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组织传播研究形成规模,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组织传播的四类理论,即以"机器"类比组织、以"家庭"类比组织、以"系统"、"有机体"类比组织、以"文化"类比组织,对于理解组织传播在各种不同组织的传播特征,具有意义。但作者认为,组织的结构特征差别很大,松散或严密程度差别也很大,因而组织的内外传播很难用一种模式来阐述。组织传播的"意图性"远大于人际传播。组织的结构、组织人在组织中权利与职责的情形,是理解具体一个组织传播特点的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11):14-19
梳理分析结构功能主义与结构主义的结构观念,指出其在新闻传播研究中表现为微观与宏观的二元割裂。本文通过引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描绘出由表意结构、支配结构和调控结构三重面像构成的循环式新闻传播结构模型,并对其内涵意义进行了界定描述,为新闻传播结构状态系统分析提供了新的综合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组织传播可以大体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组织成员在组织内的角色认知,是组织传播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组织的正常运行仰仗于组织内部信息的有序传播,组织文化则组织内部传播"人格"表现,也是组织对外展示的重要内容。组织外传播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间传播、组织形象传播、组织危机传播。组织形象对组织的意义,主要诉诸于人们的心理。积极开展危机传播,在挽回、修复组织声誉的同时,有时甚至会使组织"因祸得福"。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7,(8):53-59
传播作为人类社会最普遍的活动之一,必然"结构化"于社会环境中,对传播活动的研究可以抽象出社会传播结构。在以拉萨市曲水县R村的田野调查中,占有不同社会资本的村民构成了不同层级的传播单位,利用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三种理想传播形式促成了社会资本分配与流动,从中体现出乡村社会的传播结构。这拓展了传播学的"想象力",为理解西藏乡村传播现象与社会转型提供了视野。  相似文献   

5.
彼得·F·德鲁克曾评论说:"现在的年轻人必须了解组织,就如他们的先辈必须学习耕作一样".什么是组织呢?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在<管理行为>第三版导言中将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传播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西蒙的定义特别强调了"信息传播"对于组织的意义,从而揭开了组织传播研究的核心内涵.在美国,组织传播几乎涵盖了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方方面面.它所探讨的课题包括组织的结构和概念、人际关系,交流、组织过程和组织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6.
任玉达 《新闻世界》2014,(8):379-380
本文探讨了群体传播系统与社会信息系统和整个社会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群体传播系统的特征。群体传播系统是"自组织"与"它组织"的统一,是一个开放性和非线性的结构,同时也受到社会信息系统和整个社会系统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彼得·F·德鲁克曾评论说:“现在的年轻人必须了解组织,就如他们的先辈必须学习耕作一样”。什么是组织呢?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在《管理行为》第三版导言中将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传播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西蒙的定义特别强调了“信息传播”对于组织的意义,从而揭开了组织传播研究的核心内涵。在美国,组织传播几乎涵盖了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方方面面。它所探讨的课题包括组织的结构和概念、人际关系,交流、组织过程和组织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8.
企业组织中形成人们态度的信息依赖于组织传播中的人际线索和活动线索,仪式文化作为企业组织传播中的象征性标志,以集体行为的结构化和稳定的模式特征使企业组织传播活动惯例化,其过程中蕴含的极其丰富的信息与线索,为组织提供了生动的情境氛围.通过对企业仪式文化的参与和理解,既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确定企业组织的注意力投向,明确企业组织的优先权,又能内化为组织传播活动的无意识前提,从而使仪式文化作为组织意识形态的体现而得到颂扬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冯广圣 《新闻界》2013,(12):40-44
约束与创新是组织传播的重要属性。民俗本身包含传播性,乡村社区民俗文化传播中也存在约束与创新属性。乡村社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组织,乡村社区的民俗传播由此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组织传播。通过利用民族志方法对桂东南L村进行实地考察,以"挂灯"和二月二庙会两个典型的民俗文化现象为例,对乡村社区民俗传播的约束和创新属性进行辨析和描叙。  相似文献   

