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戏性体验是一种沉醉性体验、愉悦性体验、超越性体验和自由性体验。游戏是人的本能需求,游戏性体验能满足教师作为自然人的精神需求,它能使人进行娱乐体验和自由体验。游戏性体验能满足教师作为角色人的精神追求,它能使教师从职业自身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功感,满足了教师自我实现的需求,教师工作最佳状态体验的需求。教师游戏性体验的产生,需要我们创设好利于教师进行游戏性体验的外部环境,进行游戏场的营造,进行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2.
新的时期,德育实验课题的研究应弘扬儿童的主体性,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孩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年龄儿童的需求和愿望,让实验真正成为儿童开放的、丰富的、流动的生活。“心手相牵”国际实验项目是一项推动青少年学会沟通、关怀、感恩的亲情文化,是最具有浓郁的中华伦理特色的课题。它的实施为学校带来了种从未有过气息,体验到德育科研所具有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班级生活中,很多儿童看似事事参与,处处存在,实则没有完全融入,找不到内心深处的"归属感"。"归属感"的缺失,是儿童与班级生活精神层面的格格不入,与儿童的自我认识、教师的班级管理方式以及师生、生生相互沟通有关。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儿童的身份认同意识和参与活动意识,引导儿童在体验感悟中寻找班级生活的精神寄托,建构真正意义上的班级生活。  相似文献   

4.
回流儿童是从流动儿童中衍生出来的特殊群体,与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相比,回流儿童具有留守和流动的特殊属性。在不同的空间变化中,回流儿童的思想和行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和变化的。只在物质层面对回流儿童实施援助将会忽视他们的内部发展需要。希望是人的本体需求,教育应践行有希望空间的教育或蕴藏希望的教育。探寻回流儿童在空间转换中的希望体验,并进行内在意义分析,可以走进回流儿童的生活世界,用理解与爱开启回流儿童的生命图像;关注回流儿童的身心体验,在教育关怀中呼唤回流儿童的生命意义;重视回流儿童的情感变化,从透视空间中促进回流儿童的生命流动。  相似文献   

5.
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目前中国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尚不完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无论是操作系统层面还是理念认识层面,都难以匹配现代社会的发展格局,无法满足当前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滞后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系,不仅不利于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发展,也难以实现"为特殊儿童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服务"的核心任务。提高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儿童诗歌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儿童,它是为儿童创作,适合儿童朗读的诗歌.这一点既决定了其用词和文风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也决定了儿童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考虑到读者群体的特殊性.该文将从读者主体性角度出发,探索儿童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实现对原文意境美、动态美和音乐美的最佳保留,如何最大化地满足儿童的审美习惯和心理需求,如何在最大限度上照顾儿童的情感体验,呵护儿童的细腻童心.  相似文献   

7.
美是事物自身具有的客观属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产物,审美是人的内在需要,审美体验不仅是对事物美也是对行为美的愉快感受,亦是审美主体对自我需要满足时的意义领悟.儿童具备审美体验的生理机能与心理基础,新奇点燃了儿童审美体验的火炬,趣味推进儿童审美体验的绽放.儿童审美体验在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机能中展开并在准备、...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互联与智能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移动学习已蔚然成风。然而资源产品生命周期短、用户采纳率低下是移动学习资源存在的普遍问题。当前关于移动学习资源采纳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用户层面。据有关研究统计,学前儿童已经是移动学习资源的重要用户群体,从学前儿童视角分析移动学习资源用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满足移动学习目标用户多样性与复杂性需求。学前儿童移动学习资源具有游戏与教育双重属性,因此有必要以沉浸体验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和用户采纳理论为研究依据,探索影响移动学习资源学前儿童采纳行为的因素,为移动学习资源设计提供决策依据。针对312位学前儿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易用性是学前儿童沉浸体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沉浸体验正向显著影响移动学习资源学前儿童的采纳行为,是采纳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人际交流影响因子的缺失并未削弱体验式学习对移动学习资源学前儿童采纳行为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城市化进程而形成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交往状况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程度和受教育质量。研究以交往体验为切入点,采取现象学的方法,收集并分析儿童交往体验的生活逸事,揭示其意义结构与特征。交往体验可以作为进入农村留守儿童“内隐世界”的窗口,是提升他者认知的核心和培养家庭共情力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城市化进程而形成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交往状况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程度和受教育质量。研究以交往体验为切入点,采取现象学的方法,收集并分析儿童交往体验的生活逸事,揭示其意义结构与特征。交往体验可以作为进入农村留守儿童"内隐世界"的窗口,是提升他者认知的核心和培养家庭共情力的载体。  相似文献   

11.
儿童线描写生体验教学,是指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儿童对着生活中的实物主动观察,感知物体的形体、花纹、材质等美感,强化内心的体验,用儿童特有的用笔用线方式表达对物体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2.
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幼儿园更加着重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创设适宜的环境,借助户外游戏开展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提升幼儿的创造力,最大化地满足儿童游戏、生活、学习的需要。而户外游戏体验场环境直接影响幼儿的体验和参与度,良好的体验场环境能够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促进户外游戏有条不紊地开展、提升幼儿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教育源于生活,因为生活的存在,才形成了生动有趣的品德教育素材,帮助学生寻找生活世界中相关的教育主题与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大有裨益。因此,如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增强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比较关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以课堂宣讲为主的僵化模式,从儿童心理生理的特殊性出发,直击孩子心灵,唤醒生活体验,联系社会生活,创设生活情境,达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学效应。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材力求从儿童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新课标指出:道德源于儿童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思想品德课上有很多的内容需要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这样才会有更多、更深刻的体会与感悟。  相似文献   

15.
品德课堂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带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的过程。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题”或“生活场景”,基本上是属于精心选择的“美好生活图景”,而不是或者说大多数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走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儿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单一观光型旅游已经不能适合人们日益增加的旅游需求。因此研究消费者进行旅游的深层次原因,特别是消费者在旅游时所体现出的社会层面的需求显得非常重要。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在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时更多的加入社会层面的体验,将使消费者在旅游中获得更大程度的满足。本研究通过将社会认同理论引入消费者的旅游活动中,探索消费者的认同感是否会影响其对旅游产品的选择与消费。本研究最后进行了社会认同理论在旅游体验中的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自然教育涵括儿童身体的自然和心灵的自然两个向度,指向儿童的认知加工对象及其发展规律。以体验为基本手段开展自然教育是增进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深化儿童经验发展的基本手段,教师应为儿童创设生活、生态和运动三种不同的体验情境,通过儿童体验、儿童探究以及创设可迭代的环境来促进其经验、情感和思维等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体验经济时代的民俗旅游产品营销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验经济时代下,一种新的消费需求———体验需求,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正逐渐趋向于深层参与的体验式旅游,旅游企业的营销观念也由品牌营销,服务营销开始向体验营销的方式转变.民俗旅游产品满足了旅游者了解异地民族的民情民俗“新鲜体验”的需要,对于追求“异地风味,异域风情”的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体验经济时代如何做好民俗旅游产品的体验营销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品德课教学,一旦脱离现实进行体验,只能让学生成为空谈道德知识的"理论家"。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本着让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使道德在"体验"的催化下,在儿童纯真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已逐渐成为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然而,学生对于情境教学的要求也在逐渐的变化,单一的情境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情境的丰富化、多样性已经成为情境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将情境体验融入实际生活 人的情感体验,主要是来自于生活经验.在语文教学中,若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或者转变为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则相当于将语文课堂教学融入到生活之中.要使情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作用和影响,那么这个情境必须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