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国时期,我国公文称谓格式的演变是一个由繁趋简的过程,一个由各行规则到趋于一律的过程:公文称谓词大量减少,公文自称被划一;公文署名程式也逐渐走向统一。这个趋于一律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公文礼仪让位于效率的实质,折射出我国公文工具化、平等化的现代化精神。  相似文献   

2.
沈蕾 《北京档案》2010,(2):12-13
在民国时期,有不少冠以公文程式之名的各类文献,其中既有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公文程式的各类文件,也有名为公文程式大全、公文程式全书、公文程式大观之类的图书。这些文献是我国当前许多图书馆和档案馆的重要馆藏,也是今人研究当时公文工作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张清改 《兰台世界》2013,(26):150-151
民国公文的事由分"事""由"两端:文首叙由("事"字式)和稿面摘由("由"字式)。民国公文并无标题,现在见到的档案文件标题,是编辑公报、汇编文件和讲解公文程式的编者们撰拟的。  相似文献   

4.
毛建军 《档案》2020,(8):12-14
公文摘由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文书工作制度。公文摘由起源于宋代的"引黄"制度。明清两代继续延续宋代"引黄"制度,并出现字数、封套等严格规定。"摘由"格式的形成和摘由纸的出现则是在民国时期。民国时期颁发的《公文程式条例》《公文列表须知》《统一各机关公文用纸格式细则》等对"摘由"均有具体规定。新中国成立之后,"摘由"逐渐被"标题"取代。  相似文献   

5.
自"康德元年"起,伪满各省公署中的总务厅掌管机密事项及文书事项,系各省负责公文撰制与文书处理之中枢机构,总揽文牍,位殊权重。伪满中央政府先后颁行的《暂行公文程式令》、《公文程式令》、《关于训令及其他公文程式之件》以及地方公署实施的《锦州省文书处理规程》、《文书编纂保管规程》等公文法令,钩织了伪满各省级公署细密而殖民化的文书制度。各省使用的"省令"、"训令"、"批"等属下行文体,所用"呈"属上行文体、"公函"等属平行文体、"布告"属泛行文体,其公文文体功能复杂、体系繁密。而收受与分配、判行与发送等程序,则构成了伪满各省级公署公文处理的收发规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是一个身份等级社会.公文中的称谓,因为能够直接体现出官署之间的尊卑高下,契合了等级政制的需要,所以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形成格式规范而被严加恪守.发展至清,其格式之繁已臻于极致.及至民国,复杂的称谓格式却逆转而下:渐趋简化,甚至解体.这个演变过程折射出我国公文"礼仪"让位于"效率"的现代化精神.公文称谓格式的演变,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公文称谓词语的简化,二是公文署衔程式的进化.下文试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文体学视角研究《史记》所录先秦至西汉早期公文及其体制的发展演变,有利于把握古代公文和政治礼制之间的互动关系。《史记》所录公文显示先秦至西汉时期我国已经具有比较完善的公文撰写类型、程式和运作机制,从文种、程式、制度等方面为后代公文撰写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8.
正公文程式指公文的文种、结构、用语、行款、用纸等各项要素的规程法式。现代化大略可以概括为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变,是一个理性不断增长(合理化)的发展过程。而公文程式的现代化,就是传统公文程式不断获得科学化、理性化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民国时期。1912-1949年,是中国历史的过渡期,也是中国公文的转型期。随着现代化思潮的启动,传统公文的文种、行款、纸面布局、装叙结构、语体及套语修辞,呈现出一种世俗化、平等化、大众化、效率化、工具化的演进趋势——这诸种  相似文献   

