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岩峥 《集宁师专学报》2007,29(1):15-17,86
池莉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出现在文坛上的一位较有影响的作家.1987年,她以中篇小说《烦恼人生》开创了新写实小说创作潮流的先河.她的小说在写作立场上有着明显的平民本位价值取向,这构成了其小说最为独特的审美品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从整体上把握了“新写实小说”创作的特质,揭示了其审美价值取向中的独特性,进而通过对池莉小说《你以为你是谁》中的审美价值取向的观照与分析,凸现了其在新小说园地中的新质特征及其鲜明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对日常经验和事实框架表现出异常的亲和,加强了小说的叙事性和公共性。“新写实小说”的“还原”倾向,其中心还是人物形象的“还原”,其审美特征是人物形象的非性格化。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中期以来的所谓“新现实主义”小说存在反美学趋向.这种趋向表现于创作客体方面忽视人的超越性;创作主体方面缺乏审美导向;创作目标方面缺乏典型创造;创作手段方面缺乏叙事艺术.这种反美学趋向与社会转型、文化心理、文学思潮、作家自身等四个方面有密切联系.但“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这种反美学趋向并不排除其某种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对日常经验和事实框架表现出异常的亲和,加强了小说的叙事性和公共性。“新写实小说”的“还原”倾向,其中心还是人物形象的“还原”,其审美特征是人物形象的非性格化。  相似文献   

6.
新感觉派小说作为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它以创作主体对怪、新、弄的现代性审美倾向的追求,以其鲜明的审丑意识,内向性审美视角,现代的艺术美感,实现了小说的现代性品格。新感觉派小说审美追求的现代性倾向为中国小说的现代化和现代艺术的中国化做了成功的试验。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主义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历史叙事小说,因其改写、解构或颠覆了既往话语赋予的特定价值和意义而具有了自身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质疑历史史诗的倾向;(2)通过改写与设置个人视野来解构宏大叙事;(3)颠覆英雄神话,倡导“非英雄化倾向”。并结合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来对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等院校是系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市场经济新体制下构建社会主义新道德,具有自身的独特功能。高校在发挥这个功能时,要明确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新道德的内涵与构成体系,了解自身的功能内容,努力实现高校在构建社会主义新道德功能中的有效途径,并发挥好这个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感觉派的小说借用现代主义学说搞创作,无论在作品内容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表现出一种特异的审美价值取向和伦理道德观念。新感觉派小说对城市病态生活的暴露、对下层社会不幸的同情及对封建思想的批判,表现了与时代进步潮流的贴近,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对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其作品在叙述方式、审美情趣、抒情理念等方面都显示了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0.
论新写实小说的审美风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写实小说注重对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努力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本本分分地写,常尾随人物行踪按时间先后构成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注重语言的本真色彩运用世俗化的平易语言。实实在在地将身边的事情写出,使小说具有自然风韵;不如意悲哀人生的展示、对命运的妥协与认同,又使作品呈现出悲婉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1.
在1950年代戒严体制下,台湾的经济、教育、文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受到“反共复国”方针的钳制。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反共的“战斗诗”。1950年代中期,台湾诗坛的一些诗人想打破现状,提出“新诗再革命”的口号,试图朝现代主义迈进。1960年代的台湾新诗属西方现代派狂飚突进时期。当“创世纪”为代表的激进现代主义与以余光中为楷模的温和现代主义汇成一股巨流,并生成新的典律的时候,诗坛的另一角,出现了一股反现代主义的力量,这主要以标榜乡土的“笠”诗社为代表。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的先锋诗歌重视诗体现代性的探索。其诗体建设的理论主要是历史意识、叙事意识和语言意识等,从而促使新诗的写作动机、写作姿态、写作策略和写作风格发生深刻变化。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具有诗体实验性的尝试,如走向宣叙调性、走向反讽文本、走向语感诗体、走向叙事形态等。这种理论和创作上的诗体探索,同先锋诗人在特定年代里寻求新的写作精神有关,它的意义就是新诗创作由共名走向无名,把新诗写作建立在一种更为独立、沉潜的"个人"的基石之上。  相似文献   

13.
马华新生代散文作家成为90年代以来马华文坛的一股重要的新势力,他们的创作在传承基础上进行审美品格与语言、文体的全方位创新,代表了马华散文新的高度.同时由于与报纸副刊的依存度高,马华散文又呈现出消费时代文化消费的商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青年劳动精神涵养实干品格、砥砺奋斗意志、成就时代新人,对于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存在的青年劳动意识欠缺、教育单位育人手段单一、用人单位评价手段相对片面、整体劳动氛围较为浮躁等现象,影响了青年劳动精神的培育。要更好地培育青年劳动精神,需要青年自身树立劳动意识、提升劳动素质;需要用人单位改进工作机制、改善管理思维;需要全社会崇尚劳动、形成劳动光荣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保险监管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尚存在深度不够等问题。为迎接“入世”的挑战,应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和保险监管瞄准偿付能力等方法,对保险混业经营进行前瞻性的制度安排,实现我国保险业监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37年,梁实秋和朱光谱之间就“学的美”的问题曾展开过一场讨论。 这场讨论是在观念论的旧美学的范围内展开的。周扬敏锐地发现了问题,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加以阐释,以便建立一种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新美学。但他仅仅开了个头,以后蔡仪继续了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的新诗人,创造了完全解放的新诗体——自由体诗,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格律诗派总结新诗运动的经验,对白话诗进行了反思与重构;象征主义诗人作为一支崛起的“异军”,为中国新诗开创了新的诗风。在新诗的第一个十年,“三大流派”诗人们的共同努力,促进了中国新诗的第一次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澳门20世纪80年代的新移民诗人获得了显著的文学成就,其成因可从内、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外部原因是澳门生活环境中特有的生息状态,内部原因是新移民诗人所具有的漂泊之感、充溢着生命力度的诗歌精神以及创作风格的多样性。澳门良好的生息状态为新移民诗人提供了可融入的空间,而诗人独有的个人经历、诗歌追求、创作风格是取得成就的关键因素。新移民诗人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为当时的澳门诗坛注入活力,二者在互补之中相互成就。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群主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群主义思想已在政治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理论也从欧美开始向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已在实践中逐渐发挥作用。我国学者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关注这一思潮的。社群主义提倡社群优先于个人、公共利益优先于正义,对当代自由主义的个人至上价值观、相对正义观、中立国家观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当前,社群主义研究已取得突出成果,但尚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新媒体宣传和推广成为时下文化符号群体生存的不二法则。冼夫人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直以来被多数人所追捧,但传统语境下的冼夫人文化在传播策略上逐渐与当前人们的阅读习惯、信仰形式、传播行为出现脱节。地方政府应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快冼夫人文化传播的速度、扩大冼夫人文化的影响力度,使其更好地走向大众化、民俗化,实现更多的人群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