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学三年级以上的语文教材把作文训练编排在每单元的最后,体现出读中学写、从读到写的训练过程。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研究单元作文训练的特性,对于改革作文教学思想和方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很有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单元作文训练要注意体现六个特性,打破传统作文教学“半月谈”的旧框架,把单元作文训练渗透到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一、材料积累的超前性。“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要搞好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正与反正面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中最常见的训练方式。教师正面引导,启发学生按照正确思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教《放风筝》第三自然段时,我抓住“我”和哥哥是怎么放“大蜻蜒”风筝这个训练点,设计了以下练习:1.让学生用上“先……再……然后……最后……”说说“我”和哥哥放风筝的经过。2.在练说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样用上“先……再……然后……最后……”,把刚才说的一  相似文献   

3.
自然课的任务除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通过自然课的培养、训练 ,使得他们头脑更聪明一点 ,灵活一点 ,科学一点 ,有个聪明的科学头脑。那么 ,我们如何来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呢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把自己的“地位”高高地凌驾于学生头顶之上 ,结果与学生的沟通越来越少 ,课上“曲高和寡”就不足以为怪了 ,学生听课打瞌睡在所难免。我认为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 ,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和课堂上提出的质疑 ,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与学生共同探究出结论 ,有时候学生的质疑使我找到了改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如何做到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合格的政治教师? 一、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要多“情”。首先教学态度要传“情”;其次教学语言要有“情”;再次授业解惑要重“情”;最后教育方法要用“情”,教师要用父亲式的“严爱”去约束和引导学生,要用母亲式的“慈爱”去温暖或感染学生。 三、引着学生去“追新”——追求创新。一是训练“追新”的思维方法;二是营造创新契机;三是重视创新激励;四是训练“追新”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 ,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减负”提高课堂训练的热潮 ,似和煦的春风 ,吹进了校园 ,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同的凡响。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训练效率 ,推动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 ,要做到省时高效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为原则 ,就必须摒弃以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被动教学方法 ,丢弃“满堂灌” ,教师讲得精疲力尽 ,学生学得苦不堪言的课堂教法 ,这就要求老师要牢固树立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中“求效率”的观念 ,要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加大语言文字训练力度 ,切实提高训练实…  相似文献   

6.
浅淡小学数学习题设计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技能的形成与巩固,都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决定学生“练习什么”以及“如何练”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习题设计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轻生活经验,而且答案追求唯一,在训练中又机械重复。使学生体验不到数学的价值,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这就是说,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又回归于生活,教师设计习题要…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又会学教师没有教给的知识。因此,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化学的主人,才能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提到“教学”,往往片面的理解为“授课”,出现重“教”轻“学”的思想。应该…  相似文献   

8.
传统教育认为 ,要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两者都要求教师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 ,不然就难以胜任其职 ,乃至会误人子弟。前者重在“给” ,而后者重在“引”。教师用“一杯水”引出学生的“一桶水” ,必须树立新的育人观 ,研究育人的新途径。过去 ,教师把“传道、授业、解惑” ,看作是天经地义的本分之事 ,而当今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 ,而是要开发人类的智力资源。托尔斯泰说…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能讲得过多,要让学生有自由学习的机会,教师从中进行指导。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抓住文章的思路,要把导读基本式和思路教学结合起来。在导读基本式的关键环节“设计导读基本题”中不要出现牵强附会的导读基本题,使基本训练偏离文章的句段联系,文章的写作顺序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使导读基本式显得机械生硬。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适应性教学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适应学生,把学生当作被动的群体。本文认为适应性教学应该是“双向度”的,教师要适应学生,学生也应该主动适应教师与大学的培养目标。本文以政治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重点探析了这种“双向度”适应性教学对大一新生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11.
“导之以行”就是按照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来指导小学生的行动。导是关键,要善于引导,开导学生愿意行,乐于行。这是思品课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思品课应该切实抓好这一环节。精心设计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内容要注重导行实效。一是在行为训练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达到训练目的。如二年级《认真完成作业》,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行为训练内容时,可结合教材的要求,给学生提出“四仔细(认真)”的作业要求,即仔细  相似文献   

12.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技能的形成与巩固,都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决定学生“练习什么”以及“如何练”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习题设计重理论,轻实践;重书本知识,轻生活经验,而且答案追求唯一,在训练中又机械重复。使学生体验不到数学的价值,丧失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这就是说,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又回归于生活,教师设计习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去研究一些毫无应用价值的“纯理论”问题。怎样让学生乐于做数学习题呢,笔认为,教师的习题设计应该是紧密联系生活的、开放性的、是学生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3.
在美术基础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早期绘画风格的培养。避免学生在寻找和追求作品的个性表现过程中走弯路 ;在绘画基础课训练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修订版教学大纲,非常重视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大纲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落实这一阅读训练要求,对于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相当重要的。阅读中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5.
不管是在新教材还是旧教材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教育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和“学”的共同客体为教育内容(即“教材”)。而怎样把两个主体联系为一体,则就要靠“教材”这个客体来完成。导入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的引入,我们称之为导入。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其产生学习欲望的重要一步。无可否认,一个好的老师,总会重视导入设计,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既发挥了“教”的主体地位,也保障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  相似文献   

16.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幼儿园教师为研究主体,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所开展的旨在促进幼儿园发展的研究活动。晶晶幼儿园以“教师队伍建设”项目为抓手,构建了“三生”教研模式,激活生长点,通过启发式经验确保教师“长度”发展;增强生长力,通过阶段式互鉴确保教师“强度”发展;共建生长平台,通过问题式研讨确保教师“宽度”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应放在与培养读写能力同样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既是现代生活的日益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它既符合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也顺应了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把听说训练的教学提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但听说训练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为了让听说训练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8.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并被认为是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围,创造机会。为此,前提条件应该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主动地学,主动地探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体现“自我”,创新一个“自我”。一、发扬民主,轻松学习。课堂不是战场,学生不是军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要让他们明白“我是主人”、“我要学习”,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努力做到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互相尊重,平等合作,共同探讨,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实质是“师道尊严”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永远“正确”位置,学生绝对服从教师,这样的环境怎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怎能令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只会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只会令他们成为“全盘接受者”。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把这种教师的“核心”作用去掉,将学生和教师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信任,互相理解。教师应将自己放在学生位置,设身处地为着学生着想,这样,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就不会动辄训斥学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曾在《小学阅读十要》一文中指出:“在阅读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动口、动笔”。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尝试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读中学写”的训练,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相似文献   

20.
一、提高质量,在发展中“变革”在发展性教育中,要抓好小课堂,疏通主渠道最为迫切的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与观念。通过探索与实践,我在教学指导思想与原则上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摆正师生关系,建立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学生是“主体”的教育意识。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导人“疑无路”的思维态势,又能给学生以恰当的认识条件,高屋建瓴不失时机地给予指点,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逼着他们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