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螳螂怕蝉     
老螳螂在捕到蝉吃掉了它的同时,也被自己身后的黄雀捕到吃掉了。对此,小螳螂心惊胆战,时刻引以为鉴。这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沙沙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原来是一片被风刮过来的枫叶。又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咚”的一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原来是一枚从树上掉下来的野果。再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吱”的一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竟然也是一只蝉—前后共有两只蝉,本来,自己吃哪一…  相似文献   

2.
天敌     
螳螂捕蝉一只蝉藏在草丛中叫得正欢,全然不知自己已经进入了一只螳螂的捕猎范围。经过一番观察后,螳螂终于向这只蝉扑去……正当  相似文献   

3.
螳螂怕蝉     
老螳螂在捕到蝉吃掉了它的同时,也被自己身后的黄雀捕到吃掉了。对此,小螳螂心惊胆战,时刻引以为鉴。这一天,小螳螂发现了一只蝉,刚要去捕,忽听身后传来"沙沙"声。不好,一定是黄雀!小螳螂跳出了老远,回头再看,原来是一片被风刮过来的枫叶。  相似文献   

4.
在潍河滩     
在潍河滩你能看到生长的树木能看到趴在树木上鸣叫的蝉能看到正走向蝉的栗色螳螂能看到树枝上已经对螳螂虎视眈眈的一只黄雀你最后看到的那个蹑手蹑脚想捕捉黄雀的孩子是我在潍河滩@韩宗宝  相似文献   

5.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吗?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果园里,有一只蝉,正在树上放声歌唱,饮食露水,却没有发现螳螂在它的后面,弯曲着身体,紧贴着树枝,正要捕食蝉;而螳螂也没有发现,这个时候,有一只黄雀也正在它的后边,伸长脖子正要吃螳螂……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动物之间  相似文献   

6.
某区教研室在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质量调研卷中出了这样一道文言文阅读题(分值为18):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  相似文献   

7.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这段文字的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刘向,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祸患在后面.从写作上看,刘向运用相似的句式叙述故事情节,但其中有三个略有差别的字值得注意--后、傍、下.  相似文献   

8.
螳螂捕蝉     
[原文]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相似文献   

9.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惠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584年,吴王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臣子们说:“谁胆敢来劝阻,我就把他处死!”有个年轻的侍从官,想要劝阻又不敢去,就拿上弹弓,揣上弹丸,到后花园去游玩,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一连三个早晨都是这样。吴王发现了,说:“你过来,你为什么要自寻苦恼,把衣服弄湿成这样呢?”这位侍从官回答说:“早晨我去花园游玩,看见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在高处鸣叫着,喝着树叶上的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就在它的后面;那只螳螂弯着身子,绕着弯慢慢靠近,想去捕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脖子要去啄那只螳螂,却不知道我的弹弓就在它的下面。这…  相似文献   

1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大家熟知的一个成语,意思是说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道黄雀在后面正想吃它,用来比喻只看见前面有利可图,不知道灾祸就在后面。我没见过螳螂捕蝉,也未见过黄雀吃螳螂,但却亲眼目睹过一场惊险的螳螂捕蝗的战斗。去年暑假,我回到农村老家。有一天,我和村里的几位小伙伴一起来到一片长满青草和小灌木的荒地上玩耍。我们采野花,摘野果,抓蝴蝶,捉蜻蜓,玩得开心极了。当我们围坐下来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时,我发现在我附近的一株小灌木上潜伏着一只螳螂。这螳螂全身淡绿色,长着三角形的脑袋和苗条的腰身,背上披着一副宽大的绿色罗…  相似文献   

12.
某区教研室在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质量调研卷中出了这样一道文言文阅读题(分值为18):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  相似文献   

13.
《少年科学》2011,(7):11-19
夏天的林地草丛中,几百种昆虫跳来跳去或是飞来飞去。其中有歌唱家蝉、翼超级猎手螳螂和勤劳的纺织娘……  相似文献   

14.
螳螂怕蝉     
老螳螂在捕到蝉吃掉了它的同时,也被自己身后的黄雀捕到吃掉了。对此,小螳螂心惊胆战,时刻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5.
螳螂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益虫。有一次,我在奶奶家后院的草丛里捉到了一只螳螂,为了验证它的“益虫”身份,我又特意捉了一只蝗虫放在螳螂附近。然后,后退一步悄悄地观察。只见螳螂静静地蹲着,一会儿,大概看准了前面的猎物,就突然一扑,用“大刀”死死地夹住蝗虫的腹部。蝗虫蹬着后腿,拼命挣扎。螳螂咬住毫不松口,直到蝗虫不动弹了,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螳螂吃食物是先拣好的吃,只见它从蝗虫的腹部下口,然后再吃头,最后吃角。片刻间,就只留下两片翅膀和外壳了。螳螂也是蚜虫的天敌。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公园里发现一片嫩叶上有一…  相似文献   

16.
贵刊一九八九年第六期中的《自读〈楚人隐形〉三要点》一文,确实不乏精辟之处。但关于要点之一“明白道理”中,鄙人却有不同之见。楚人所读《淮南方》,其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螳螂要获取食物,就必须战胜食物——蝉,而蝉有一双感觉灵敏的复眼,如果一旦发现虎视眈眈的劲敌,定会逃之夭夭。故而,螳螂要求生存,得智取“食物”,遂“执叶伺蝉”,借叶隐藏自己的形体,麻痹辨别能力较弱的蝉,达到捕而食之的目的——《淮南方》的作者,是经过细心观察,才得此叙论。虽不是“真理”,也并非随意杜撰的荒谬之说。由此说来,此书是“可信”而不是“不可信”! 那么,楚人为何有后来的愚昧之举呢?究其缘由,大致有二:其一,此人不会读  相似文献   

17.
它站起来了     
一天,我在阳台上发现,放着螳螂卵的纸盒里有几个小黑点在移动。仔细一看,是几只小螳螂在爬。我高兴极了,那是我盼望已久的啊!其中一只小螳螂正从卵里往外挤。我心里喊着:“小螳螂,加油!”它成功地钻出来了。它拼命地想站起来。第一次摔倒了,第二次、第三次……它终于顽强地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螳螂捕蝉     
园中有榆 ,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 ,欲饮清露 ,不知螳螂之在后 ,曲其颈 ,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捕蝉 ,而不知黄雀在后 ,举其颈 ,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 ,不知童子挟弹丸在下 ,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 ,不知前有深坑 ,后有窟也。此皆见前之利 ,而不顾后害者也。(《韩诗外传》)注释 :榆 :树名 ,落叶乔木。 方 :副词。相当于“始”、“才”、“正在”、“将”等。 攫(jué) :抓。螳螂捕蝉  相似文献   

19.
与虫共舞     
之一 螳螂 一天,我在草地上玩耍。忽然,看见一只螳螂和一只蝗虫正在"比武"呢! 蝗虫先给螳螂来了个"下马威","砰"的一声,螳螂摔了个跟斗。螳螂爬了起来,抡起两把"大刀"砍向蝗虫。蝗虫躲过"大刀",又是一脚。螳螂跌了个"嘴啃泥"。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螳螂捕蝉》(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是一篇寓言故事,典出《战国·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成功劝阻吴王取消攻打楚国的故事。课文从人物对话入手叙述故事,使人妙悟事理,警示人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