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宣传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改革开放、振兴经济鼓劲加油,是我们正在着力探索的一个课题。过去,我们在贯彻落实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过程中,经济报道数量大约占整个报道70%左右,但引起听众注意的却不多。原因之一,就是报道零碎、打散锤,缺乏系统性和一定的声势、规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一个时期推出一个重点的战役性报道方法,使经济宣传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结合,有效地加大了经济宣传力度。去年,我们根据地委、行署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区区情,分阶段地突出抓了3次战役性报道。年初,我们集中搞了农业26项常规技术的推广和工业技术改造“857工程”宣传月活动。6、7月份,开展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搞好搞活经济报道是一个大题目,也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讲得清楚、说得明白的,但它却是我们在现阶段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因为搞好搞活经济报道可以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我国轰轰烈烈的经济实践赋予我们经济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也只有搞好搞活经济报道,才能担负得起我们做经济记者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3.
经济报道的专业性、工作指导性与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一向被认为是一对矛盾。在经济活动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主要内容的今天,如何把经济报道搞得既具有一定深度,同时又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这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一个新闻改革的课题。北京日报自去年底开办的《效益开窍》经济专栏,即是我们对经济新闻改革所做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4.
经济报道的专业性、工作指导性与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一向被认为是一对矛盾。在经济活动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主要内容的今天,如何把经济报道搞得既具有一定深度,同时又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这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一个新闻改革的课题。北京日报自去年底开办的《效益开窍》经济专栏,即是我们对经济新闻改革所做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生产活动是社会主要活动之一,我们的经济报道如果就生产谈生产,就经济谈经济,那就脱离了发展生产和经济的目的,也不符合客观实际。因此,经济报道寻找社会视角,是客观需要。从社会视角来挖掘经济新闻的深刻内涵社会视角,是一个广角镜,是一个广阔宏大的视野。只要我们自觉地跳出单一经济视角的樊篱,我们的经济报道就会展现出一片新的天地,只要我们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找到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结合点,就能产生“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效应。新华社曾播出一篇通讯《在养…  相似文献   

6.
经济报道的一个通病是可读性差,可读性差的一个原因是“目中无人”。所谓“目中无人”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我们办报的人没有弄明白经济报道应该写给谁看,另一层是说经济报道很少写到具体的人,“见物不见人”、“见数不见人”,甚至“只见精神不见人”。先说第一层:经济报道写给谁看。  相似文献   

7.
《解放日报》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随着全党全国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报的经济新闻及相关经济内容大大增加,经济报道在我们这张综合类报纸中的位置已十分突出。如何使本报的经济报道顺应时代要求、满足读者需求?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报面临  相似文献   

8.
经济报道的专业性、工作指导性与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一向被认为是一对矛盾。在经济活动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主要内容的今天,如何把经济报道搞得既具有一定深度,同时又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这是时代为我们提出的一个新闻改革的课题。《北京日报》自1990年底开办的“效益开窍”经济专栏,即是我们对经济新闻改革所做的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9.
党报经济报道深度化的形式和手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报道兴起多年,人们更多的是将其视为一种新闻体裁,而南方日报在经济报道的实践中并不把深度报道局限于一种体裁。深度报道是我们搞好经济报道的思路,而实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认为,经济新闻中的深度报道关键在于“深度”二字,也就是要揭示新闻背后的本质,要给读者提供思考的空间,对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力;至于表现形式,可以是千字消息,可以是几千字的解剖式报道,可以是追踪式的系列报道,可以是一个专题版面,也可以是一个大型特刊。“包装广东”直指本质在一次评报中,南方日报总编辑杨兴锋提出:“让我们承担起包装广东…  相似文献   

