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基本上继承的是“诗言志”的优良传统,其诗词大都属于抒情言志之作。但是,通过对抒情言志所用日月流转、冬去夏来、虫鱼律动等自然意象的挖掘,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深处,具有一个心物交融、心物一体的“天人合一”情结。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之友》2010,(7):1-1
中国古典文学“抒情言志”的传统,滥觞于2600多年前成书的《诗经》。在华夏民族传承千年的文学宝库里,历代的典范作品,都或隐或现地烙上了“抒情言志”的印迹。  相似文献   

3.
在汉赋发展史上,和苑猎京都大赋保持同样均衡发展态势的还有抒情言志赋.如果说“体国经野”的苑猎京都大赋表现的是汉代赋家的才情,那么汉代抒情言志赋记录的是赋家在制度和规范下的心态、情态与形态,其主题是“士不遇”.而汉代抒情言志赋对“士不遇”主题的吟咏又因时代及赋家思想、经历、性情的不同,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的特点.这种意义的转换亦可成为考察汉代士风变化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曹操主张“歌以言志”,但“志”中含“情”,是对《毛诗序》情志论的承袭。在如何言志抒情的问题上,则主张“正而不谲”,而与《毛诗序》的“主文而谲谏”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开创了古代言志抒情自传的先河,他只叙述自我横向静态事实以言志抒情的叙事策略,以“号”名篇、体制精短的文体特点,故意模糊姓氏与时代的写法,破立结合的人物塑造方法对后代自传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白居易把“美刺”同“抒情言志”揉合在一起的表现手法,肯定它的战斗作用和表现特色。  相似文献   

7.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都是抒情方法,有时,二者容易混淆,我们要细加区别。“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向。如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  相似文献   

8.
文章回顾了“诗言志”说在中国诗学理论发展中的言志抒情的脉络,并展望了这一理论的整体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都是抒情手法,二者容易混淆,故需作一比较。“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例如我国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就是典型  相似文献   

10.
柳永词具有诗化、雅化的一面,表现出“以诗为词”的倾向。从抒情方式、词题、词境和语言四方面考察柳词,可以发现其不仅突破了“词为艳科”的局限,超越了“词抒情”的特质,在抒怀言志中使主体形象得以真实呈现,而且在整体上极具高华浑雅之境界。  相似文献   

11.
《鸟的天堂》是一篇思想性强的写景状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又是本单元训练“静态和动态”这一重点项目训练的主要课文.全文  相似文献   

12.
潘英 《现代语文》2007,(5):48-49
蔡丽双的散文诗大致可分为抒情散文诗和哲理散文诗两种。她的抒情散文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在对“美”的追寻中熔入了深刻的生活感受;她的哲理散文诗将自己的发现同生命的体验结合在一起,在对“爱”的表达中体现了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诗大序》继承了前人“诗言志”和诗、乐、舞三者密切结合的观点,第一次把“情”与“志”联系起来,揭示了诗歌之抒情与言志相统一的本质特征,并指出了诗歌产生的现实基础及其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在《史记》中发愤抒情,为中华民族写心。他自觉将“诗言志”的艺术观念移植到《史记》中,完成了从“诗言志”到“史言志”的转变。这正是《史记》文学性得以产生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风筝》是一篇形象优美、意蕴深沉的散文诗。它以风筝来触发回忆和联想,冶叙事、言志、抒情于一炉。本文所叙的事情,具体明白,并不难理解。但是,文中所叙的风筝旧事与言志和抒情究竟是什么关系?叙事对表现这篇文章的主旨起什么作用?却至今没有为人们所充分注意。因此,在归纳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时,便出现了种种不同的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解剖自己”,“批判自己”,“通过自我解剖,批判了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重点内容皆为作者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的手法。难点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托物易,言志难,抒情亦难;弄清文章中段与段的关系,看作者怎样由一物写到另一物,由一事写到另一事,由一景写到另一景。可考点①对偶、排比、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②抒情、叙  相似文献   

17.
艺术中的“传神”,是我国学艺术中的优良传统,艺术创作要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和抒情言志。以“传神”作为艺术创作的审美理想境界,也是我国学艺术显的民族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先秦两汉现实女性题材赋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根据赋家之创作主旨和表达内容,将其概括为“言志”、“抒情”和“其他”三类进行分析论述。联系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试图对其发展状况与嬗变轨迹给予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石延年和胡归仁是北宋最早的集句诗人,他们的集句诗具有多方面的开拓意义:开创了“集”众多诗人之“句”的新风气;写出最早的“集唐诗”;开始采用五、七言近体诗的形式;不但用集句诗抒情言志,而且还将其作为调笑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文化的相异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东方内容上的“和谐”与西方形式上的“和谐”;西方的再现、模仿、写实与东方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的“典型论”与中国的“意境说”;西方的“美与真”的统一与中国的“美与善”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