10.
李晓灵 《今传媒》2011,(7):17-20
网络虚拟组织传播是网络媒介和虚拟组织传播的结合和共谋。本文以搜狐网为典型文本,分析了其网络虚拟组织机制,并进一步对整个网络虚拟组织及其传播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网络虚拟组织传播是网络时代虚拟组织传播的发展,具有无限繁殖力、互动性、符号化和"蜂群"效应,效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9,(1):79-87
"组织内传播"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张,组织内传播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不断增强。本文以中国共产党早期档案资料为依据,从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与组织文化生成、党内信息传递、党内传播机制探索与完善三个维度对中共早期的组织内传播问题展开论述。具体而言,中共早期通过编发党内刊物、开办党校、选派党员海外学习等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生成并传播了组织文化;通过党内文件流转、党内交通网络建设、建立党内隐语系统等方式保障了党内信息传递的畅通与安全;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建立和完善会议、特派员等组织制度完成了对党内传播机制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报刊之友》2013,(9):18-18
主持人语:组织传播是一个复杂的合体,包含着多种类型的传播形式。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良好的组织内部传播有利于组织内部成员的团结协作,实现组织的外部传播目标。异地新闻报道可以看做是组织外的传播形式,与对内新闻报道不同,新闻异地传播有着不同的传播对象、传播信息诉求以及不同的传播接受文化,这就决定了新闻异地传播蕴含着独特的传播规律和传播范式。实际上不管是异地传播,还是同城传播,其传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传播媒介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相似文献   

13.
组织目标的达成,需要组织成员共同的努力。组织成员的行为产生趋同和类化,利于行动一致,但会弱化人们的创造性。经历了改革开放时代,那种视组织成员为"螺丝钉"的机械认识受到挑战,组织成员除了经济利益的诉求之外,还有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仰仗制度性规定,平常则需要通过组织内的人际传播来适当实现。组织成员选择个性表达还是使用套话,即"问题优先"还是"形式优先",显现了组织传播中的权力背景。官方的套话通过组织体系的传递,具有层层叠加、逐级放大的效果,无形中侵蚀着组织成员的个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时代对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探究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中传者身份的表征与身份传播的作用模式发现:组织传播中身份的作用既是组织统一性的维护,也是组织结构的维系。大众传播中传者身份则体现为媒介身份和受众身份的双重博弈,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形成的统一身份认知相融合,以促使社会共识的形成以及社会角色的多元化构造。传者身份在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是个体融入社会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束缚的表现。传者身份在不同的语境下以不同方式影响个体的信息传递和交往活动。网络传播中的身份则重新划分为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互联网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带来各个传播环节的不稳定性,使传者的身份作用更加凸显,并将原有的传播类型转化而出现传播类型边界的消融。在互联网环境及其影响下,网络传播导致传播边界的消融与身份传播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析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的成功原因,揭示出化"组织传播"为"魅力传播",从而扬长避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传播效果的最优化,乃是《百家讲坛》成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经由传播而组织——一种动态的组织传播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静 《新闻大学》2011,(4):112-118,144
“经由传播而组织”,是一种动态的组织传播观.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组织传播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探讨这“经由传播而组织”的具体机制与规律.本文从组织理念发展、组织传播观念变化两个方面,阐述“经由传播而组织”这一动态组织传播观的具体含义、现实背景和理论沿革,探讨它对于组织传播研究发展的价值,以及在当下中国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组织传播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在我国属于比较"年轻"的学科。经过20多年我国对组织传播的研究,中国的组织传播从引进、到形成、再到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规律、传播模式以及传媒形态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的采集、信息内容的叙述方式都与以往有所不同,传播信  相似文献   

18.
谢清果 《今传媒》2011,19(3):35-37
老子《道德经》中蕴藏着丰富的组织传播智慧。简而言之,他追求"正善治"的组织传播目标,并以"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为其基本纲领,而贯穿组织治理全过程的是"啬"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9.
魏寅 《新闻大学》2013,(1):130-137
本文采用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位于上海市归泾村内的公益组织“新市民生活馆”独具特色的传播生态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研究发现,“正式员工-健康大使-社区会员”的二级结构是“新市民生活馆”公益传播的基本模式.合作领域,是一种融合了结构化特征与自发性行动、意图与或然性的行动领域;“新市民生活馆”公益传播的过程,正是一个新的合作领域的生产过程,代言、培训、闲聊是其在流动人口社区进行合作领域生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胡河宁 《今传媒》2010,(11):24-26
组织传播发展历史中,比较有影响并获得公认的学派包括古典学派、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批判学派。这些学派都由关系密切的学者组成,有自己的一套概念和假设,在关于如何控制组织传播方面,每一学派也都各自信奉某种观点,都主张建立一个科学的基础,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研究推动了组织传播理论和方法论的进步。本文介绍了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理论学派中蕴含的组织传播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