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雷泽对社会正义的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当代资本主义纷繁复杂的歧视性现象,南茜.弗雷泽研究了正义的"什么"、"谁"和"怎样"三个问题。她用再分配、承认和代表权三个概念从三个维度阐释了正义即参与平等。同时,她认为,全球化使正义主体由领土国家基础上的"谁"转变成多种的、有差异的复数的"谁";决定正义的"谁"的程序,要用批判-民主路径取代规范-科学路径,实现正义的方式,要用改造性矫正方案取代肯定性矫正方案。弗雷泽对社会正义的研究,启发我们,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将关注现实和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并全面综合地、改造性地进行社会治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弗雷泽认为正义涉及经济、文化和政治诸领域,由此提出与之相对应的三个正义原则:再分配、承认与代表权,三者都需要符合参与平等原则。她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正义的探究需要突破传统正义的边界,架构政治便成为讨论主题,需要遵循所有人受影响的原则。正义理论受制于协商民主的决策程序,以元民主制度化形式实现。通过解释正义的"什么",正义的"谁"和正义的"怎样",弗雷泽构建了一套适合全球化世界的"反思的正义"体系。  相似文献   

3.
追求正义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离开正义,什么都无从谈起。在我国封建时代,虽然不讲民主,但是,在开明的君主时代,也存在着朴素的民主思想,如:“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体民情,察民意”……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时代,更要呼唤正义、民主。在正义和民主中,正义是灵魂,民主是形式,没有正义的民主是不可取的,不知正义为何物的选民更是可悲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政治主体诉求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秩序、权利等政治价值,由此体现出民主的增量发展。影响民主增量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缺失的现代政治文明。反之,促进民主增量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现代权利观念的深入人心。消极和谐与积极和谐的辩证逻辑转换研究和审视现代民主,对于推进现实政治生活的规范性和价值性,必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义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主题,休谟将正义置于人性中讨论,对正义的起源和规则进行了完整的论述,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补救性正义理论。马克思正义论贯彻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批判与继承中实现了对休谟正义论的根本超越。马克思肯定休谟正义论中资源相对贫乏和人性相对自私的论断,但否认资源匮乏与人性弊端的恒在性和正义根源于人性的论断,认为资源匮乏随着生产力发展得以解决,人性也会在历史的演进中被赋予新的内涵,正义则根源于失范社会制度带来的弊端。马克思主义正义论包括低阶和高阶两个阶段,低阶即为与现实社会相符的修正性正义论,高阶即为实现一切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超越性正义论,既包含了休谟正义论的现实性质,也具有面向未来的超越性质。  相似文献   

6.
三种浪漫     
网络中承载着菁华,但谁也不能无视糟粕的遍布;生活中演绎着现实,但谁也不能漠视虚拟的客串;浪漫中漂浮着纯真,但谁也不能忽视欺伪的沉淀。起初,网络带给我们的仅仅是对于信息的取得,有菁华,也不乏糟粕。随着网络的渐渐普及,一方面,信息的取得从单方面变成了双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正义的最高标准是实现能促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客观社会物质生产条件,所谓"正义的环境"并非产生正义问题的实质根源。人类历史就是逐步实现这些条件的漫长历史,也即追求正义的漫长历史。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正义观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所谓惟一的公平标准。资本主义社会达到了形式性的正义标准,却有着实质性的非正义。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消除异化劳动,才能获得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这是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达到的实质性正义。所以,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内涵着在社会物质生产方式的现实运动中逐渐展开的辩证结构。  相似文献   

