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明治时期)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通过教育使日本成为文明独立的国家。其主要著作有:《西洋事情》(1866~1869)、《劝学篇》(1872~1876)、《文明论之概略》(1975)等。这些著作的教育思想及他的义塾教育活功在日本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19世纪后期 ,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看如何走向近代化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 ,日本出现了福泽谕吉的《劝学篇》 ,中国出现了张之洞的《劝学篇》。前者鼓吹独立自由 ,着日本启蒙之先鞭 ;后者站在封建卫士道的立场 ,为满清王朝服务 ,但受西学的影响 ,鼓吹“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相似文献   

3.
在亚洲教育思想史上,先后出现过三部《劝学篇》。这三部不同年代的巨著,都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荀子在他的《劝学篇》中,强调后天学习非常重要。越数千年,近代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政治家张之洞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思考颇深,他在自己的《劝学篇》中表述"中体西用"的思想。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无独有偶,也发表了同名论著,对日本当时的教育乃至整个日本社会的变革,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创始人,明治时代杰出的思想家,他积极批判日本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输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有日本伏尔泰之称。他的《劝学篇》、《文明论概略》等启蒙著作,在唤醒日本国民砸碎旧的封建制度枷锁和向欧美资本主义学习方面确实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同时,他也渐渐形成了脱亚思想,对中国、朝鲜等邻近国家由同情、蔑视转向鼓吹侵略,无形中为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仅就福泽谕吉的中国观,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1872年(日本明治五年)到1876年(日本明治九年),日本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陆续发表了17篇旨趣相近的论文,总发行量达80万册,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有些文章当时就被选作学校教材,有些内容还载入了日本文部省的正式文件,以至当时日本社会竟出现了“文部省在竹桥,文部卿在三田”(竹桥系当时文部省所在地,三田系福泽谕吉执教的庆应义塾所在地。语出鹿野正直著《福泽谕吉》。本文中凡不标叫出处的引语,均录自《劝学篇》)的议论。其实这时的福泽谕吉只是一文教工作者,无任何官方职务。这些文章的发表,有力地促进了日本人民的觉醒,对当时日本的教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日两《劝学篇》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明治维新运动和中国戊戌维新运动中,先后引人注目地出现过同一书名的两部著作———日本著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的《劝学篇》和中国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的《劝学篇》。作为对19世纪后半期席卷亚非拉美欧风美雨的直接反应,两书均以寻求本国富国强兵之路为己任,但究其实效,它们在各自国家近代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迥不相同。究其原因,在于两书写作背景、对儒学的态度以及对平等、民权等思想的取舍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刘悦斌 《师道》2002,(7):50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和日本,出现过两部书名完全相同的著作,这就是中国张之洞的《劝学篇》和日本福泽谕吉的《劝学篇》。两部著作的目的都是要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的背景下指示本国的发展方向,但是旨趣却大不相同,有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论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68年明治政权确立后,为把日本改造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强国,明治政府实行了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并制定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改革政策。“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策之一,其主要内容在于以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为榜样,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设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可以说“文明开化”也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文化,改革日本人观念的一次改革运动。由于“文明开化”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本文着重对明治政府推行的教…  相似文献   

9.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7):F0003-F0003
《北京官话教科书词汇研究》一书,作者魏薇博士,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全书共计26万字。内容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官话指南》、《实用日清会话》和《清语正规》的编纂体例和内容特点”;第三章“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的词汇选择特点”;第四章“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中基本词选择的变化”;第五章“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词汇选择意识的变化”;第六章“日本明治时期北京官话教科书词汇与清末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10.
夏目漱石的《心》这部作品揭示了明治时期文明开化与传统伦理道德间矛盾冲突下知识分子内心的孤独、纠结和痛苦。在日本盲目的近代化过程中,出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重视国家利益的国权论思想和排斥国家主义,重视个性和自由的民权论思想。这部作品中的"我"的叔父、"我"的父亲和"先生"、"K"分别是这两种对立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本文将通过对作品的解读分析来探究《心》中人物形象的对立,加深对其"明治精神"实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和日本,出现过两部书名完全相同的著作,这就是中国张之洞的《劝学篇》和日本福泽谕吉的《劝学篇》。两部著作的目的都是要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的背景下指示本国的发展方向,但是旨趣却大不相同,有本质的差异。在福泽谕吉的《劝学篇》中,通篇讲的是人的权利和人的发展,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他从西方“天赋人权”的理论出发,抨击了封建制度和陈旧的伦理道德观念,指出人是生来平等的,“所以有贤愚之别是由于学与不学造成的”,所以他要“劝学”,号召日本人民学习科学文化,追…  相似文献   

