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生物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一大类生物.我们的祖先早在远古时代.已经发现用神曲治疗消化不良和饮食停滞胸膈满闷等疾病。我国利用野生食用菌作为药物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将药用菌用于医药的国家。作为我国著名菌类研究专家,崔星明教授对该领域的研究有着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几十年来,崔星明教授扎根微生物研究领域,以他的勤奋和执着.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科研工作者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
有着优秀医生和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敬业与执着,有着临床科研工作者的睿智与严谨,有着出色医院管理者的真挚与坦诚,三十六年来蒋学祥教授用他的辛勤付出让事业熠熠生辉、硕果累累。开始医学影像的职业生涯1964年蒋学祥肩负着学校和家庭的希望考入北京医学院,开始了六年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三农问题由来已久,农民增收难也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矛盾。农民增收难,往往难在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于是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共谋粮食生产发展、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就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于是在社会主义繁荣昌盛的今天,涌现了这样一批优秀科研工作者,为了中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他们披星戴月,奉献着自己的毕生精力。江南大学的丁霄霖教授就是其中一位“现代农人”,他凭借着自身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开创了食品科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自古以来,人类就对三尺黄土里的植物充满感情。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仍有一些优秀科研工作者耕耘在农业科研这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领域,他们披星戴月.和各种庄稼打交道.为解决民众的食物来源做出了巨大贡献。胡昌浩教授就是一位任职于校园中的现代“农人”.凭借自身多年来不懈的努力,开创了玉米栽培科研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他,总是匆匆忙忙地走在校园里,他手中的那个大包与他瘦瘦的身躯、花白的头发、整洁的衣服总显得有些不相称。每逢有人跟他打招呼,他的脸上都会露出谦和热情的微笑。在三尺讲台上,39个春秋里,他略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和较  相似文献   

6.
谢学锦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球化学填图专家,现任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名誉所长。为我国的地球化学勘探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世界各国都有传统食疗方面的研究和总结。近几十年.在环境变化、生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之下.世界各国科学家也正在探索全新的食品生物科技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正逐步由温饱型向感官满足型转变.继而向营养保健型.即通过日常饮食达到预防疾病、调整机体生理状态目的的饮食观转变.功能食品也在人们通过改善饮食增强体质的这种要求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8.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6,(8):101-101
“没有比人生更艰难的艺术了,因为其他的艺术或学问,到处都有老师。”这是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的一句名言。人生犹如赛跑,不仅需要充沛的体力和坚韧的意志,还需要对人生赛程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规划出赢得赛跑的最佳方案。然而,人生又远比赛跑艰难得多,没有明确的跑道,更没有明确的可以参考的终点。因此,人生要想顺利达到梦想的彼岸,最需要的就是科学地认识人生,科学地规划人生,科学地成就人生!规划着理想中的人生,李壮教授数十年如一日,从事基因化学及纳米化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在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扫描探针显微学及纳米化学等领域取得…  相似文献   

9.
植物作为自然世界重要的组成部分,长久以来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对植物的研究与探索恰恰成为促进文明世界发展的重要条件,黄玉源教授就是这个浩瀚绿色海洋的辛勤探索者之一。黄玉源1982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并留校任教,1987年2月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课程助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一门综合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思维科学、哲学和其他多个相关领域的交叉学科。它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诞生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条漫长的道路.许多科研工作者为此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专家简介董鹏教授,博士生导师。1940年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留校任教至今。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功能性单分散颗粒的制备、组装和应用研究,石油加氢新催化材料研究,石油焦颗粒电流变液研究等。其中围绕单分散胶体颗粒研究,先后获得了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两项国家973项目的资助(包括合作),在单分散颗粒的制备、有序自组装和应用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40篇被SCI收录。获中国发明专利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相似文献   

12.
古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看似飘渺虚幻,但确实具有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这在科学研究中是有例可循的。来自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德民就是一位以兴趣作科学研究原动力的科学家。多年来,无论是在国外做访问学者,还是在国内科研机构工作,周德民研究员始终坚持以自己的科研兴趣为出发点,探索着湿地保护的可行之策。幸运的是,  相似文献   

13.
14.
创新是科技的源泉和动力。余细勇教授在科学研究中始终注重创新性选题,从学科发展的趋势和交汇点开展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心血管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吴驰飞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的青年理事,中国化工学会橡胶专业委员会委员,日本高分子学会、橡胶协会、流变学会、制振工学研究会、复合材料界面科学研究会的会员。1993年获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9年,在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研究开发本部工作,任副课长。1999年至2002年,先后在金泽大学、东京农工大学任教。2002年4月回国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16.
黄怀曾,环境地球化学专家,江苏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长期从事地球化学、区域地质、构造地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创新指导委员会成员。他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获得了2010年度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一等奖。为推进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徐杰,江苏省通州市人,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地震地质》杂志编委,中国老年科协地震分会理事。196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1978年师从马杏垣和马宗晋院士,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986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徐杰工作以来主要从事地震构造、新构造、地质构造、石油地质和工程地震等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岩石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曾先后参加原地质矿产部"九五"青藏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现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19.
池顺良,男,我国资深地震监测预报领域观测技术专家,河南省鹤壁市科委副主任、市七届政协副主席、鹤壁市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主要从事钻孔应变仪器研制、地壳应变与应变固体潮观测、大地构造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是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地震学报》编委。  相似文献   

20.
<正>肖培村,杂交水稻育种专家,2000年~2008年曾任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院长,现任内江市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主任、法人代表。1945年12生于重庆江津,九三学社社员。1969年自西南大学毕业后,长期农业科研一线从事水稻育种科研工作。于1988年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获得"内江市农业劳动模范"、"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四川省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