9.
袁晓川 《编辑之友》2017,(9):103-108
公文程式的频繁颁布与修订,构成民国时期公文制度建设的外在表征,触发了公文程式类图书社会需求的激增.基于民国时期出版的207种公文程式类图书,文章从出版主题、出版时间、出版机构、出版者、出版地点等多视角,对民国时期公文程式类图书出版实践的主要状况、基本规律与重要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认为出版界在普及新式公文、推动中国公文程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古代公文的程式术语是公文程式化的典型表现,也是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重要特点。本文旨在探究古代公文程式术语产生的原因,从而深入了解其特性,以便更加全面地把握古代公文的程式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公文文种按照其适用范围可分为通用文种和专用文种.通用文种是指可供公方身份作者在各社会活动领域使用的公文文种,一般由政府公布的公文程式加以规定和约束.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政权交替频繁.而公文是进行政治、权力斗争的重要工具,统治者为加强国家行政管理和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都热衷于对公文程式加以修改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公文用纸的颜色、图案、纸幅大小,以及公文的程式布局,历来在我国古代的政务实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前清到南京临时政府,公文纸式及程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最高元首的公文与普通官署一样,皆用白纸,无图案,纸张用相同的折式,纸幅无大小之分。公文不分上行下行,折面布局(程式)趋向简明和统一。这种变革,集中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对肃清专制流毒和贯彻平等精神的强烈追求,也奠定了民国时期公文纸式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公文程式也称公文格式,是公文内容各部分的逻辑结构和文面各种要素的布局。程式的有无,是应用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重要特征;格式的严格、规范与否是公文区别于其他应用文体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赵颖  罗艳丽 《档案管理》2021,(5):113-116
陕甘宁边区政府公文为重要文书史、党史研究文献,本文通过纵向的历史演变和横向的文书种类变迁进行研究,分析文书改革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公文发展的重要节点;公文文种的由繁趋简和公文功能的交叉重合是边区政府公文的显著特点.简化公文文种、规范公文程式、规范公文用语和改革公文处理制度是陕甘宁边区政府公文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文无定法",强调的是一般文章,特别是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最忌公式化和没有创造性.公文则不然,它为了便于撰写、审阅、处理、归档,表明行政管理中的领导关系和隶属关系,发挥公文的效能,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程式和规格.程式性是公文语体区别于其他语体的一个明显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1912年3月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直到1916年6月败亡时止,为适应其独裁和帝制的需要,北洋政府的文书工作制度,几经变化。兹概略介绍如下: 一 公文程式的几度变化 袁世凯上台之后,开始时仍沿用南京临时政府的公文程式。直至1912年11月6日,才公布了新的《公文程式令》,规定公文的名称有令、布告、状、咨、公函、呈、批七种。其用  相似文献   

17.
南京临时政府档案中的公文纸式及程式变革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文用纸的颜色、图案,纸幅大小,及纸张的程式布局,历来在我国古代的政务实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清代到南京临时政府,公文纸式及程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最高元首的公文与普通官署一样,皆用白纸,无图案,纸张用相同的折式,纸幅无分大小.公文无论上行下行,折面布局(程式)趋向简明和统一.这种变革,集中体现了南京临时政府对肃清专制流毒和贯彻平等精神的强烈追求,也奠定了民国时期公文纸式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行政公文"布告"自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颁发公文程式咨各部文》发布以来,虽然文体名称一度在"示"与"布告"、"通告"间变易摇摆,但文体功能基本稳定,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公文"布告"历经同体异名阶段、异体同名阶段、异体异名阶段、合体同名阶段,且于20世纪50初年代至90年代初通过主副文体格局形成期、主文体分享功能时期、主副文体互渗同化期而基本完成由分至合的文体演进。1993年11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存"通告"而废"布告"之名,但其文体功能基本转由"通告"承载,二体合一,而后2012年4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通告"的文体功能亦是体现了新时期"通告"对"布告"的文体沿承。  相似文献   

19.
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黎元洪继任北洋政府大总统职务,并于6月29日宣布恢复民元约法。至此,1914年5月袁世凯公布的公文程式已不适用。这是因为,1914年5月的公文程式是以袁氏炮制的民三新约法为依据的,它规定总统公布法律、条约及其他命令时,毋须声明经由国会同意或议决,这与民元约法相抵触。现民元约法既经宣布恢复,与其相抵触的1914年公文程式当然难以继续存在。再者,袁世凯为了恢复帝制之需要,在1914年公布的公文程式中大量采用了封建时代的文件名称,如果在其帝制失败病死后仍沿用下去,显然与当时国内反对帝制的民心大相径庭。因此,1916年7月29日北洋政府公布了新的公文程式。  相似文献   

20.
徐绍敏 《浙江档案》2007,(11):13-15
国民政府进行了多次文书和档案的立法活动,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文书档案连锁法",曾先后制定颁发了《公文程式条例》《、行政院颁发文卷保存年限四项原则》《、行政院关于公文改良办法》等一百多部关于文书和档案的法规和规章,进一步实现了我国档案立法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