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摄影术是1839年8月法国公布达盖尔发明的银版摄影法开始的。100多年来,它不仅成为一门应用科学,占据了社会各个部门的一定位置,而且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蓬勃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相继出现了更为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如电影、电视等,实践表明,它们都不能代替摄影,而摄影仍在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六、广告摄影。随着商品的推销,广告将在市场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国外广告业十分发达,摄影艺术与现代广告相结合,既为广告艺术增加了形象美感,又为摄影艺术开拓了新的创造领域。有些摄影广告不仅为促销发挥了商业上的作用,而且也成为十分精美的艺术作品。 广告摄影首先要有一个新奇的创意,要富有吸引力,当然,这里边包括对商品的知识,宣传对象等的把握。此外,要有一套专拍广告的摄影、灯光器材,这些都比较昂贵。  相似文献   

3.
5、全、中、近、特。这是指固定拍摄画面的景别。全景表现场面和气势;中、近既有场面、气氛的要求,又要考虑介绍拍摄的主体和信息传达以及画面的组接;特写则重在刻画,描写细部,拍出情节,拍出情来。什么时候用全景,什么时候拍中、近景,什么时候“吊”特写,都要根据内容来决定。现在有的记者乱用景别,特别喜欢用大特写。一位劳模生产操作,非要拍眼睛的大特写不可,拍人说话,只拍一张嘴巴。由于我们专题的主人公,一般不是演员。不能根据你的需要来双目传情,更不能通过嘴巴的动作来表达情感。本来拍一般特写,人物形象、脸部表情都出来了,就可以了。结果你一个大特写,把眼角的鱼尾纹,嘴巴的缺陷都拍出来了,损坏了人物的形象,反而弄巧成拙。  相似文献   

4.
做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作为一代名记者,范长江关于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的论述,是相当精辟的,许多是他“自己暗中摸索的经验”,又是得之不易的。后来他成为新闻事业家,对他称之为“笔部队”的培养问题,更是关怀备至,语重心长。 1、怎样学做记者?这是韬奋给长江出的题目。他讲了五条:一,坚定的政治态度;二,有操守,“非有高度的牺牲精神不为功”;三,要有丰富的知识,既要博,又要精;四,要有不可缺少的技术条件;五,健康的身体。这五条是对初学者而言的,可以称之为“新闻工作入门”。但是,真正要做到五条都打满分,又是很不容易的。我想,即使做过多年  相似文献   

5.
新疆摄影业起于何时,无文字资料可查。但是早在20世纪初,已有外国人利用照像技术拍摄了大量的新疆文物资料,著名的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不但整块整块地被人剥走,而且还被拍成照片带到国外。当然这不能称之为新疆的摄影艺术,而只是帝国主义分子掠夺新疆文物宝藏的一种手段。在新疆,我看到的最早一张照片是20年代拍的一张人像照片,是在照像馆拍的,虽然照片质量差一些,但说明当时迪化(今乌鲁木齐)已有了照像技术。当时的摄影多为商业性的,很少反映社会各方面的活动,更谈不上新闻摄影报道。我见到的纪录社会活动的照片是吴蔼震著的《新疆纪行》一书中的图片插页,照片摄于30年代,有一部分是当时新疆政界人物的合影,也有一部分是纪录当时新疆少数民族生活  相似文献   

6.
一些人以为街头新闻摄影是随手可得,轻而易举的事,但当你真的站在街头拿起相机时,便会感到一位成功的新闻摄影者实在不易。街头巷尾是提供新闻事实的肥沃土壤,来自街头巷尾的图片新闻与群众心理接近,易为人们接受。街头新闻摄影不能不为有志于新闻摄影者所注意。街头发生的事情,通常是无法预料的,那瞬息万变的场面、川流不息的人流、车辆背景的选择及配合,题材的取舍,往往是同一时间涌现,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作出适当的处理及明智的抉择。笔者曾拍摄过一张街头新闻照片,从照片本身来看,成像不十分清晰。打算拍第二张对,图中卖书的妇女因心虚,早已溜之大吉了。但这张照片具有  相似文献   

7.
抓拍与器材要想得心应手地抓拍,就要有相应的器材设备。究竟哪一种相机便于抓拍呢?比较而言,以35毫米的小型相机为宜。 1、长焦镜头与广角镜头的比较。谈镜头先得谈变焦头与定焦头。变焦头可以随便推拉,一只镜头可以代替好几只定焦头,还可以提高底片的利用率。定焦头使用起来需要更换,但其口径一般比变焦头大,成像质量优于变焦头。长镜头与广角头各有长短。习惯把200毫米以上的镜头视为长焦镜头,常见的还有300毫米的、500毫  相似文献   

8.
抓拍是摄影常用的一种方法。中外许多流传于世的优秀新闻摄影佳作,都是抓拍所得。抓拍的成功之作,能真实生动地纪录新闻事件的典型瞬间,充分显现新闻照片的魅力与功能。抓拍作为一种拍摄方法,确实是有生命力的。抓拍并不神秘。但作为一种拍摄手法,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应该研究它。这对于掌握和运用这种方法,无疑是有益的。抓拍的基本特征在我们见到的文章中,有“抓拍”的说法,还有“偷拍”的说法。这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抓拍是个大范围,包括偷拍。偷拍是抓拍的一种。所以,在这里,我们统称为抓拍。什么是抓拍?或者说,抓拍的特征是什么?它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3点: 1、抓拍是在不干涉被摄对象活动情况下的拍摄。这是抓拍与其它拍摄方法的基本区别之一,也是  相似文献   

