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公共生活领域的不断拓宽,使公共道德问题成为关于公民社会的热门话题.通过对转型时期伦理领域面临的主要困境--公共伦理缺失的成因如传统伦理的隐患、公德具备公共用品使用和回报的特殊性以及公德行为道德监督情境的弱化等的分析,提出加强和完善德福一致的公德制度建设、加强公德教育、提高公德意识以及重视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关怀及其德业以构建转型时期的社会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2.
公共精神的“伦理”形态和“道德”形态实质上是两种“异质同构”的存在.“伦理”形态是客观的存在,“道德”形态是主观存在,二者统一于人伦规范和人德规范.因此,公共精神的普遍构建不仅要求内在德性的造就,也要依赖外在刚性要求的型塑,在“外—内”的生态中造就公共精神.当代公共精神的构建应包含如下举措:加强公德教育,培育现代人的公共感;完善奖惩机制,形成“德—得”生态互动;净化社会环境,形成遵道贵德的风尚.  相似文献   

3.
论公共健康伦理在公共健康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健康伦理在公共健康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公共健康危机发生前,能够有效廷缓、防止公共健康危机发生;公共健康危机发生后,能够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发挥公共健康伦理作用,必须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公共健康的思想道德体系,必须努力提高个体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4.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新世纪,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理论上,以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为基础,确立新的道德评价标准,构建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社会伦理、生态伦理的有机体系,完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道德规范;实践上,加强引导,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道德,突出重点,抓好干部道德和青少年道德教育,健全机制,寻求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作为数字化生存时代公共伦理生活扩大化的衍生物,网络道德评判在其限度内于个体之维和公共之维都具有一定的道德合理性。然而,网络道德评判在无差别技术赋权及负面媒体效应的加持下陷入困境,造成了对个体善的扭曲与对公共善的损害。究其内在动因,是道德动机与道德情绪、自我与他者、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诸要素在网络道德评判中的混淆与割裂。要规避网络道德评判带来的不良社会后果,需要以伦理原则确立网络道德评判界限,以法律建制规定网络道德评判底线,以道德自律促进网络道德评判反思,从而构建良善有序的网络道德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6.
作为数字化生存时代公共伦理生活扩大化的衍生物,网络道德评判在其限度内于个体之维和公共之维都具有一定的道德合理性。然而,网络道德评判在无差别技术赋权及负面媒体效应的加持下陷入困境,造成了对个体善的扭曲与对公共善的损害。究其内在动因,是道德动机与道德情绪、自我与他者、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诸要素在网络道德评判中的混淆与割裂。要规避网络道德评判带来的不良社会后果,需要以伦理原则确立网络道德评判界限,以法律建制规定网络道德评判底线,以道德自律促进网络道德评判反思,从而构建良善有序的网络道德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7.
重建道德伦理体系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急迫任务,以孝悌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在维护家庭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建立现代社会的公德体系呼唤伦理道德从家庭走向社会,孝道是中国人生活中的绝对价值,具有信仰的功能。大学生孝道教育是开启人性的钥匙,家庭伦理的核心,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促进大学生个体身心和谐、家庭和谐,以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邓琦 《华章》2007,(12):49-4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在新的社会伦理观念尚未建构形成,传统文化又失去社会整合能力的经济加快建设进程中,中国社会明显出现了道德滑坡、失信违法、腐败循环、极端的个人主义等精神腐质与社会流弊.加强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规则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客观诉求.  相似文献   

9.
行政伦理与公共责任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当前中国的行政伦理建设来说,如何设计和构建一套合理的或合乎理性的行政伦理规范体系并输入到现实的行政系统之中,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尹文汉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1):96-98,101
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为纲构建起来的体系。但是儒家伦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深层”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文章从善的根源、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方式、道德维系纽带与评价标准和道德两难境地的处理方式四方面初略论述了儒家伦理与马克思主义伦理的冲突,并对儒家伦理与马克思主义伦理的会通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引起问题的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1.
行政伦理观是一种特定的价值观,是公共行政主体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关于行政伦理之价值追求的总体观念。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重新定位,指出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并赋予科学发展观以新的丰富内涵。这对我国公共行政伦理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伦理观体系,即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观、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利为民所谋的利益观和公正的协调观。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社会,是道德高尚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人作为自由的主体,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自我,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德性”是人的品质与品性,其功能在于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在和谐社会中,人作为理性的存在者,在“德性”规范与制约下,人的个人价值与个人德性实现了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大多数成员经过价值实践后所形成的能够反映他们公共利益与需要的价值体系。公共性是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旨趣,它深刻地体现在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运行与目标中。在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成中,公共性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道德、伦理对价值体系的影响来体现的。在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运行中,公共性是通过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规范、整合、发展作用体现出来的。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在生成与运行的逻辑演进基础上,逐渐实现其公共性目标,即维护社会公民的公共生活秩序、保障社会公民的公共利益、推进社会公共精神的构塑。  相似文献   

14.
明代社会资本主义已经萌芽,商品经济兴起并很快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明代传奇短篇小说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当时市民社会真实生活的风情画,小说中由各类人物所表现的诚信观念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同时也反映了明代社会新型的市民意识和市民审美情趣,具有多重的审美内涵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公众考古学即走向公众领域的考古学,它旨在让更多的公众了解到考古学的价值和意义,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双赢.在中国建构公众考古学应以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为伦理基础,以保护现有的考古资源和文化遗产为现实考虑,以公众对文化遗产知识的掌握为人文基础,将参观考古现场、出版科普图书、大众传媒的参与等多种模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公民伦理是西方文化语境的产物,西方自古希腊以来萌发的民主到启蒙之后确立为人的主体性和公民社会的权利向度。公民伦理的自主和平等的特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以权利和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权利伦理,是以现代政治同家为背景和基础的公共道德。当代中国建构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伦理,应发展公民作为公共生活主体的权利主体性与道德主体性。在公民教育中以权利向度启发公民作为公共主体的角色定位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的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以伦理学的视角来看增强其实效性关键在于“四个维度”。即:重视启蒙是家庭爱的伦理,加强规范是社会的责任伦理,注重引导是学校的管理伦理,诉诸自律是个体的美德伦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最终应通过人的领悟、认同和自觉的维系中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民本"是传统统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专制统治维护其政治合法性的政治符号.民本思想,将替民行道作为其价值合理性,将爱民尊君作为行政伦理的指导内核,借富民教民使国家繁荣昌盛,在客观上充当了君权稳固的护身符.时代要求我们坚决摒弃君民对立的"君主"式的"民本"思想,把人人平等的"民主"式的"人本"思想弘扬开来.  相似文献   

19.
生命和谐是人的生命系统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平衡与协调的状态。生命和谐具有价值、伦理、发生、实证等立论基础。生命和谐是和谐社会其他所有要素和谐的根本前提,是和谐社会的起点。全社会应当在理念、制度、舆论、行为等层面促进生命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熟人社会必须走向现代公民社会,熟人道德必须提升到以民主、平等为基点的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有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公民人格的养成;社会私德与公德的和谐接轨;法治国家构建的基础;社会公共精神的养成;促进国际理解和世界和谐等方面。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当前需要注意在国家政策法律层面构建公平正义,建立国家道德荣誉体系,建立国家层面的道德维护保险措施,重视推进健康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