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文献法、逻辑法,从文化层次论和文化史观的视角对“女排精神”的产生条件和时代任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女排精神”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是“女排精神”产生的根本途径;“女排精神”诞生的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对社会诟病的抗议精神;“女排精神”伴随着女排的胜利给予人们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理由。“女排精神”的弘扬应注重“践行”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两大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2.
从武术的技击技术入手,以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物质追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武术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文化进行分析,发现:“由技入道”、“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最高精神文化追求,习武者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不断追求与宣扬,形成了中国传统武术的精神文化特质,即:以“自强不息”为终身教化的刚毅精神;在习武过程中所形成的“侠义精神”;传统哲学环境影响下对“天人合一”的终极追求,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精神特质的突出表现.在当下喧哗不已的表层文化争论不休时,以传统武术文化的物质追求来深入地剖析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特质,对今后中国传统武术精神的继承与弘扬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必豁人耳目”。做为“情文并茂”的课文,本身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大多独具真情美感。这里既有喜、怒、哀、乐、又有惧、爱、恶、欲;既有骨肉情、师生情、朋友情,又有爱国情,故乡情,阶级情感等,语文教师如何方能把课文的情,传递给学生,使之接受文中之情,化为自己之情呢?只有在作者的作品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的桥梁。才能沟通二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共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还必须进行情感的传授和教育。如果缺少了情感…  相似文献   

4.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闯关东时期朝鲜半岛移民的迁入史及其传统体育文化的转变过程,并立足新时代审视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认为:闯关东时期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革风易俗;发现“齐鲁文化”“闯关东精神”“家国归属感”是夯实朝鲜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因素;同时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礼仪高于胜负”“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思想契合“新时代礼仪文化”“新型举国体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体育理念,以及能够加深各民族群众对生死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建构,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以此推动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传统法律文化在内容、结构及其发展轨迹上各有其特点,其差异的哲学基础在于对人性善恶的认识不同;西方为以“民法”为主体的私法精神和法治精神,东方(中国)为以“刑法”为主体的公法精神以有治国方略上“德主刑辅”的人治与德治结合的精神。东西方法律文化相结合的理想模式应为“德治”与“法治”的结合,保持法律文化先进性的关键在于保持开放性。  相似文献   

