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中,关于人类情感的研究将情感类型不断细化。学校作为普通人成长的必经环境,进入青年后,学生个人意识开始塑造定性,对于学校的情感也呈现多样化。其中归属感是较为全面和积极的学校情感体现。关注并强化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是大学辅导员的基本工作之一。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教育成为了社会学、心理学的研究新方向,旨在促进本科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形成。论文选取广东海洋大学本科生与大专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当前本科生与大专生学校归属感的差异情况,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情感缺失是影响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学习绩效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分析需要层次理论与参与——认同模型的基础上,认为加强对学生的支持服务、引导学生参与各类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学校归属感,进而对学习绩效产生积极作用。研究对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育在校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分组对比实验,并对研究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学校归属感的提升对促进远程教育学习绩效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课程.教材.教法》2017,(5):113-120
减少校园欺凌行为、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是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对新教育实验学校与非新教育实验学校进行配对抽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并比较校园欺凌、学校归属感的现状以及相关效应,研究发现,参与调查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频次较低,其学校归属感整体较强。校园欺凌与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两者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有显著的影响。新教育实验所创设的理想校园令学生更少地遭受校园欺凌,增强了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对学生学习表现的积极影响显著且稳定。确立与新教育实验精神相通的学校宗旨,借鉴新教育实验思想和实践,对学生的校园学习与生活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的认同、依恋、寄托与卷入,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它包括身份归属感、情感归属感和精神归属感.高校自考管理部门应围绕这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校育人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对371名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旨在探讨中医院校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医院校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呈中等水平,在学校归属感总分和情感—精神归属感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身份归属感维度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校归属感总分及各维度均与学校环境、师资教学和学生管理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这三个因素对学校归属感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学校环境预测力最大.  相似文献   

6.
归属感是人的基本需要,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能引导学生形成对学校的向心力,在学校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学校和教师可以从身份归属感、情感归属感、精神归属感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从而促进和引导学生在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让学生在一个认同的、有归属感的学校生活和学习,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各种因素进行探究,以便找到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学生的困惑。环境、成长、规范、关系和情感因素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程度较大,是组成学校归属感的主要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经历等会影响学生对学校归属感的强度。一般来讲女生的学校归属感比男生的要强。担任学生干部或参加社团活动都会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因此,学校要开展一些针对性活动,教师要多关怀和帮助学生,多利用网络途径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从而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8.
校园欺凌的发生与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有关。对西部五省的4744名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越高,校园欺凌行为越少;社会情感学习能力能够增加学生的正向学校归属感,减少负向学校归属感,进而对校园欺凌行为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实施社会情感学习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能力,创建关心的学校氛围,增强学生正向学校归属感,减少校园欺凌行为。  相似文献   

9.
积极有效的公共参与是培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的关键。研究利用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SSES 2023)的中国济南调查数据,考察10岁和15岁组学生的公共参与现状,并探究社会与情感能力对公共参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超半数参与调查的学生未参加过环境保护和志愿服务相关的公共活动,公共参与人数随参与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且10岁组学生公共参与频率显著高于15岁组学生;(2)果敢、创造性与成就动机是影响学生公共参与的关键能力,其对公共参与的重要性优于其他社会与情感能力;(3)社会与情感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公共参与,还通过同学关系的中介路径、学校归属感的中介路径以及同学关系和学校归属感的链式中介路径间接影响学生的公共参与。研究揭示了社会与情感能力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启示以社会与情感能力为抓手,多举措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归属感是人重要的心理需要。宿舍是大学生日常人际交往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其住宿和学习体验对学校归属感具有重要影响。混合住宿作为一种重要的学生住宿管理模式在国外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对于国内高校而言,仅有少数高校引进这一模式,具体实施效果尚待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S大学混合住宿学生学校归属感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总体而言,该校本科生学校归属感处于较高的水平,且住宿学院学生学校归属感显著优于非住宿学院学生。  相似文献   

11.
大专生作为高等教育中低于本科生的一个群体,其心理问题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通过对大专生心理的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可以研究探讨开展大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远程学生学校归属感培养方法探讨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影响高校远程学生学校归属感形成的不利因素与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远程学生学校归属感培养方法:加强网上虚拟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学生实体的支持服务、发挥师生交互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调动远程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随后,以中国地质大学远程教育学生为例,进行对比测验,并对测验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了上述方法对提高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王涛 《华章》2011,(24)
中职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对中职生学校归属感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倾注情感关怀是构建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基础,保持课堂亲和力是构建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法宝,注重课堂激励是构建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助推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构建中职生学校归属感的杠杆.  相似文献   

14.
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提高,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及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应用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349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女生的学校归属感得分高于男生,特别是在学校归属感总分、同伴关系和学校投入三方面,男女得分差异显著;从年级方面来看,年级升高,学校归属感却随之有下降的趋势;学校归属感总分与心理健康得分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OECD发布了最新第二轮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全球测评结果,中国济南在其中的表现值得关注。本文基于SSES2023的学生数据,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对中国学生在社会与情感能力上的表现及其国际地位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基于全球各城市能力均值分析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亚洲学生在社会与情感能力上表现突出。(2)济南10岁组学生在任务能力上居于全球首位,15岁组名列前茅,但成就动机得分稍低。(3)济南10岁组学生在情绪调节上居于全球前列,15岁组部分能力低于国际均值。(4)济南10岁组学生在协作能力上居于全球首位,15岁组居于前列。(5)济南10岁组学生在开放能力上的表现居于全球前列,15岁组低于国际均值。(6)济南10岁组学生在交往能力上居于全球首位,15岁组部分能力低于国际均值。基于社会与情感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济南学生在大部分影响因素指标上均优于国际均值,特别是同学关系方面居于全球首位。(2)影响济南学生任务能力的关键积极因素是成长型思维、师生关系、学校归属感和课外活动,其中学校归属感的影响效应居于全球首位。(3)影响济南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成长型思维、学校归...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归属感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就大学生的归属感的重要性及形成,从学生缺乏归属感的原因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形成归属感的几种可能的渠道和误区,从学校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正确引导入学新生形成积极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部分高校本科生为研究样本,对大学生学习中的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绪投入情况进行了调查,对不同性别、生源地、年级、专业学生的学习投入差异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学生对专业喜爱程度、对学校认可程度等因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针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的差异性等情况,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学校归属感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了163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作为被试,考察学校归属感与社交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社交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即学校归属感高的学生社交行为高,学校归属感低的学生社交行为低.  相似文献   

19.
PISA2018调查了15岁学生对于幸福感的心理和认知两个维度,包括生活满意度和生活的意义、个人情感、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感、成长型思维四个方面。文章对PISA2018中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的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四省市学生的表现,发现中国四省市学生平均幸福感指数低于OECD的平均值,较之OECD平均水平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情感,但也表现出较高的消极情感,成长型思维高于OECD平均水平。同时,学校归属感、家长的情感支持、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支持、良好的学校纪律可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河海大学本科生专业归属感现状的调查,分析影响高考志愿调剂生专业归属感的因素,得出专业的学科实力、就业前景、学校对专业的重视程度、所在专业的学习氛围、所在专业的师资力量、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6个方面显著影响学生专业归属感状况。提出加强学生专业归属感的主要途径是加强专业思想教育,从面上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专业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好就业指导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