9.
抓拍的具体方法艺术无定法,抓拍的方法也没有什么死规矩,但大体的规律还是有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一、关于抓拍的对象: 抓拍联系着两个方面:一方是摄影者;另一方面是被摄者。抓拍是否顺利,成果如何,受着这两个方面的制约。有时感到很轻松、很顺利地就抓拍到生动照片,有时却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拍不成,即使拍了也不  相似文献   

10.
三、突出主体在黑白摄影中,滤光镜能改变各种颜色成为黑灰白影调的明暗程度,当明亮影调和灰暗影调配置在一起时,人眼的注视力往往首先是被明亮影调所吸引.因此,拍摄者可以根据一定的意图和需要,利用滤光镜来提高某一颜色物体的影调亮度,同时压暗别的颜色物体的影调,这样就能通过对影调的明暗处理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 常常有这样的时候,我们采访了一个人物,回来后面对一大堆材料,其中不乏生动感人的事例,可仍然无从下笔.  相似文献   

12.
电影学院进修班的老师出了个题目,要我讲讲文艺评论的写作。这个答卷很难做,因为评论文章没有现成的写作法。做菜有菜谱,标明如何配料,如何掌握刀工,如何掌握火候,等等。关于评论,是否也可以编一个类似菜谱那样的东西呢?前些日子北京街头卖文学描写辞典,其中罗列了各种各样的描写方法:怎么写热恋,怎么写失恋,怎么写思乡,怎么写怀旧,等等。关于文艺评论文章的写作,是否也可以  相似文献   

13.
新闻导语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新闻(消息)的开头。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现在新闻学上称为“导语”,亦即中国古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唤起阅者注  相似文献   

14.
三,逆起式导语。我的理解是:要讲正面先从反面讲起,讲反面的先从正面讲起,形成一种对比反差,吸引读者。例如: △1984年12月28日新华社电讯导语:“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 △报道一位经理的新闻导语:“五年前他负责整理这张办公桌,现在他坐在桌后接受别人祝贺了。” △意大利记者报道上海防止地面下沉成功的新闻导语:“上海不是威尼斯……”  相似文献   

15.
记者都希望读者把自己的作品读完。简练、准确、朴素、通俗的文字比冗赘,含糊、花哨,深奥的文字更能为读者所接受,后者不但浪费笔墨,而且浪费读者的时间。本文将分析一些实例,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在引用这些实例时,我删去了作者的姓名,因为这不是针对个人的。简练(上) 直接了当和避免重复能使文字精练。“他露出了笑容”比“他脸上露出了笑容”少用两个字。如果只写“他笑了”,还可以节省三个字。  相似文献   

16.
二、关于理论勇气和科学精神最近,许多同志谈到艺术家的勇气,创作需要勇气,评论也需要勇气。我们在揭批“四人帮”,抵制“两个凡是”的时侯需要勇气,我们在开创文艺新局面的时候同样需要勇气。探索真理、纠正错误,支持新生事物、反对错误倾向,都需要勇气。理论工作是一项开拓性的工作,需要打破框框,闯进新领域,研究新问题,探索未知的客观规律。没有开拓的气魄,怎么可能胜任这项工作呢?文艺评论是一项倾向鲜明的工作。作品的思想倾向要隐蔽,评论则恰恰不能隐蔽,它要有鲜明的旗帜、鲜明的观点、鲜明的是非、鲜明的爱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不应该吞吞吐吐。模棱两可,八面玲珑,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就会断送了文艺评论。  相似文献   

17.
有的同志说,服务性报道是近些年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报道“品种”。此话颇有些道理,也符合实际情况。我国新闻界,过去受“左”的思想影响和干扰,把“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需要”,都当作资产阶级新闻观点加以批判和否定。因此,相当长一个时期报纸上没有服务性报道,即使有些报道带有服务性的内容,也不敢说成是服务性报道。其实,报纸要为人民服务,也就是为读者服务,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传统。早在一九四五年,《新华日报》有篇社论就明确提出:“为人民提出呼吁和要  相似文献   

18.
服务性报道的写作,同一般新闻写作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和要求: 立足于需要,这是采写服务性报道首先应树立的业务思想。写作时既要了解人民群众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又应熟悉经济界人士从事生产、经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确定主题到选择题材都要从这一点出发,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美国一个新闻学者说得好:“从事服务性报道的记者,对关系到读者切身利益的问题要特别敏感。”接着,他举出这样的事例:假如你已经报  相似文献   

19.
简练(下) 动词不一定需要状语。在不需要的情况下使用状诏,不但浪费笔墨,而且容易使文字的意思一含混不清,引起疑问,应让动词发挥自己的作用。状语所描述的情况有时是作者主观判断的产物,而作者的判断不一定是准确的。如果作者在判断失误的情况下使用状语,他便向读者传达了错误的信息。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个句型:“他深有感触地说:……”不知道“深有感触”这一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如果说话者自己说过他对所谈的问题“深有  相似文献   

20.
在标点符号中,句号是个重要的点号,使用频率也相当高。它的使用方法.《标点符号用法》有如下规定:“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对这些规定,还可稍做说明:(1)句号是表示句子末尾停顿的;而句子,从结构上看,包括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单句中又可分为完全句(即主谓句)和非完全句(即非主谓句)两种;无论是单句还是复句,也无论是完全句还是非完全句,它们末尾的停顿都是可以用句号表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