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博物馆》2009,(3):123-123
2009年8月8日,改造后的詹天佑纪念馆基本陈列对观众开放。该陈列完整而系统地展现了詹天佑先生爱国奋进的一生,展出了大量珍贵馆藏文物,这不仅是詹天佑伟大一生的浓缩,也是百年中国铁路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百年京张情     
在詹天佑纪念馆里,展出了许多先生曾说过的话,如果不加说明,很难想到这些醒世名言竟出自一个铁路工程技术专家之口。百年京张,百年沧桑。百年磨砺,百年求索。京张铁路,是我国科技界先驱、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先生的杰作。它的起点为五朝古都北  相似文献   

3.
正西直门车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北滨河路1号,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时建造。1908年、1916年京门支线和环线铁路相继通车,西直门车站成为京张、京门、环城三线的起点站。1923年京张铁路西延包头,改称平绥铁路。1988年西直门车站改称北京北站,现存站房、站台、天桥等建筑是现存京张铁路设施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处。站房为仿西洋古典风格的二层砖木结构,正面向南,砖墙面抹灰,立面三道券门,其他面为  相似文献   

4.
位于大理州南涧县与临沧地区凤庆县交界处、澜沧江中游河段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小湾水电站,已经开工。再过五年,292米混凝土双曲拱坝将在澜沧江与黑汇江汇聚处立起。到时,那些横跨澜沧江的桥就要消逝,这其中有著名的青龙桥。本来不必再走那条古老的驿路回江北老家,买一张15元的车票,就可以搭乘舒适的小客车回家,但我又一次从凤鲁公路21公里桩踏上了到青龙古桥的老驿路。我想再看一眼诗意的青龙桥,想再听一听青龙桥两岸的猿声与鸟语,看看那个守桥的老人。据《顺宁府志》载,青龙桥为乾隆年间所修,长26丈,宽1丈2尺,系铁索10多股,上铺木板…  相似文献   

5.
解放以后,我国出版了不少介绍詹天佑生平事迹的小册子中,都介绍了詹天佑发明火车自动车钩的传说,在一些纪念文章和回忆录中,甚至还绘形绘色地描述了詹天佑发明自动车钩的故事。有的书中还说这种自动车钩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采用,被称作“詹天佑钩”。其实这都是以讹传讹。一九五六年,北京图书馆举办的詹天佑展览会上,还同时展出了自动车钩的模型。一九  相似文献   

6.
在苏州图书馆邱冠华先生帮助下,笔者与钱亚新先生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书博物馆学系(以下简称"社教学院图博系")任教期间的学生,原苏州图书馆馆长许培基先生取得了联系。按:1938年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提出设立培植社会教育人才专科的学校,1940年设立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7.
吉路 《北京档案》2005,(8):43-43
在西便门附近有个看着不那么起眼的学校——北京市西城区青龙桥小学,但确有个名气不小的民乐团,三年前就应邀赴台交流,扬名在宝岛各地。  相似文献   

8.
没错,在"扬武"号舰上的詹天佑,就是20世纪初因修建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而闻名世界的詹天佑.但鲜为人知的是,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而声名卓著之前,就曾经作为一名海军见习官,在与来犯的法国海军舰队进行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战--马江之役的殊死激战中一战成名,名传遐迩,当时上海英商办的<字林西报>也对他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9.
詹天佑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设计工程师,将一生都无偿地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詹天佑无愧为中国人的光荣。  相似文献   

10.
詹天佑(1861—1919)号眷诚,字达朝,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他原籍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今南海市)。1872年,詹天佑赴香港考取“幼童出洋”赴美留学。到美国后,他先后在威士黑文小学、纽黑文希尔豪  相似文献   

