语的世俗化倾向,历史中掺入宫闱、英雄中掺入美女的抒情化格局及将历史事件传奇化、故事化的特征,《隋唐演义》作者正是借助这些形态特征实现了对《隋史遗文》中就已出现的世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驳正,成为形成《隋唐演义》这种形态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影像时代背景下,文学与电影已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已成研究热点。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一直以来倍受改编者的青睐。现选取由日裔美籍导演凯瑞·福永执导的2011版电影《简·爱》,从人物塑造充分抓住原著内蕴、台词设计深刻展现核心性格以及镜头调度,真切敞现主人公心灵空间等方面,对电影改编中简爱形象的塑造加以考察,并对其忠实原著与艺术创新相融合的改编之路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3.
在影像时代背景下,文学与电影已形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已成研究热点。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一直以来倍受改编者的青睐。现选取由日裔美籍导演凯瑞·福永执导的2011版电影《简·爱》,从人物塑造充分抓住原著内蕴、台词设计深刻展现核心性格以及镜头调度,真切敞现主人公心灵空间等方面,对电影改编中简爱形象的塑造加以考察,并对其忠实原著与艺术创新相融合的改编之路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4.
李贺 《鸡西大学学报》2013,(12):129-130,133
《红高粱》电影在1987年拍摄完成,距今已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红高梁》的电视剧版本就要在今年开拍。从媒介差异、表达形式差异、叙事容量差异三个方面探讨了电视剧艺术和电影艺术的差别性,希望《红高粱》这部小说的电视剧改编能遵循电视剧独特的艺术规律,而不只是沿袭电影改编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2012年甚至是中国电影一百年左右的发展史上,由文学改编的电影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撑起中国电影票房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电影艺术的深度和厚度。但是当下的中国电影改编在艺术质量上却是不尽如人意,《白鹿原》、《搜索》、《金陵十三钗》等影片赢得了票房却输了口碑,只有《一九四二》、《让子弹飞》等少数影片让观众看到了电影改编的成功和希望。  相似文献   

16.
自从动画艺术诞生,文学一直作为其渊薮而结伴同行。文学为动画提供了无数再创作的素材与可能,许多动画经典也因此而产生。作为神魔小说代表作的《西游记》一直是我国动画改编创作的一个重点。在历次不同社会文化历史语境下,《西游记》的动画改编经由故事的改写和情节的重构,孙悟空的形象也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72变,他由“神”与“猴”的共同体逐渐成为了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被赋予了一切基本情感的人。通过叙述的转向和元素的重构来对比《西游记》的动画创作与原著小说的异同,是探究文学作品改编成动画艺术过程中继承和嬗变潜在规律的一种途径,其中孙悟空形象的变迁也正标志着中国动画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奇·碾玉观音》是林语堂根据《京本通俗小说》中同名话本小说改编而成。原作主要叙写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重编之后,林语堂改变了原作的主题,故事的戏剧性转移到新的矛盾上,即艺术与爱情、人生之关系。《碾玉观音》的改编在《中国传奇》中较有代表性,探讨此篇的改编艺术有助于对《中国传奇》整部作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广西作家东西创作了多部优秀作品,其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天上的恋人》荣获第十五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本文以《天上的恋人》为例,从情节境遇、主题思想和话语组合三个方面来探讨该部影片的改编艺术,以期给桂西北小说与电影的改编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0年代以来,一股红色经典改编的热潮在当代中国涌起。红色经典回归潮流的涌动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美学等多种因素。《红灯记》电视剧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改编的。与其他红色经典改编失败遭遇不同的是,《红灯记》的改编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好评。因此,我们在探析红色经典改编热潮的文化心理的同时,重点讨论分析了《红灯记》改编剧的美学理念、艺术特色、人物形象,揭示出《红灯记》等红色经典改编所具有的赓续、传承与重构新世纪“红色文化”的多元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明代戏曲、小说《庄子》接受的具体情况,认为明代戏曲、小说中的《庄子》接受呈现出文人性和世俗性两个特点,分别体现了对文人《庄子》接受传统的继承与突破.世俗性表现为对《庄子》典故的选择、改编和世俗化庄子形象的塑造.文人化表现为文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创作目的的个体化回归、本然庄子的艺术再现和文人的集体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