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东裴氏家族在盛唐时代俊彦叠出,李白与这个家族中的若干人物有着或亲或疏的交游。其中有隐士、小吏,也有高官。李白的交游问题曾经成为学界的一个热点,可是由于资料和视角的原因,没有人关注李白与一个家族的交游,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空白。文章对李白诗文中述及的十几位裴氏人物进行了考述,虽然其中若干人物之名号、行藏与文学创作已不可考,但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还是耐人寻味的。本文指出裴仲堪很可能就是裴大泽。  相似文献   

2.
张景星出身松江望族,其家族历宋元明清科第不绝,尤以清代仕宦最为显赫。张氏家族素以仁义礼信之风为乡人所爱重,于学问一途亦有专治者,所与交游、姻亲皆时之名流巨族,遂构成了庞大的关系网络,对本族文化及功名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张氏家族守气节、尚义善、弘诗文、修德业的文化性格对张景星读书治学、修身处世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关于宋琬生平的记载,早在清朝就众说纷纭,在当代人的研究中也是莫衷一是,叶君远先生的《宋琬年表》比较详细地考证了宋琬一生的行迹和简略的交游情况,但在宋琬的生平中还有几点不够完备,这对于宋琬的著作考评和交游考证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和误导,本文对其中的几点作了相应的厘定和补充,以期起到勘误订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代文宗柳宗元一生交游广阔。但是,在这些交游之中,有一个向来为世人忽略的视角,那就是柳宗元与河东裴氏家族的交游。据考,柳宗元一生交游的河东裴氏人物近二十人,这其中有姻党、上司、同年、僚友、父执以及国相。这些人在政治上的地位、立场、成就与在文学上的地位、创作、理论以及他们的做人原则和生活情趣等等无疑都对柳宗元产生了浸染、发明和推动的作用。研究柳宗元同裴氏家族的交游无疑对解读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和文学作品大有裨益。同时,这对于研究唐代的文学创作、婚姻制度、世族制度以及裴氏文化也同样具有很大的作用。裴是柳宗元的姻党,以他为中心,柳宗元与之交游的圈子里有六人。通过经史互证的方法对柳宗元笔下的这些裴氏人物进行了探析,可以还原几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5.
邓牧是宋元之际的一位很有特色的思想家,自号“三教外人”,以示他不列入任何正宗的行列,他对封建君主专制作出了猛烈的批判,后世称其为“异端”思想家。邓牧所著诗文不多,《伯牙琴》是一部具有思想性的代表作,其中包含了邓牧的交游、人生观、政治观、文学观念,故据此初步考证了邓牧的生平与交游,并对其代表作《伯牙琴》作出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最近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著名学者王辉斌教授所著《孟浩然研究》一书 ,堪称唐代文学研究史上全面、具体、翔实地研究孟浩然其人其作的第一部专著。二十余年来 ,王教授上承现代学者陈寅恪、岑仲勉等人的朴学方法 ,在详尽占有资料的基础上 ,严密考订唐代众多诗人籍贯、生卒年、行踪、宦历、交游及其作品真伪等 ,颇多发现和创获 ,而其中 ,又以对孟浩然的研究最为深入与广泛。这部厚积薄发的《孟浩然研究》共由四大部分组成 ,即 :孟浩然的行止、交游、作品、研究争鸣。全书不仅考订精严 ,论析细密 ,发明良多 ,而且著者严谨求是、力挫空疏的治…  相似文献   

7.
王辉斌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1):64-67,75
20世纪末期的20年,是李白研究史的一个黄金时代,其中百家争鸣式的商榷研究之风,即成为了一道耀眼的景观。数以十计的学者对《李白丛考》的商榷研究,即为其中之一。文章就对《李白丛考》所商榷的50篇左右的文章中,着眼于“李白交游”与“李白行踪”两个方面的考辨质疑进行了系统梳理,有利于参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罗贯中的交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和《录鬼簿续编》作者的关系”、“和施耐庵的关系”、“和赵宝峰的关系”、“和高明的关系”以及“和农民起义的关系”五个方面。整理、总结其中的得失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深化 2 1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  相似文献   

9.
王莘交游考     
王莘作为宋初著名藏书家,游学四方,交游广泛。根据现存史料,考察王莘重要的交游活动,呈现与王莘交游文人的生平事迹,反映王莘的交游特点,意于籍此为王莘及其家族在史学、文学上的成就作一注脚。  相似文献   

