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蹈是一门"美"的艺术,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它主要是通过人的肢体语言来抒发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美的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美育的作用不仅仅是在于欣赏和享受,更在于开阔眼界,充实心灵,提高觉悟。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立地位。有人说:"没有美育就没有素质教育。"时代要求每位舞蹈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美育教师。因此,从美学的观点出发,认真研究一下舞蹈教师形象美的构成特色,可以说是一件很有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学科是以音乐艺术为基础,同时又兼跨音乐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幼儿音乐教育是在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华中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学专家杨道麟博士所全力营造的"真善美融合"的语文教育恢宏气象集中地体现在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上。它是真正从美学视野即东方美学、西方美学和马克思美学来观照语文教育,并以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且达到"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旨归。他的这种探索具体表现为确立"语文教育美学"的主攻方向的大胸怀、力促语文教育"三个维度"的和谐共进的大景观、熔铸语文教育"四种学力"的圆照深识的大眼界,充分彰显了一名学者可贵的职业品格和巨大的理论锐气以及超群的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4.
"艺术兴学"背景下"艺术"的定位即广义艺术,是指包括狭义艺术在内的在教育教学中能给教育对象美的感受和陶冶,对教育对象的身心能产生积极和谐发展的影响,能提高个体和群体组织的工作效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文章从"艺术兴学"背景下"艺术"的定位和"艺术"定位对学校教师教学的重要影响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湖南教育》2011,(8):47-51
目前,我国推行的主要是九年义务教育。不过,在个别经济较发达地区,已经开始推行包括高中教育在内的十二年义务教育。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提议,应将学前教育纳入十二年义务教育范畴,因为这样能够从根本上缓解幼儿入托难、学费贵等问题。从长期看,十二年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改革的一个方向,这已是共识。分歧在于,九年之外的三年,是选择学前教育,还是高中教育?  相似文献   

6.
"象"是艺术形象吗?如果是,那么它就是构成一切艺术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和因素,也是艺术价值得以体现的关键,更是作者传情达意的载体。但是,不同的艺术种类,其表现形式有着不同的"象",书法艺术的"象",是抽象之"象"。它的"象",包括了一般现象之"象"、作者意象之"象"和艺术法象之"象"。所以,"象"不等于艺术形象,但它包含艺术形象在其中。  相似文献   

7.
当今艺术危机与审美危机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用抽象的审美意识去代替对艺术的理解,用单一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整体经验进行覆盖,从而在对艺术理解的维度中只剩下了审美,这是对艺术经验的审美意识抽象化处理,这是构成艺术经验的异化的内在根源,也是西方主体化美学倾向下体验学、纯粹美学等产生的根本原因。伽达默尔在反对审美区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审美无区分",认为艺术经验是一个包括了审美经验在内的经验整体,艺术对真理认识的特殊性体现在艺术经验的整体性中。从强调艺术经验整体性特征而言,伽达默尔审美无区分思想可视之为反拨艺术经验异化的思考,这也是西方文化研究思潮在美学研究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时期, 在人的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同时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也非常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幼职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趋向、态度多半可以在5岁前培养成功。"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观点很好地总结了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此外,陶行知先生的很多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戏剧性指的是戏剧的基本属性,是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的基本法则。它使戏剧有别于其它艺术形式,而具有其独特的生命艺术价值。它从戏剧自身表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文学构成"和"舞台呈现",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强调的是戏剧以文本形式呈现出的一些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教师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一、要建立和完备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需要建立教师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它研究包括教师在内的诸项教育范畴。由于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不同,目前已经出现了学前教育学、普通学校教育学、特殊儿童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相关技能已经成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工作、学习的必备技能。《大学计算机基础》也已经成为所有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如今,面对高职高专不同专业学生的特性,已有许多论文分别研究并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不同的教学课程设计[1~2],而本篇论文主要的目的是分析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经过分析提出"课堂教学"+"工学结合"+"在线教学"+"知识竞赛"四合一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地区,民办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主体。在民办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中,民办学前教育与公办学前教育的不公平竞争是主要问题之一。在民办学前教育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将有益于民办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民办学前教育与公办学前教育在竞争中存在不公平一个健全的教育体制,应该由公办和民办两部分构成,这两个部分的作用不同,它们不可相互替代,却能相辅相成。政府可以而且应该通过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去解决教育资源的不足与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我…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美学,老子所谓的"有无相生"之所以成为一个基本命题,就在于它是自然万物构成的精妙表述,含蕴有"有"、"无"一体,宇宙万物和合交通、交相构成的思想。应该说,这一"有无相生"说,实际上也引发了中国古代美学意境理论。意境美学思想可以说最早就包含在老子"有无相生"说中,包含在老子对构成宇宙万物之"有"、"无"一体的"道"及其富有生机活力的描述中,并规定着意境所要透过"境"以表现其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暴力美学"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与时尚和消费以及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蕴含着深刻的美学内涵。本文从暴力美学电影到暴力绘画再到行为艺术中的暴力倾向出发,分析暴力美学产生的原因;它的背景及历史渊源;以及暴力美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审美意蕴。从两方面分析暴力美学的渊源。一是艺术史上从古至今都有对暴力美的表现和对暴力形式美的追求,二是暴力题材电影自身的发展和绘画艺术上的暴力美学的演变。最后指出暴力美学的艺术表现意蕴还在于它折射了人的一种生存状态;那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的需要;一种对现实的超越,从而得到精神的自由和艺术上的自我展现。  相似文献   

15.
从教学模式入手,具体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4+1"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主要构成要素、运用及考核方式,突出了它对学前教育专业中主要专业课程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一生的发展如同建设一座高楼,地基对于高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理,学前教育如同人生的地基,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对于幼儿今后的人生发展起决定性因素。从幼儿教育的一个方面——美术活动教育探讨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活动教育在幼儿对外界具有初步认识之后,通过自身对具体事物刺激而产生的朦胧美学,但美术活动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一部分,应当足够重视,掌握合理的方法,辅助以适当的工具与培养环境,塑造幼儿的美学认识。  相似文献   

17.
吕萍 《中学教育》2011,(6):38-43
本文以2006~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浦东新区区级课题中有关学前教育的课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过去五年中学前教育研究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情况,涉及到社会领域、健康领域、科学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教师发展、教育发展等七大领域研究的总体情况、侧重点、特点以及研究热点,以此研究视角,管窥了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概貌:学前教育相关问题研究得到高度重视,各选题领域研究不平衡,各选题领域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儿童道德与科学探究研究比较欠缺。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规律是教育的一般规律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具体表现和特殊形式。它包括学前教育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外部规律和适应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内部规律两个基本方面,而基于其适用范围的大小或层次的不同,它又有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区别。厘清学前教育规律体系的结构框架是构建学前教育学科体系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结束和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始,全区学前教育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强科学保教、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就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因此,为进一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20.
(一)相互衔接的基础教育结构 从教育结构上来划分,瑞典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学前教育根据儿童入学年龄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学前教育活动和学前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