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配合当前国家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培养中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树立"四个自信",整理了中学历史教材中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背景知识。提出了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增加"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内容的具体建议,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相差不大的,而到了初中阶段,随着学习内容越来越多,加之学生自觉性的差异,成绩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有的学生可以获得满分,有的却不及格,长此以往,有碍教育公允。本文中,笔者对当前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以"一帮一"的帮扶活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一帮一"的作用,并就初中英语教学中"一帮一"帮扶活动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周易》中"比"卦的卦象和卦意体现出了中国传统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上的基本思想。"比"即为象征,以"赋"与"兴"作"两翼","赋比兴"实际构成中国诗学中完整的象征主义。如果说"赋"代表了一种"醒","兴"则代表了一种"醉",而以"比"为核心的"赋比兴"在整体上体现出了中国文艺理论中这种似醉还醒的象征主义精神,它们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给予文艺创作一种坚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谈林芝 《教师》2013,(7):88-88
"花草到了春天,受了春光、太阳光的同化和雨露的滋养,于是生长日速。活的教育,好像在春光之下,受了滋养似的,也就是能一天进步似一天。换言之,就是一天新似一天。"这是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这篇文章中对他所倡导的"活的教育"做的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这一思想与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人文性"有异曲同工之妙。"活的教育"需要"活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当代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倩影"也日益频现。多媒体的出现,给教育注入了新的"养料",就语文课堂来说,一改往日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单"一"课堂,转而变成了充满灵活性的生动乐趣课堂。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扎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更已和语文教学融合,成为了一个新的整体,也将教育和信息技术拧成了一体。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  相似文献   

6.
刘中兴 《考试周刊》2014,(15):11-12
本文论述了关于知识形成过程中"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并以例题形式阐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关注的一节好课是在真实自然中寻找教学的真谛,是在平等和谐中达到教学效果,是在不断创新中追求完美,是在"爱"与"活"、"美"中使学生心智灵慧。一、"爱"在课堂中流动爱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正因为有了爱,一个个教育的神话、奇迹才应运而生。爱是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鞭策、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心中有爱"是教师的最高境界。教育的全部真谛就是爱,  相似文献   

8.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他强调了在读书学习中思考的重要性。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有一次,笔者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文,一学生提出:"恨晨光之熹微"一句中"之"字的用法作何解  相似文献   

9.
正杜老师:"风筝"一词首先出现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第54页,"筝"标注了第一声调符号。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中也出现了"风筝",但是教参中强调"筝"要读轻声。在《现代汉语小词典》中,对"风筝"一词中"筝"的注音也是轻声。我想请教您,哪个读音是正确的?湖北省老河口市第八小学孙怡孙怡老师:风筝的"筝"在普通话口语中,是读轻声的,因此《现代汉语词典》中"风筝"的注音为  相似文献   

10.
谁的暑假?     
《圣经》开篇"创世纪"中,上帝开鸿蒙、辟天地,创造了世间的万事万物用了六天,第七天休息了一天,并将这一天定为"圣日"。因此,在基督教传统中,星期天要礼拜上帝,这一天工作甚至  相似文献   

11.
斯托克豪森创作理论体系之"四个标准"中,相较于其余"标准","统一的时间结构"(The unified time structuring)一度显得尤其"虚幻"。笔者在本文中论证了以斯托克豪森为代表的一批电子音乐作曲家,在写作中运用"新技术"处理"新材料",构成"新音响",进而实现对传统音乐中时间轴的解放,从而树立起一种严肃电子音乐作品特有的美学"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不同注家对杜诗中"他日"一词的理解存在很大分歧,甚至是在同一首诗中解释也可能完全不同,以至于相反。"他日"一词最早大约是出自《左传》,有三种基本含义,但是各个含义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并不相同。到了唐代,"他日"一词的含义主要是指"将来"——相对于诗人作诗那一刻的将来。杜诗中"他日"一词的含义就是如此,指向杜甫作诗那一刻的将来。杜甫以后一千多年中"他日"一词的用法大体如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语文教育领域,"写作背景"(也称"时代背景")的问题被放大成了一个能左右教学质量的问题。例如,在谈到古典诗歌的解读时,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在他所写的《汉字的魔方》一书中,明确指出"背景分析"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因为"以历史的背景"去分析,容易"曲解诗歌的意义"。他对"背景分析"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这实际上反映了当下人们的一种心态:文本有"自足性","背景分析"应驱逐。这样看来,"写作背景"在语文教学中似乎有些问题。在文本教学中介绍"写作背景"真的过时了吗?我们真的可以把它从语文教学中完全驱逐出去吗?1.历史:"写作背景"曾经长期占领语文课堂"写作背景"在语文教学中曾经很重要。在新中  相似文献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6,(1):58-62
叙述者的意识构成决定了小说的文本结构形态。存在论哲学的时间观念在格非早期小说世界中,让叙述者的意识呈现出一种环状体形态,从而使格非不断在"此刻"的推进中进行写作,并造成其"片段化"循环的文本状态。这种先锋写作的现实意义在于:揭示了人们总是在"回忆"中获得存在感,在"预言"中获取信心,而现实充满了"遗忘"和"怀疑"泥沼的道理。至于如何超越这一泥沼,这正是作者的文学寄托所在。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小说使用了"VVA"、"V一VA"、"V了VA"、"V了一VA"、"AB了一AB"等特殊动词重叠格式。研究它们,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现代文学阶段(1919-1949)吴方言中动词重叠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青年教师》2008,(4):39-40
《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讲述了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就是美国最佳老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他之所以获得了这一殊荣,是因为他抓住了教育过程中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克拉克先生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中不仅包括了"眼神沟通很  相似文献   

17.
幸福的颜色     
《同学少年》2008,(12):29-29
土地上没有了绿色,可称之为"荒芜";心灵里没有了绿色,可称之为"冷漠";生活中没有了绿色,可称之为"迷茫"……"绿色"这个词已植根于人们心中,成为生活中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一个词,并且逐渐成为一种呼吁、一种呐喊。  相似文献   

18.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编者增加了以"吐泡泡"形式的虚拟"学习伙伴"。"学习伙伴"在"泡泡"里说的话,其实都是一个先学者对正在参与学习的小伙伴的引导。本文以人教版课标本三年级上册为例,浅析"学习伙伴"的特征。一"、学习伙伴"的呈现特点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学习伙伴"在课文板块及语文园地都有分布,共56次。(一)分布特点"学习伙伴"在课文中出现了31次,占56%;在课后练习中呈现8次,占表一:"学习伙伴"分布情况17,30%课文中出现(次,比例)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考察"半""一半"和"一A半"等"半"类词语的性质和功能。"半"有数词和副词的性质,并无量词的功能。副词"半"是数词"半"语法化的结果,对"半"的多功能的分化和"一"的虚化促成了"一半"的产生。副词"多/大半"是词组"多/大半"词汇化的结果,同样,对"A半"多功能的分解也促使"一A半"的出现。在现代汉语中,与数词"半"对立分布的"一半"是数词;与副词"A半"主要处于对立分布状态的"一A半"也是数词。虚化了的"一"在"一"类词语中不宜再看作数词。  相似文献   

20.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程中,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从"德"字原初内涵出发,提出了"尚德"的教育理念,建构了"尚德教育"的新格局。"尚德"理念中,"尚"的内涵为尊崇、崇尚;"德"的内涵为"遵循本心,顺乎自然"、"厚德载物,养性励行"。"尚德"的两个内涵之间是"道"与"德"的关系,是思想方法与艺术追求的关系。"尚德教育"中,"尚德"是一种仪礼,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