8.
超越正义考量的两极视阈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社会正义的关注视阈究竟是个人本位还是群体取向所发生的当代论辩,揭示了西方正义理论中的困扰及由此生发的一系列问题.从罗尔斯的自由主义,到社群主义、多元文化论以及女性主义,这些理论的开创和互竞充分彰显了人类试图解决个体和共同体之间矛盾的不懈努力,然而,这些历时性理论的纷争不断也充分说明了当代西方正义理论视阚的理论缺陷:摆荡于个人主义和共同体主义之间,分析个人和共同体谁更重要,或者认为维系共同体的纽带要么单纯是"文化"(如多元文化论),要么是"公共善"(如社群主义),这些争论都极易使人们陷入误区.而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是以反映现实社会关系之中的具体的人的发展为理论旨归,所以,正是在对以经济关系为主的现实社会关系的深刻剖析中,马克思向我们展示了其正义思想的唯物史观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网络民主应界定为"公民借助网络技术,通过网络公共领域知悉公共事务、进行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开展民主监督的新兴民主形式."从网络民主的现实表现来看,其是现实民主发展的一种简捷、实效、有力的助推器,但网络民主终归是为现实民主服务的,网络民主可以是现实民主的新形式,但却不能是现实民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哲学中研究"正义"问题,其主体应该是"社会有机体"。在"社会有机体"的视野中,正义的主体并不立足于未来,而是植根于历史和现实。由于历史生成模式特别是其文明开端上的独特性,不同正义主体之间存在着不可通约的因素,并为各自文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奠定了基础。现代社会中的正义主体构成了正义相对边界的重要参照物。如果在短时间内从外部强行改变正义的主体边界,非但不能实现该"主体"的"历史进步",反而会给后者带来一系列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11.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对自由和民主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指出在民主时代 ,民主和平等是必然趋势 ,为自由提供正义的基础 ,并培养人民反专制的习惯 ,现代自由必须与民主相结合 ;但民主也容易导致多数的暴政和个人主义 ,必须以政治自由加以克服。托克维尔的民主自由思想推动了自由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正义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既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方式,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合理性之所在,体现了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统一。具体说来,正义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民主与法制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内容,发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正义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既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方式,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合理性之所在,体现了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统一。具体说来,正义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理念,民主与法制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内容,发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教育的最底层和重要场所,课堂正义是教育公平的起点,然而现实课堂中却充斥着课程内容、课堂交往、课堂时空分配和课堂评价的正义缺失,因此当前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呼唤正义的回归。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坚持多中心、多元化,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尽可能公平分配课堂资源,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凤凰周刊》近期发表署名文章认为,中央一手抓民生,是现实的事情,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中央另一手应该抓的是“民主”,没有民主,民生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民生问题解决不能单靠自上而下的权力意志,而要靠民主的意志来解决。民生问题最终靠谁来解决,当然靠制度与民众自己、,民众的尊严靠什么维护?  相似文献   

16.
正义是新时代劳动及其教育的首要价值。抽象劳动、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等新形式劳动影响和推动劳动的公共正义、形式正义、生态正义和交互正义的发生与发展。新时代劳动、劳动教育的正义问题包括"正义何在""谁之正义""正义何为"等,其内涵包括正义的社会公共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劳动教育之正义价值蕴含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其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分别实现人人受教育机会、学业成就和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的公正正义、交互正义、承认正义等。劳动教育的"具体的自由"是关怀边缘人群,回归生活世界和现实社会,成就个人自由、行动自由和社会自由;其"理想的自由"是基于人的类本质,通过自主劳动、自由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生态正义和"全球共同利益"的全球正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西哲学史上,“正义”都是一个核心伦理概念,也是人所共求的一种美德。作为美德的正义,与智慧、勇敢、节制一同构筑了古希腊四主德。非但对古希腊人的思想建构和德行养成影响至深,就现实世界而言,正义也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愿景和方向。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性质,厘清正义概念的属性有助于全面理解正义问题的本质。本文旨在从分门别类的正义概念和内涵界定中抽离出来,对正义的非本质属性进行探讨。除却从政治哲学审视正义,从德行伦理角度对正义的属性进行考察,不失为全面、深刻理解正义属性问题的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邓小平在坚持“老祖宗不能丢”的前题下,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民主思想之精华;从当代中国与世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一般趋势出发,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主观;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深刻地阐明了人民民主建设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既高屋建瓴,又朴实无华,形成了邓小平人民民主建设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的正义论是在城邦现实的语境中阐释的。城邦作为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需要正义作为主导原则。但是,理想正义却在现实的城邦政治中遭受困境,正义成为强者追求私人利益的工具。这一现实将正义的价值推向超验领域,柏拉图的正义论不得不到神学中寻找支撑。  相似文献   

20.
刘自美 《天中学刊》2011,26(3):54-56
柏拉图的正义论是在城邦现实的语境中阐释的。城邦作为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需要正义作为主导原则。但是,理想正义却在现实的城邦政治中遭受困境,正义成为强者追求私人利益的工具。这一现实将正义的价值推向超验领域,柏拉图的正义论不得不到神学中寻找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