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农村社会学》一书,是吕世辰教授研究农村社会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第一部《准市民论纲》对转向二、三产业,走上城市化道路的农村劳动力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第二部《农民流动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对由农民流动引起的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作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农村社会学》是作者在这一领域的又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温锐教授的《劳动力的流动与农村社会经济变迁——20世纪赣闽粤三边地区实证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通读全书,我们觉得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理论贡献。1.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可贵探索温锐教授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采取实证主义研究方法,以赣闽粤三边地区作为研究20世纪中国传统农村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构成部分,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回顾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分别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迁以及留守人员问题三个方面总结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的制度变迁》 (王立新著 ,南方出版社 ,2 0 0 0年版 )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借鉴西方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制度创新理论 ,总结了俄罗斯制度变迁的经验教训 ,深入分析了转轨以来俄罗斯国内基本的政治变化及其对经济转轨的影响、政治制度安排的经济绩效 ,力图探寻转轨国家经济和政治制度变迁、制度创新的一般规律。著名的俄罗斯问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姜琦教授对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予以充分的肯定 ,称之为“一项很有意义的新的探索”。作者认为 ,自从俄罗斯实行全面的经济政治转轨以来 ,俄罗斯的社会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铁路建设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努力下,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不断拓展,研究方法在不断更新,不同观点的交锋也日趋激烈,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6.
笔者论述了八年级历史(上)中《社会生活的变迁》的教学设计,认为设计应包括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学生背景分析、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流程设计、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1998年末,全国总人口 124 8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37 942万人,占30.4%;乡村人口 86868万人,占69.6%。但同期农业产值为24 587.68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47%。2000年人口普查总人口 12亿9千多万,人口布局无多大变化,而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199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为2.51。1;2000年城镇人均收入6180元,农村2253元,差距达2.798:1。[1]考虑到城市居民的…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流动引起了流出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对流出地的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通过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固始县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与城市的流动,对固始县的农业、农民增收、城镇发展、人力资本积累、资金积累及公益事业的发展等方面的初步调查,归纳分析了到目前为止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固始县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的是重大且正面的影响和效应.  相似文献   

9.
考察、论述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清代文学的关系是个难度颇大的课题。有清一代 ,历时共2 67年 ,其间思想家、学者、文学家名家辈出。他们的学术思想论著和文学创作 ,论数量 ,不啻汗牛充栋 ;论思想内容 ,可说千差万别。而前者对后者的影响 ,尤为错综复杂 ;或积极 ,或消极 ,或有迹难寻 ,或对立碰撞。要全面、准确、清楚地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洵非易事。马积高教授所著《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一书 ,对于清代各种学术思想及各类文学作品 ,根据学者或作家所处时代 ,个人生活经历及人品、学识、才华等等 ,或穷根溯流 ,剖析异同 ;或抓住关键…  相似文献   

10.
明清赣南农村墟市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赣南农村墟市网络迅速发展,促进了赣南社会经济区域特色的形成,这些特色包括以山区资源为主的土特产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及转运贸易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奠定了赣南农民经济生活的基本风貌。但由于赣南墟市发展的局限性,未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的自然经济结构,不利于带动农村经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从而实现社会转型。明清时期的赣南社会按其固有的内在规律发展着,用资本主义萌芽难以涵盖赣南社会经济变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的现实社会状况是什么?曹锦清先生所著的《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一书就是对该问题所做的一次实证性研究。作者历时四月,足迹涉及豫东、豫南、豫西、豫北,调查内容也由农户、村落的微观调查扩展至县乡基层政权。作者在书中不时表现出对中原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沉重忧虑和迷惘,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关心,这种学者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让人感动和心生敬佩的。  相似文献   

12.
吴仁安教授新作《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27万字,简称《江南望族》)是一部研究江南区域史的佳作,多视角、全方位地论述明清望族与江南社会经济、文化史的关系。 内容丰富、体大思精、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  相似文献   

13.
李军林博士撰写的《文化的传播与超越——论邓小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书,2005年3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是我国学界从文化的传播与超越角度研究邓小平理论的第一部专著。作者以34万余字的篇幅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论证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这是该书的一个尝试,也是该书的一大特色,由此突出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伟大成果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目的是为让学生了解和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认识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但是传统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未能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经济政治与社会》开展实践性课程的背景,提出要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习任务分配、加强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提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的实践性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刚刚过去的20世纪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这100年中,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成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应该是这许多伟大事业中最伟大的事业之一。这一壮举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重要的奠基工程,对中国以一个强国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将产生难于估量的重要影响。由于长期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我对于中国的义务教育工程,对于记述这项工程的著述,总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6.
孙伟平博平的新作《事实与价值》(全书23万字),已于2000年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该书对“事实与价值的关系”这一价值论中的休谟问题作了系统的、开创性的探究,它的出版,标志着我国价值论研究跃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在笔看来,该书不仅推动了我国的价值论研究,而且对于我国整个哲学研究也颇具启发意义,这突出表现在它在“问题”与“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理解模式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7.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nald H.Coase曾发表《企业的性质》(1937)与《社会成本问题》(1960)这两篇向主流经济学宣战的论文,此后,理论界关于企业与市场,以及关于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之间替代选择的交易费用问题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且日渐繁荣。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以交易费用学说与产权经济学两大学科分支为基础的新制度经济学(NIE,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其变迁理论的基本框架是:分析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技术水平、人口结构、产权、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 ,对于社会演变之原动力而言 ,“经济哲学”的思想变迁力远比市场物质利益的变迁力要大得多。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学术界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经济学与哲学展开了大对话。目前经济哲学研究已成为经济和哲学界愈来愈多学者们共同关注的新视点。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哲学研究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其一是上个世纪 80年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发起的有关哲学与经济学关系的大讨论。经济哲学学科定位被视为应用哲学的一个分支 ,参与讨论的学者来自哲学界…  相似文献   

19.
李克超 《考试周刊》2011,(15):153-154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载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课程改革与实施的重要保障,是新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充分利用教师和教材课程资源、广泛利用软件和网络资源、合理利用乡土资源是《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新的《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多年了,而在农村小学里,却因各种原因,新课标得不到有效贯彻,《品德与社会(生活)》教育得不到有效重视。要改变现状,必须从管理、队伍、评价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教育开辟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