10.
《亳州志》作为亳州珍贵的地方文献,尤其是"艺文志"部分保存了许多与曹氏家族有关的人物传记、历史遗迹和文学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取材广泛,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中有些内容,可以起到补史、证史的作用,对研究曹氏家族及相关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湘南学院学报》2018,(3):48-50
陆游的《剑南诗稿》中,有许多关系其交游的人名,钱仲联在《剑南诗稿校注》里,对其进行了考证,但也有失考或考之太过简略者。为之补考,以期为陆游诗歌的进一步研究贡献资料。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以编年史的形式展示了唐五代文学发展的流程图,其成绩有目共睹。但在作家生平事迹、交游、作品系年等方面也有一些错误和疏漏。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些失误试作匡正。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记载了很多僧人的故事,从他们与名士清谈、交游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当时佛理研究的深入以及佛教在当时的传播情况。以《世说新语》为基础,去考察当时僧人的文化素养,与名士交游的情况等等,为我们了解当时的佛教在上层社会的传播提供了很多材料,从中可以具体地感受到当时佛理与玄理相互渗透、僧人与名士共入一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姚培谦出身于金山望族,家富藏书,喜读书治学;又尚风雅,广交游,对《宋诗别裁集》之成书贡献巨大。笔者于《〈宋诗别裁集〉编者姚培谦交游考》中曾考证出姚氏相与交游者31人①,后继续爬梳相关文献,于本文中则补考出相与交游者41人、正误5人。此72人中,以江南人士居多,这与江南文人酷嗜雅集唱酬、切磋学问、探讨诗艺的传统有关;而相交者中又半为诗人学者,多主张以经史为本,务实黜虚,这也契合了清前中期崇尚实学的学术思潮,并对《宋诗别裁集》批评理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社会原因、师承关系、家族历史及交游影响等方面论及万斯同史学渊源,意在加深万氏史学研究,并以此透视清初史学的某些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清中叶著名笔记作家、诗人和戏曲家李斗,通过行旅以布衣身份结交了六十多位诗文作家、书画艺术家、说唱艺人和影响文坛的显宦、富商。李斗的行旅不仅激发了其文学创作的热情,使其跻身文坛,而且对其笔记、诗词和戏曲等不同文体的文学创作、演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李斗的笔记《扬州画舫录》广泛记载了其游历扬州的见闻,兼具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其诗集《永报堂诗集》和词集《艾堂乐府》以行旅纪实为经,以写景、赠答、咏史为纬,真实记录了其行旅与交游的经历与感受,具有典型的游记文学性质;其戏曲作品《岁星记》、《奇酸记》传奇亦是其行旅与文学交游的产物,在清代戏曲文化史和昆曲演出史上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葛万里著《牧斋先生年谱》,为存世最早的一份钱谦益年谱,写作年代大致在清康熙晚期。该年谱以编年体形式,介绍了谱主一生中主要的活动行迹、交游对象、重要著述,有一些内容,已不见于其他文字记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作者葛万里出身于江苏昆山望族,传承脉络清晰且可观,族内多人勤于著述。葛万里受其家族影响,著述颇多;其生卒年,虽无准确年份,但有线索可查,可以大致确定在清康熙年间。  相似文献   

18.
近代学者冒广生撰写<后山诗注补笺>,对宋代任渊<后山诗注>进行补正.冒广生利用许多任渊当时还来不及看到的资料,侧重从北宋后期的社会政治背景与陈师道的交游入手进行补笺,主要贡献在于补充典故出处、人物交游、宋代史实、典制、地名、他人对陈师道诗的评价,纠正任注与史籍记载之误等八个方面.<后山诗注补笺>对文学史、社会史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大櫆弟子朱孝纯,交游广泛,一生可以分为京师求学、为官四川、任职山东、任职扬州等四个主要阶段,交游人物主要有康邸旗人幕僚、地方中下层僚吏、画家与文人等,平生与姚鼐、王文治最契,在军功、城工、治河等政绩外,尤重文化事业,在巴蜀、泰山、扬州等地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20.
王星 《天中学刊》2013,28(3):18-20
曾维刚《张镃年谱》首次系统考述南宋中期历史与文学史上重要人物张镃的家世、行历、仕履、交游及文学等情况,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该著体现出两个鲜明特点:一是立足家族、时代与文坛,视野宏通,尤其注重发掘张镃在文学史演进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二是考辨细密,言必有据,文献扎实,结论确凿,体现出沉潜朴实、严谨求真、独立进取的学术品格,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