12.
日本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型以坪内逍遥的文论著作《小说神髓》的发表为标志。他提出的写实主义小说观,成为明治文坛上振聋发聩的新声,在更新日本小说观念、确立文学的独立价值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显示出他作为先行者所具有的胆识和勇气,也为日本近代文学和文学观念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长篇小说《心》是日本近代文坛巨匠、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目漱石后期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利己主义者的忏悔录,深刻揭露了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该小说反映了明治时期日本走上近代国家道路中的国权论为代表的国家主义与以民权论文为代表的个人主义两种思潮的矛盾斗争。本论文通过分析一般民众的死和知识分子的死,分析了明治时代的国权论和民权论在当时日本国民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第一册选编的《劝学》一文,节录于《苟子·劝学篇》。《劝学篇》是《荀子》中的第一篇,篇幅很长,共有十二段。《劝学》节选的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它包括原文的第一段、第三段和第五段的前半部分(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的《劝学篇》)。这三段文字,结构缜密,条理清晰,作者连珠式地使用比喻论据,这些比喻论据,形式灵活,多姿多彩,浅显通俗,深蕴哲理,精警动人,可以说是运用比喻论据说理的一篇奇文。  相似文献   

15.
矢野龙溪是日本明治年代自由民权运动的活动家和著名作家,他的创作体现了日本近代启蒙文学的特点。政治小说《经国美谈》是其代表作,作品借用古代希腊的历史题材,表达确立民权、振兴国家的主题和稳进温和地推动社会变革的政治主张;在艺术形式和表达上,小说更接近日本古典读本传统。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劝学篇》是集中体现其“中体西用”思想的一部著作。本文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西洋观的嬗变为《劝学篇》成书的时代背景,从《劝学篇》所反映的张之洞对西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的认识来剖析其西洋观,从而揭示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缘由,并对其西洋观略作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近代化开始于明治,1872年颁布的明治时期的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可谓开创了日本的近代教育。《学制》为日本的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短短7年,《学制》就以失败告终,接踵而来的《教育令》也在短短几年之内经历再三修改,国家至上的道德教育得到公开宣扬,最终《教育敕语》一锤定音似地终结了明治中前期日本对近代化教育模式的探索,开创了日本自己的近代教育风格。这一系列变化充分反映了日本吸收外来文化之特点,也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些许日本人的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传入日本,约在四五世纪,最迟不晚于6世纪。吉备真备并非《孙子兵法》引进日本的第一人。日本的《孙子兵法》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奈良时代至室町时代(710—1603):秘藏家传时期;江户时代(1603—1868):刊印注释时期;明治时代至今(1868—)融合拓展时期。各时期研究呈现不同特点,从而使日本成为应用《孙子兵法》最为普及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开创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学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近代化开始于明治时期 ,而作为明治时期的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 ,《学制》可谓开创了日本的近代教育。教育作为国家的基本职能 ,无疑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勃兴与发展。作为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开创者 ,《学制》不仅凝聚了前代无价的精神遗产和当时无数有识之士的前瞻眼光 ,也的确为日本后来的教育指出了方向 ,为日本的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无法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仅仅 7年 ,《学制》便被 1 879年颁布的《教育令》所代替。相信对《学制》中教育思想的研究 ,对我们今天的初、中等教育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之洞《劝学篇》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戊戌维新运动高潮中,张之洞撰写了《劝学篇》并进呈光绪皇帝。该书数易版本,行销200万册,产生了很大影响。长期以来,《劝学篇》被视为“在舆论上诋毁维新运动的一部代表作”,“起了破坏变法的作用”。这种说法,虽不无道理,但用它来概括《劝学篇》的全部写作意图和历史作用,便有以偏概全之嫌。其实,《劝学篇》就是张之洞的变法纲领,它既有忠君卫道的守旧之论,也不乏启蒙求变的开新之说,有重新审视之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