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既是当代和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识。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效益的相应提高,这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而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则是教师主宰一切,压抑、抹杀了学生个性,重知识、轻能力,忽略了学生潜能的挖掘。当前,在教育的各个领域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适合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毫无疑问,这也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方略。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诸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中学英语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造成大部分学生听不懂、说不出的现象.面对些现状,要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就必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需重视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语言的语用能力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而教师对学生的语用知识和语用能力的培养也越发重视。但是,学生语用能力滞后于语言能力的情况仍然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应试教育仍然普遍存在。针对这种现象,在阐明外语教学中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后,本文在教师的层面上探讨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化学教学中,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分注重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使教学成了传授知识的一种工具.而在当今信息时代,特别是知识经济的临近,更要求人才具备创新、创造精神.这就要求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化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被快速发展的社会及其需求所彰显,教育界因此提出我们的普通教育不应是只针对少数尖子生的选拔教育,而应面向学生全体;不应只注重对学生应试知识、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应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由此吹响了“素质教育”的号角,学校教育进入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媒体、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教育方式。它对于保证教材的规范性、完整性、系统性方面具有肯定的价值。但学生对信息知识的接受是被动的、固定的、模式化的,客观上限制了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发挥。开放教育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落实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个性特征为依据,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与教师的启发、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达到优势互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优化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7.
物理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以实验教学为载体,重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应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在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提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把握好以下关系: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知识学习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要落实这一根本目标,就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艺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这样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成功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改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怎样实现这一转变,以更好地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完成这一根本转变我们每个教师,首先就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应试教育,是把学校教育同“升学”、“应试”划等号的传统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育模式.在中小学“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成了定势,教师成了课堂教学的绝对中心,知识灌输成了教学的唯一任务.学生的一切活动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转.教育质量完全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校往往面对少数学生,只抓尖子、保重点,牺牲了大批“普通生”.其后果是不仅没有保住重点,而且也抹杀了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大降低了教育质量.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一代作为社会的合格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为他们在建设国家、振兴中华、完善自我、充实人生的道路上奠定一些基本的素质.目标教学借鉴了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策略及教育评价理论,以及现代有关科学理论,结合我国各地的教育实践,融汇我国当代许多知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的培养,要继续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基于以上基本理念,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必须树立以下新观念。一、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观创新教育追求学生的学习不是单一层面的齐步发展,而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张扬,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多维度指目标分认知、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多层次指每一个维度中的目标都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层次。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当前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与应试教育观念有所不同,教师与家长关注的重点逐步由学生的应试成绩转向了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因此教师必须不断调整教学方式,采用创新教学方法,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本文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开了全面探究与分析,并从新课教学与复习反思两个层面,指出了问题导学教学的方法,力图为其他小学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正在不断深入,而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就是体育,这就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乐于上体育课。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应试体育的顽症还没有彻底清除,广大教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在体育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学的创新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创新思维的特点,感受创新的过程与成果。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阵地之一,本文重点谈谈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实行传授基础知识与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很多数学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知识介绍→例题示范→习题强化。学生的学习慢慢变成了套模式、记题型。因为地方检测考试没有从高层次地对试题作出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是创造性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而小学教育担负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打基础的重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努力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小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导”。教师要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在教学《磁铁》这一课时,开始教师就拿出一个…  相似文献   

17.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如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讨论的重点。研究指出: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明显不同的。应试教育的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而素质教育则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主角,作为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在确保学生主动求索知识。技能的时间时,应充分留给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立足于文本,重视文本阅读教学;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应试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反而压抑了其创造性。以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的创新精神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本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入手,探讨在体校化学教学中开展创新精神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