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奴化中国人民,实现其灭亡中国的野心,利用伪政权在中国沦陷区实施奴化教育:一方面摧毁沦陷区原有的学校,阻碍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设立教育行政机构,建立学校和社会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日伪在沦陷区所推行的奴化教育,使中国沦陷区的教育事业蒙受了沉重的打击,也对学校学生及社会民众心理、思想和感情产生了重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日伪当局把推行奴化教育作为实施其“思想战”的主要措施,建立了系统的奴化教育网络,规定了以“亲日”、“复古”为核心的奴化教育方针,推行了一系列奴化教育措施。日伪在华北沦陷区推行的奴化教育,尽管具有渗透面广、欺骗性强等特点,但无法改变其为日本殖民侵略服务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日本侵华时期对中国沦陷区实施殖民统治,奴化教育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为了深入地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日伪制定了相关的教育目标,并以此为核心在实施过程中从学校和社会两个方面加强控制,妄图彻底“改造”青少年的思想。对此,我们应严肃地加以清理。  相似文献   

4.
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反奴化教育张建民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并占领中国广大地区后,为加强殖民统治,在沦陷区实行了奴化教育。日伪政权建立了一套殖民化的教育体制,企图以此消解和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现奴化教育的目的——欲使中华民...  相似文献   

5.
日本侵华期间,在沦陷区实施了彻底的奴化教育。教育行政制度和组织管理体现了日伪教育管理的奴化本质。伪教育行政机构及其教育行政制度将教育工作纳入殖民地教育的轨道;奴化教育管理体系及其配套措施将奴化教育落实到了实际的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在沦陷区采取了军事化的殖民统治,尤其强制建立奴化教育体制。为了向沦陷区提供所需要的师资及各种技术人才,日伪注重各占领地的师范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及军事教育,反映了日伪在沦陷区竭力推行殖民性专门技术教育的事实,其目的在于希望以此为途径控制广大民众,毒害青少年的思想,同时培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的亲日群体,以满足日本军事侵略与殖民统治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7.
日伪统治时期,从日本在中国东北教育体系和教育方针的确立、对东北学校教育的摧残与破坏、奴化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对东北广大爱国师生的迫害等几个方面看,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的教育是完全纳入军事、政治轨道的殖民地奴化教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公然宣称教育要为支持“大东亚圣战”而服务,为了确保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方针的实施,日本帝国主义不惜对东北的学校教育进行了严重的破坏.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的奴化教育,较之军事、政治、经济侵略更毒辣,具有彻底地实行民族同化的隐蔽性,其后果也更严重.可时至今天,日本有些人仍肆无忌惮地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歪曲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日本实施侵略扩张政策,在亚洲一些地区建立日本的殖民地,并实施殖民教育,日本殖民教育史因此成为日本及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教育史学者们的一个研究课题。日本侵华期间沦陷区的教育史由于种种原因,也被裹挟进殖民教育史的研究范畴中。本文试就殖民教育和奴化教育的概念进行一些基础性探讨,并试图澄清中国教育史学者在这方面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作者认为,在1937~1945年间成为沦陷区的关内地方,没有形成日本的殖民地;这些地方存续的教育不属于殖民教育,而只能是奴化教育;这些地方的教育不应被中国教育史忽略而应成为其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教育史学者应当加强对这一时间中这些地区的教育史研究。  相似文献   

9.
抗战爆发以后,日寇在河北占领区实施了恶毒的奴化教育,以摧毁中国原有的民族文化事业.对此,河北沦陷区中小学师生和抗日根据地军民以铮铮铁骨和冷静头脑机智勇敢地与日伪的奴化教育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使日伪的奴化教育彻底破产,这一光辉历史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相似文献   

10.
1939年11月,日本扶植的伪湖北省政府在武汉成立,这是日本统治湖北沦陷区乃至整个华中沦陷区的重要机构。在整个抗战时期,这一伪政权机构在组织形态和隶属关系上经历了若干变化,其内部也充满着权力纷争;在本质上,它始终是一个影子政府,是日本推行"以华治华"方针、对中国实行野蛮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初,封建末世出现蔚为壮观的留日潮,究其成因,分为三类:王朝内观念渐变、废科举兴学堂的"新政"举措、以多为贵的鼓励政策是为其内因;日本各阶层或出于培养亲日派的考虑、或出于文化交流目的、或出于热心教育动机而持有的接纳态度是为外因;中日间一衣带水、同文同种的地理、人文因素是为日本吸引中国留学生的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日伪时期内蒙古的社会教育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伪时期内蒙古的社会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殖民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育对象上,面向社会和大众;在教育方式上,有青年训练班、民众教育馆、日本语学校等形式;在教育内容上,主要包括亲日反共的思想教育、军事训练、普及日本语等内容。这样的社会教育,带有浓厚的奴化色彩,为日本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服务,其性质属于文化侵略活动。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使中国传统观念嬗变。民族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要求改变旧的科举和学校制度,力倡“西学”,不少有识之士选择了赴日留学报效祖国的道路。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采取了鼓励和支持留日的政策,日本出于培植亲日势力的目的,也愿意接受留日学生。于是留日蔚然成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日本在中国创办了大量报刊。以日俄战争为界,早期报刊在一定程度上同情中国革命,宣传维新改革,创办初期受到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欢迎;日俄战争后,伴随着日本对华军事扩张,大多数报纸以维护日本的在华利益,培植亲日势力,扩张日本国权为目的,成为日本政府宣传其大陆政策的御用报纸。考察清末日本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探讨日本早期对华新闻活动的实质,是日本侵华新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必然包括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处于"关键位置"."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是我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根本准则,由此既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也要对标国家新发展格局,即深入研究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循环关系、职业教育自身的国内国际循环关系以及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相互联动关系.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凸显"大职教"格局、持续适应性、突出技术性等特点,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把握好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实践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日俄战争期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从局外中立的政策倡议到中立旗帜下采取的暗中亲日行动,再到中日北京会谈的辩驳力争,一直是日俄战争过程中火跃的核心人物,但我们并不能因日俄战争对中国带来的灾难与屈辱而将其责任归咎于袁世凯,因为其政策或行为本身并无可指摘。清政府的失败在于中国的积弱以及东北边疆政策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目前中高职语文教育在课程观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利于中高职衔接的问题。因此,从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需求出发,立足于中高职语文教育的现状,通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系统定位培养目标、积极转变语文教学模式、改革语文教育的评价方式等,能促进中高职基础语文课程有效的衔接,从而促进中高职语文课程的贯通与衔接。  相似文献   

18.
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今后十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和职业教育战线需要认真研究和深入思考的核心课题。什么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是什么?已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本文从思想层面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进行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尚缺乏大教育学的建构视野。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学人,应进行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使教育学既成为面向所有教育领域的教育学,又成为能涵盖各教育领域的大教育学,在每个教育领域,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学中国话语。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进行大教育学建构亟待突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突破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突破教育学学科界限;突破西方话语;突破抽象形式。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应当通过四方面路径:聚焦终身教育体系;立足大教育学学科视野;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扎根中国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0.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从中国传统孝道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意义以及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入手,阐述了在高校进行孝道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对如何在高校进行孝道教育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