11.
詹天佑是我国近代西学东渐历史时期引进西学、振兴中华的杰出工学家。他于1872年被清政府选派赴美留学,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专业。毕业回国后,在备受清政府种种冷遇和困难面前,詹天佑知难而进,于1881至1888年先在福州船政后学堂学习轮船驾驶、后在该校任教;随后调往广东博学馆、广东水陆师学堂教书并测绘广东沿海海图和修建炮台,参与海军建设。在这学非所用的7年时间里,詹天佑受到的教育和磨练对他一生有着重大影响,为他日后对中华民族做出重要贡献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詹天佑(1861~1919),原籍安徽婺源,1861年4月26日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詹天佑报考我国首批幼童出洋预习班,同年赴美国留学。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专习铁路工程,1881年毕业获学士学位,于同年回国。  相似文献   

13.
曾虚白先生的亲友因崇敬先生对新闻事业和新闻学术研究的贡献,设立曾虚白先生新闻奖基金会。从1975年始,每年评选一次。其方法是个人申请,由基金会聘请学者、专家  相似文献   

14.
1993年12月2日下午7时许,我吃过晚饭正在家看新闻联播,西安车站宣传科刘谦同志来电话称:车站行包车间为方便新老兵的行包托运,已连续三年派专人在南疆军区的喀什设立了行包托运处,等于把火车站办到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明天将是一年一度的新疆军区航空运输的首航式,问我是否能随机到喀什现场采访?这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新闻线索,这线索使我的大脑皮层顿时处于亢奋状态。我不假  相似文献   

15.
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和“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  相似文献   

16.
办理军机事务处,是清朝雍正年间设立的中枢机构。关于其成立的准确时间、名称演变等等,官私著述历来众说不一,归纳起来,可按年分为如下四种观点: 1.七年说。清人王昶的《军机处题名记》内称:“先是,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上即位,改名总理处。乾隆三(二之误——引者)年,王大臣请罢之,诏复名军机处。”今人张德泽先生的《军机处及其档案》、《清代国家机关考略》认为,雍正七年六月在内廷设立军机处。季士家先生认为军机处的设立经历了军需房、军机房、军机处三个发展阶段,并指出:“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六月初十日(1729年7月5日),当时的名称谓军需房。”南炳文先生认为“军机处设立于雍正七年,可能在二月十八日至五月十日之间。”庄吉发先生的《清代奏折制度》一书,旁证博引,论述军机处设于雍正七年,并考证了军  相似文献   

17.
1993年12月2日下午7时许,我刚吃过晚饭在家看新闻联播,接到西安车站宣传科刘谦同志的电话称:车站行包车间为方便新老兵运输的行包托运,已连续三年派专人在南疆军区的喀什设立了行包托运处,等于把火车站办到了祖国的西部边疆。明天将是一年一度的新疆军区航空运输的首航式,问记者是否能随机到喀什现场采访?这无疑是一个绝好新闻的线索,我立即告诉对方:请迅速与军方联系,争取明日登机采访。刘谦同志说:现在有一辆军车马上要送新兵到咸阳机场,请你赶快动身。我随即拿起备用的采访包,稍作准备,立即赶到了西安车站,开始了这次艰难的然而又是十分难忘的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18.
台胞彭振初得知湖南魏源图书馆建成开馆,便毅然把自己心爱的藏书全部捐赠给该馆。图书馆专门设立了“彭振初先生捐书专柜”。隆回县台胞彭振初先生年已逾古稀,长  相似文献   

19.
192 0年韦棣华女士在武昌创办中国第一所图书馆学校 ,1 930年又以捐款为基础成立韦棣华基金会。 1 997年 ,在吴文津先生和杜克先生的斡旋下 ,韦棣华基金会在中国大陆设立“韦棣华奖学金” ,资助众多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学子完成学业。表 1。参考文献 8。  相似文献   

20.
为隆重纪念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竣工通车105周年,《北京档案史料》2014年第4辑特设立“京张铁路百年轨迹”纪念专辑,刊载了2014年4月至11月北京市档案馆史料编研处的同志们考察走访京张铁路沿线有关站点的纪实文章4组,馆藏《京张路工撮影》简介、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解读,以及有关京张铁路历史和人物的文章4篇。北京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马素萍为本专辑撰写了前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