6.
奥林匹克运动作为西方先进文化的产物,其“公平竞争精神”、“和平精神”、“人类理性精神”已深深植根于拥有5千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的文化土壤之中;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的“注重和谐,身心协调”、“积极入世,精忠报国”、“人伦纲常,等级森严”折射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体育伦理思想。对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冲突和融合的分析,促进中国传统体育伦理和现代奥林匹克的融合,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和现代奥林匹克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科是融汇各学科的基础。是美的旋律和艺术,是德的典范和榜样。对语文教师而言,由于教材本身有70%以上的课文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和极高的思想境界,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道德教育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天地广阔的。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由于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始终以升学考试为目的,把语文课简单地上成了语文知识课,片面地强调课文中的“字,词,句”,“主,谓,宾”,“语,修,逻”,和干巴巴的‘四段式’朗读一解词一分段一归纳中心,忽视了情感教学在语文教…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也是自然、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就是“和”,这种以“和”为显著特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整合的精神遗产,对形成和谐社会和贯穿其中的价值观念有着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为高校德育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其中“诚”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精神的重要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诚”的理念引入到德育中,让青年大学生将“诚”的精神文化内涵,内化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动力,可以助力大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使高校德育的理念与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路径中,传统“诚”文化的精神价值也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纳西族的东巴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民间舞蹈,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它根植于传统的民族文化土壤,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无疑是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对纳西族的传统体育舞蹈东巴跳的阐述,揭示了纳西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军事斗争、生产劳动、爱情与婚姻生活等.歌颂了纳西族人民不屈不铙的顽强精神和无限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等方法,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人或人群根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依赖性、持久性、普遍性的特点,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价值文化分为实用价值、物化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是实实在在的、能看得到、计算到的、有价可寻的,随着时间的变迁其价值也会发生改变,对民族传统体育依赖性较强,在价值文化中处在表层位置。物化价值的“实物”已失去原有意义,而是赋予另一种意义,这种价值一旦形成保持的时间较长,在价值文化处在中间层次。精神价值主要体现了我国各民族的共同民族精神,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只有在民族被同化或消亡时其精神价值才会根本改变,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物”依赖性最弱,但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文化中所处在核心位置。研究目的是为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提供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精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类型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或传统哲学的结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四种类型。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思想精华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刚毅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人生修养、安贫乐道;处世“以和为贵”,适可而止;处事不蛮干,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待人谦恭有礼,不为人先,留有余地;保持个体人格尊严,发扬勇于承担的大丈夫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左翼文学“发生”过程中,既有对域外左翼文学理论资源的接受,也有对本土传统“革命”精神的吸纳,前者激活了左翼作家建设无产阶级文学的文化冲动,后者彰显了中国文化精神中对民族国家的终极关怀。这些都与当时左翼文艺理论者的文化想象和自我认同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试论舞龙运动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舞龙运动的形式展现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前提在于对“龙”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挖掘。“龙”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龙”图腾形成的角度提取出“和”的概念,对“和”的本质与社会、政治功用进行说明;根据中华文化中宗教的发展脉络,探析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实质;以上述两点为基础分析“龙”与“极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初中英语的学习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可充分利用教材中大量展现中国传统节日、中华传统文化的课文或阅读理解练习等课程资源,渗透中华文化的教育,将英语知识的学习与思政教育巧妙融合,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的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以及“三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涵.无论是以“人世”观为代表的竞技武术还是以“出世”观为代表的传统武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的发展可谓是步履艰辛与困难重重.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发展中两难抉择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其一,异质文化的融合导致中国武术精神层的散失;其二,文化模式的变异导致中国武术传承场的缺失;其三,“文化滞差”导致中国武术发展目标的迷失.  相似文献   

17.
何为文化?季羡林先生对文化的定义是:“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季羡林还说,世界文化有四大体系,即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其中三个文化体系就在东方。所谓体系,必须具备“有特色、能独立、影响大”的三个基本条件。文化又分为两大部分,其一是本民族创造并不断发展的传统文化,具有文化的民族性;其二是外来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功能,它不仅传达着一种文化,更传递着一种精神,而武化教育的实质就是倡导武术精神。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科研方法,围绕着武化教育的实质,以及武术精神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其目的是更加全面地了解武术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探讨其在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其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当今社会。研究认为:武术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成为凝聚民族力量、彰显国家意志的利器,而且对于培养国民的尚武精神,唤醒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应该大力弘扬武术精神中所表达的“忠、义、信、勇”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提振民族精神,团结民众,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对于进一步唤醒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培养国民的尚武精神,更好地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倚持于大唐盛世中华民族外放的生命创造力以及李白超越传统文化内向的主导性格,传统文化中少有的自由外放的创造精神被李白极大张扬。他那种“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应未晚”的政治理想;“功成拂衣去,意轻千金赠”的独立人格;“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的侠义风范;超越痛苦、恋时进取的入世精神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自由品格,可谓之“太白精神”。“太白精神”承载了厚重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20世纪以来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呈现出举步维艰的态势,其表现出的特征为:短暂的热闹,阻挡不住存在空间的萎缩;表面的繁华,遮蔽不住生存状态的凄凉;形式的保留,掩饰不住文化根底的流失。继而就其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未来发展的策略进行了理论论述。指出: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必须树立“文化第一”的原则;必须以“传承创新”为动力;必须以开发“存在空间”为己任;必须以“系统联动”为手段。只有将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视为我们华夏民族的文明成果来对待;只有将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当作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事情来操办,只有将其提升到弘扬民族精神,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来认知,才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继承、发展和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