10.
一、经济报道“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是造成经济报道枯燥、呆板、肤浅,乏味,收视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增强电视经济新闻的可视性,首先要更新经济新闻观念。长期以来,我们把经济工作当成经济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读者的口味也发生了变化,农村经济报道的方法也要改进。如何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农村经济新形势,改进农村经济报道,服务农村经济改革,是当前新闻媒体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这里我们结合丽江日报近几年在报道上的实践,谈点粗浅看法。 云南省丽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边缘,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的农业地区。在丽江日报的经济报道中,农村经济报道占有很大的分量。 近几年来,我们立足区情,抓难点、抓热点、抓亮点,在改进农村经济报道上作了积极的探索。 抓难点。在农村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入世表明中国必须学会应用国际规则来规范企业的商业行为,学会用国际经济规则来保护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尤其是广播媒体必须改进以往经济报道的思想观念、方式以及内容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入世对我们带来的挑战,唱响入世以后经济报道的主旋律。改进思想观念,把以政府为主的经济报道转变到以企业为主的经济报道上来。纵观我们现在及以往的经济报道,以政府为主导的思想十分严重,而关于各种企业的经济行为的报道相对来说则少得多,我们报道一个县的经济发展,大多数是先从这个县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领导如…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经济报道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是什么,地方小报如何搞活经济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随州报》就这个问题作了一点探索。过去,读者为什么不愿看我们的经济报道?主要还是一些经济新闻的信息含量少,缺乏可读性;群众喜闻乐见的栏目少,缺乏服务性;写作手法呆析,缺乏趣味性。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以下改进措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们报社在改进经济报道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主要从实现“三个转变”方面进行的。一、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努力增强经济报道的深度和力度。目前在我们报纸的版面上,经济报道在数量上还是占有优势的。读者不爱看,主要是缺乏报道的深度和力度。因此,改进经济报道,首要的是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也就是要使经济报道问题抓得准、社会反响大、克服一般化。这里有一个个体深度力度和群体深度力度的问题。一种是单篇的经  相似文献   

15.
刘琨 《新闻采编》2007,(3):9-10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头戏。过去单纯从经济工作角度去搞经济报道,这种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和群众需要、所以经济报道必须在新的形势下有所创新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新闻质量、增强服务意识,多一些有深度、有力度的经济报道,这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经济报道还没有破题”。这话虽然稍嫌偏颇,但是,也不无道理。 经济报道是一种比较难以驾御的题材,现今的经济报道大都是“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主要表现在经济报道与社会生活结合不紧,与读者生活贴得不紧.滞后于火热的经济现实。 我以为,要改变经济报道,目前就是要为经济报道引入人文关怀。 一、走出“纯经济新闻”的认识误区 经济新闻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是在经济建设成为我国的中心任务之后。经济报道的狂飙突进时期也是在改革开放至今的二十年中。 二十年来,我们的经济报道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无论是…  相似文献   

17.
以往,我们县(市)报的经济报道,大多局限于一个企业、一个乡镇、一个村的生产报道,这样的报道既缺乏深度,也缺乏力度,指导性不强。这与当前各地加速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形势极不相称。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把宏观报道和微观报道结合起来,宏观上造成声势,增强导向作用,微观上剖析典型,增强可操作性,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这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重大的体制变革,与其相适应的经济报道也随着变化而变化。由于市场机制引入到了整个经济工作、经济生活中,使我们现在的传统的新闻观念、思维模式、采访活动路线、新闻体制以及新闻的生产过程、传输方向,不得不发生一系列碰撞,构成了一种新的变革。根据市场经济报道的特点、地位和要求,大胆地矫正我们业已探索了多年的新闻改革,经济报道就能走向光明坦途。这当中,笔者认为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报道思维模式的束缚,搞好市场经济报道,只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就能如鱼得水,驾轻就熟。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是在吸取旧事物的某些有生命力东西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它既保留了旧事物的某些合理成份,又具有新事物发展趋势的生命力强的因素。就市场经济报道来说,它不是对原有的经济报道的“全盘抛弃”,重新萌发出来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而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报道有着根本相联系的一种报道形式。当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认知前提后,再把两种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报道作一比较,就不难发现他们的相同之处。这种相同之处,就是我们要力图探求的契合点。 党的十四大后,不少对市场经济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1994,(3)
一篇值得借鉴的经济报道经济报道是当前新闻传播中的大头,怎样提高经济报道的可读性,是一个值得我们加以仔细研究的课题。不容否认,在当前大量的经济报道中,真正抓住了问题、能给人以启示、有可读性的稿件并不多,而更多的是一些公式化、概念化,因而也是没有个性的报...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县市报处在商品经济的前哨。那么,县市报经济报道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是什么,如何搞活经济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过去,我们随州报的经济报道,读者为什么不愿看?主要还是一些经济新闻的信息含量少,缺乏可读性;群众喜闻乐见的栏目少,缺乏服务性;写作手法呆板,缺乏趣味性。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以下对策.扩大经济新闻的信息量,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